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的三维造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5771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0767290.6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的三维造型方法,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包括建立转向系统结构模型,建立满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然后分别建立转向节的转动锥面轨迹三维模型以及转向拉杆的转动球面三维模型。在上述基础上,获得转向节与转向拉杆的交点计算三维模型,通过确定载荷变化前后转向节与转向拉杆的交点位置,利用转向节与转向拉杆几何模型,获得转向节载荷变化前后的转动角度,确定汽车前束变化。本发明采用三维建模方法确定转向节与转向杆交点位置,即转向拉杆外端球铰中心,从而确定前束变化,直观性好,效率高和精度高。利用画法几何方法确定锥面三维模型和球面三维模型形状尺寸,建模效率高。

    一种多模式汽车消声器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8372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933687.2

    申请日:2018-08-16

    Inventor: 许建民 林文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式汽车消声器,其中,多模式汽车消声器包括壳体、进气管、排气管、内插管和可移动板,壳体的内部由一隔板分成第一膨胀腔和第二膨胀腔,进气管开口于第二膨胀腔并具有通向第一膨胀腔的多个第一通孔,排气管一端开口于第一膨胀腔,内插管开口于第二膨胀腔中并具有通向第一膨胀腔的多个轴向间隔开的第二通孔,内插管内设有第一弹簧和活塞,隔板设有多个第三通孔,可移动板面向隔板的一侧设有多根可接纳在第三通孔中的长短不一的圆棒并且另一侧与一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随着第二膨胀腔中的压力逐渐增大,活塞逐渐远离第二膨胀腔移动,使得第二通孔逐渐露出,接着可移动板的圆棒逐渐脱离第三通孔。

    一种机械加工车端面工艺中已加工表面的三维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904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40195.0

    申请日:2018-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加工车端面工艺中已加工表面的三维建模方法,首先建立车端面工艺二维模型,然后建立车端面刀刃轨迹三维模型,三维模型曲面包含两个区:已加工表面和副刀刃轨迹曲面,已加工表面由主刀刃残余轨迹曲面和副刀刃残余轨迹曲面构成,也称为余高区,已加工表面通过建立两个三维模型在I、II区分界线处结合而成;最后,分解车端面刀刃轨迹三维模型,分别放大I区、II区已加工表面,获得表面粗糙度。此种方法采用三维建模方法建立已加工表面三维模型,直观反映车端面已加工表面形状,同时获得表面粗糙度Ra值,直观性好,效率高和精度高。

    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的三维造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5771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767290.6

    申请日:2017-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7/20 B62D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的三维造型方法,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包括建立转向系统结构模型,建立满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然后分别建立转向节的转动锥面轨迹三维模型以及转向拉杆的转动球面三维模型。在上述基础上,获得转向节与转向拉杆的交点计算三维模型,通过确定载荷变化前后转向节与转向拉杆的交点位置,利用转向节与转向拉杆几何模型,获得转向节载荷变化前后的转动角度,确定汽车前束变化。本发明采用三维建模方法确定转向节与转向杆交点位置,即转向拉杆外端球铰中心,从而确定前束变化,直观性好,效率高和精度高。利用画法几何方法确定锥面三维模型和球面三维模型形状尺寸,建模效率高。

    新型全主动悬架装置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564429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73618.7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全主动悬架装置,包括:工作缸筒,其侧壁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以及第二容置空间,每一第一容置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容置空间;GMM棒,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每一GMM棒包括本体以及延伸部,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延伸部从工作缸筒的侧壁向内突出;励磁线圈,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沿工作缸筒的中心轴设置于工作缸筒中,并通过铰链固定于GMM棒的延伸部上;第一推拉杆,容置于工作缸筒中并与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以及第二推拉杆,容置于工作缸筒中并与铰链式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新型全主动悬架装置的汽车。

    一种螺栓拆装装置及拆装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12059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904765.3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栓拆装装置及螺栓拆装方式,装置包括多个电动拆装旋转块及一伸缩杆,伸缩杆一端安装有沿伸缩杆径向伸展的扩展架,电动拆装旋转块安装在扩展架外端,操作时,先使扩展架处于收紧状态,通过伸缩杆将螺栓拆装装置深入狭长空间内,沿伸缩杆径向伸展扩展架,使每个电动拆装旋转块与待拆装螺栓定位对准并套住待拆装螺栓的栓头,通过控制电动拆装旋转块实现多个螺栓的同步拆装操作,完成拆装,将扩展架收缩复位并退出狭长空间,本发明通过伞骨结构实现在发动机罩内的狭小空间里对扩展架进行收缩与扩展,降低了螺栓拆装工作的难度,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实现了对螺栓的批量拆装配。

    一种机械加工车端面工艺中已加工表面的三维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9046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810040195.0

    申请日:2018-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加工车端面工艺中已加工表面的三维建模方法,首先建立车端面工艺二维模型,然后建立车端面刀刃轨迹三维模型,三维模型曲面包含两个区:已加工表面和副刀刃轨迹曲面,已加工表面由主刀刃残余轨迹曲面和副刀刃残余轨迹曲面构成,也称为余高区,已加工表面通过建立两个三维模型在I、II区分界线处结合而成;最后,分解车端面刀刃轨迹三维模型,分别放大I区、II区已加工表面,获得表面粗糙度。此种方法采用三维建模方法建立已加工表面三维模型,直观反映车端面已加工表面形状,同时获得表面粗糙度Ra值,直观性好,效率高和精度高。

    一种螺栓拆装装置及拆装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1205959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04765.3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栓拆装装置及螺栓拆装方式,装置包括多个电动拆装旋转块及一伸缩杆,伸缩杆一端安装有沿伸缩杆径向伸展的扩展架,电动拆装旋转块安装在扩展架外端,操作时,先使扩展架处于收紧状态,通过伸缩杆将螺栓拆装装置深入狭长空间内,沿伸缩杆径向伸展扩展架,使每个电动拆装旋转块与待拆装螺栓定位对准并套住待拆装螺栓的栓头,通过控制电动拆装旋转块实现多个螺栓的同步拆装操作,完成拆装,将扩展架收缩复位并退出狭长空间,本发明通过伞骨结构实现在发动机罩内的狭小空间里对扩展架进行收缩与扩展,降低了螺栓拆装工作的难度,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实现了对螺栓的批量拆装配。

    一种自然通风系统及双层客车

    公开(公告)号:CN10924977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810911235.4

    申请日:2018-08-10

    Inventor: 许建民 许西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系统及双层客车,涉及通风技术领域,所述自然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盒(1)、导风盒(2)、集风盒(3)以及导风道(4),其中,进风盒(1)设有进风口(1a),用于接收外部空气,导风盒(2)分别与所述进风盒(1)、集风盒(3)连通,外部空气经由所述导风盒(2)进入所述集风盒(3);集风盒(3)的出风端开设有多个出口(3a),每个所述出口(3a)均配置有一导风道(4),外部空气进入所述集风盒(3)后经由所述出口(3a)被分配至多个所述导风道(4),再经所述导风道(4)导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层客车,包括前述自然通风系统。本发明能够提高双层客车的进风量,改善通风系统中的风量流动,减少能量损失。

    一种残疾人车升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922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78843.8

    申请日:2020-05-29

    Inventor: 许建民 王婕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疾人车升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滑动机构、平台驱动机构和装载平台,所述滑动机构安装于残疾人车的车厢底板上并具有可沿车厢底板前后滑动的底座,所述平台驱动机构安装于底座上并随其前后滑动,用于放置轮椅的所述装载平台安装于平台驱动机构上,并在其驱动下进行斜向后向下或斜向前向上运动,以通过装载平台装载轮椅并将其斜向上送至车厢后侧不低于车厢底板的位置。该装置不仅可以帮助下肢残障者安全、便捷地进出残疾人车,而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