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50893C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03122139.4
申请日:2003-04-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61 , F16H61/0437 , F16H2059/385 , F16H2306/24 , Y10T477/691 , Y10T477/693762
Abstract: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控制多级变速,在这种控制装置中,可以在从第二速度变换到第一速度期间发生从第一速度变换到第二速度的变换。该控制装置包括变速杆位置传感器(200)、ECT_ECU100和AT线性电磁阀(600)。该ECT_ECU100包括:检测多级变速的电路;控制AT线性电磁阀(600)的电路,使得在检测到多级变速时降低接合的第一速度发动机制动摩擦元件(B-4)的接合压力;一种电路,假如第一速度发动机制动摩擦元件(B-4)的接合压力已经充分降低,则该电路以在检测到多级变速所经过预定时间发出向第二速度的变速的命令。
-
公开(公告)号:CN1497251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200310100239.8
申请日:2003-10-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当在自动变速器中不执行变速程序(S106)时,并且实际涡轮速度和计算的同步速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α(S108)时,计算(S110)自动变速器处于空挡状态时的推断涡轮速度和实际速度之间的差值ΔNT。当ΔNT等于或者小于预定值β(S112)时,可以确定发生(S114)涉及自动变速器空挡状态的故障。另外,当ΔNT大于预定值β(S112)时,可以确定发生(S116)涉及摩擦接合部件滑动的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02257297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080002017.0
申请日:2010-03-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025 , F16H61/0028 , F16H61/0031 , F16H61/143 , F16H2059/186 , F16H2312/14 , Y10T74/19158 , Y10T74/19163 , Y10T74/20024 , Y10T477/63385 , Y10T477/6351 , Y10T477/6403 , Y10T477/73
Abstract: 驱动力控制装置(100)搭载于车辆(1),具有:发动机(11);自动变速器(12);能够根据配合程度调整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程度的配合单元(122);通过发动机的驱动轴的旋转产生油压的油泵(13);以及控制单元(20),在自由行驶状态下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时,以自动变速器的油压即第一油压未达到实施变速所需要的油压即第二油压为条件,该控制单元(20)根据第一油压与第二油压之间的油压差控制所述配合程度,其中,所述自由行驶状态为车辆在发动机停止并且通过配合单元切断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的状态下行驶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770322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080036636.1
申请日:2010-08-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W40/12 , B60W40/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40/12 , B60W40/107
Abstract: 在车辆控制系统中,基于车辆的运行状态获取用于设定车辆的运行特性的指标。使得车辆行动更加敏捷的指标变化比使得车辆行动更加缓和的指标变化更多可能地发生。与确定车辆不处于转弯状态时相比,在确定车辆处于转弯状态时,指标的变化或者基于所述指标的运行特性的变化更少可能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63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080036490.0
申请日:2010-08-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W50/08 , B62D6/00 , B60G17/016 , B60G17/0195 , B60T8/1755 , B60W30/182 , B60W40/09 , B60W40/10 , F16H5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40/10 , B60G17/016 , B60G17/0195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30 , B60G2400/40 , B60G2800/21 , B60G2800/24 , B60G2800/91 , B60T8/17555 , B60T2220/02 , B60W30/182 , B60W40/09 , B60W50/082 , B60W2520/10 , B60W2520/105 , B60W2520/125 , B60W2540/30 , B62D6/007 , F16H59/00 , F16H2059/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通过形成更为准确地反映了车辆的行驶环境或驾驶意向的行驶特性来提高驾驶性能。在基于车辆所产生的加速度使设定车辆行驶特性的指标变化的车辆的控制装置中,构成为,在上述加速度(Gx、Gy)变化而使上述指标运动度变化的情况下,对应于成为产生上述加速度(Gx、Gy)的主要原因的驾驶员的操作内容,使上述指标运动度的变化方式不同。因此,能够在作为所谓车辆行驶特性的运动度中反映出作为驾驶员的操作内容而显现出的驾驶意向。
-
公开(公告)号:CN102395496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0980158715.7
申请日:2009-04-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W10/06 , B60W10/10 , B60W20/00 , B60W30/1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1882 , B60W10/06 , B60W20/00 , B60W2710/0661 , B60W2710/0666 , Y10T477/23
Abstract: 驱动力控制装置(100)基于对车辆(1)的驱动力要求操作的操作量,对搭载于该车辆(1)的内燃机(10)所产生的内燃机转矩和该内燃机(10)的内燃机转速进行控制来控制该车辆(1)的驱动力,其中特征在于,在与内燃机转矩和内燃机转速对应的内燃机(10)的动作点处于设定成相对于内燃机(10)的最佳燃耗线(L)具有规定滞后幅度(α)的区域即最佳燃耗带(X)内的情况下,执行抑制内燃机转速的变动的旋转变动抑制控制,因而能够提高驱动系统整体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63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6490.0
申请日:2010-08-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W30/00 , B60G17/016 , B60G17/0195 , B60T8/1755 , B60W10/04 , B60W10/10 , B60W10/20 , B60W10/22 , B60W40/08 , B62D6/00 , F16H61/02 , F16H63/50 , B62D101/00 , B62D103/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 B62D1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40/10 , B60G17/016 , B60G17/0195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30 , B60G2400/40 , B60G2800/21 , B60G2800/24 , B60G2800/91 , B60T8/17555 , B60T2220/02 , B60W30/182 , B60W40/09 , B60W50/082 , B60W2520/10 , B60W2520/105 , B60W2520/125 , B60W2540/30 , B62D6/007 , F16H59/00 , F16H2059/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通过形成更为准确地反映了车辆的行驶环境或驾驶意向的行驶特性来提高驾驶性能。在基于车辆所产生的加速度使设定车辆行驶特性的指标变化的车辆的控制装置中,构成为,在上述加速度(Gx、Gy)变化而使上述指标运动度变化的情况下,对应于成为产生上述加速度(Gx、Gy)的主要原因的驾驶员的操作内容,使上述指标运动度的变化方式不同。因此,能够在作为所谓车辆行驶特性的运动度中反映出作为驾驶员的操作内容而显现出的驾驶意向。
-
公开(公告)号:CN102395496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0980158715.7
申请日:2009-04-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W10/06 , B60W10/10 , B60W20/00 , B60W30/1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1882 , B60W10/06 , B60W20/00 , B60W2710/0661 , B60W2710/0666 , Y10T477/23
Abstract: 驱动力控制装置(100)基于对车辆(1)的驱动力要求操作的操作量,对搭载于该车辆(1)的内燃机(10)所产生的内燃机转矩和该内燃机(10)的内燃机转速进行控制来控制该车辆(1)的驱动力,其中特征在于,在与内燃机转矩和内燃机转速对应的内燃机(10)的动作点处于设定成相对于内燃机(10)的最佳燃耗线(L)具有规定滞后幅度(α)的区域即最佳燃耗带(X)内的情况下,执行抑制内燃机转速的变动的旋转变动抑制控制,因而能够提高驱动系统整体的效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