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拟球铰关节运动学求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6199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0454432.9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一种虚拟球铰关节运动学求解方法,属于机器人运动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虚拟球铰机构的运动轨迹为椭圆,不易对其运动学进行求解,极大的限制了虚拟球铰应用范围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对虚拟球铰关节在工作时进行正运动和逆运动的有效分解,并分别对虚拟球铰关节的正运动和逆运动进行建模计算,得到较为客观的计算结果,通过仿真验证,为了使运动学能求解,求解过程中使用了近似运算,所求出的结果与真实值有一定的误差,但是整体上首次提出了该结构的运动学方法,填补了没有运动学的空白,本申请主要用作对虚拟球铰关节的运动学进行求解。

    一种基于电流层面动力学的机器人关节力矩常数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15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1565674.1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流层面动力学的机器人关节力矩常数辨识方法,属于机器人动力学参数标定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关节力矩系数辨识方法,辨识精度低的问题。构建电流层面关节力矩系数辨识简化数据模型,判断是否j<n‑1,j为关节编号,n为关节总数,j的初始值为1,如果是,采用一种方法解析电流层面关节力矩系数辨识简化数据模型,如果否,采用另外方式解析电流层面关节力矩系数辨识简化数据模型;最终完成对所有关节力矩常数的辨识。本发明用于辨识每个关节力矩常数。

    一种工业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1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9893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132445.9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一种工业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解决了机器人碰撞检测中由于关节扭矩常数的识别不准确而导致的扭矩级动态识别的误差累积的问题,属于机器人碰撞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S1、输入工业机器人关节的非线性摩擦向量系数α、电流层面的动力学基参数集χWLS和碰撞检测阈值δ;i=Hχ,i表示工业机器人的关节电流,#imgabs0#是电流层面设置的基参数集,#imgabs1#为对应的回归矩阵,且满秩;动力学基参数集χWLS为χ的估计值;S2、给定k时刻的关节命令信号:qd、#imgabs2#和#imgabs3#采集k时刻关节电流ik,计算k时刻动力学基参数集χWLS对应的回归矩阵#imgabs4#S3、计算k时刻电流残差ri,k,判断是否满足ri,k>δ,若是,确定工业机器人发生碰撞,若否,k=k+1,转入S2。

    一种核工业检测机器人的任务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7882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210113652.0

    申请日:2022-01-30

    Abstract: 一种核工业检测机器人的任务规划方法,属于核工业机器人任务规划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检查方式都会导致检查大量重复或不在任务范围内的传热管问题,以及导致机器人的运动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首先根据机器人与工具的结构及参数在机器人工具的工作空间内求解工具的工作区域;然后对给定的任务区域按照矩形区域进行补全、合并;针对所有补全、合并后的矩形区域,确定最优工作宽度;然后进一步划分成实际工作的子区域;基于搜索方向,根据最优工作方向、次优工作方向和沿长度方向的工作方向整体求解机器人工作位置点;利用蚁群算法规划工作位置点全局遍历路径和各个任务的作业顺序。主要用于核工业检测机器人的任务规划。

    一种核电站管道焊缝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57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836750.8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管道焊缝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从不同视角获取待测管道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粗配准以及精配准;步骤S2、对配准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区域分割以及重叠区域识别,基于分割以及重叠区域识别结果对不同视角的点云数据进行表面建模,得到三维模型;步骤S3、采用基于相似面的表面重建理论对三维模型进行重建,得到重建后的三维模型;步骤S4、获取待测管道的RGB图像以及深度图像,利用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对三维模型进行融合更新;步骤S5、基于三维模型,结合待测管道的几何性质拟合管道模型并识别焊缝。本发明实现了核电站管道焊缝的无人化检测,并提高了检测精度。

    一种模块化旋转式传热管内孔夹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62379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434805.8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一种模块化旋转式传热管内孔夹持机构,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机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传热管内孔夹持机构无法进行被动旋转、不能适应多种孔径传热管、面对复杂环境不能可靠夹持的问题,它包括夹爪模块、驱动模块和夹爪安装座;夹爪模块和驱动模块通过夹爪安装座连接,驱动模块包括升降气缸、伸缩气缸和张紧气缸;张紧气缸和伸缩气缸由内至外安装在升降气缸内,夹爪安装座底端与张紧气缸顶端连接,夹爪安装座顶端与夹爪模块连接,张紧气缸的张紧活塞的顶端穿过夹爪安装座与夹爪模块的驱动端连接。本发明属于传热管检修领域。

    一种基于虚拟球铰的双轮模块化蛇形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578307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61330.1

    申请日:2022-11-21

    Abstract: 一种基于虚拟球铰的双轮模块化蛇形机器人,本发明涉及一种蛇形机器人,本发明为克服现有蛇形机器人所存在的结构本体灵活性不足、运动速度低、运动效率不高的问题,虚拟球铰的双轮模块顺次连接,动平台和静平台相对设置,动平台的一端分别与一个外麦克纳姆轮和一个内麦克纳姆轮连接,静平台的一端分别与一个外麦克纳姆轮和一个内麦克纳姆轮连接,动平台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组第一驱动装置,静平台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组第二驱动装置,一组虚拟球铰连接组件设置在一组第一驱动装置和一组第二驱动装置之间,且一组虚拟球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端与一组第一驱动装置和一组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本发明属于仿生机器人领域。

    一种基于折纸原理的自适应仿生脚蹼及伸缩运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215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248007.6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一种基于折纸原理的自适应仿生脚蹼及伸缩运动方法,仿生脚蹼主要由形变折展单元连接而成,每组形变折展单元包含两个动脚蹼、两排定脚蹼组和多个形变限位块;每排定脚蹼组的多个定脚蹼从近端到远端呈逐渐增大的方式排列,近端的定脚蹼内布置有单向摆动的动脚蹼,每排定脚蹼组中的横线折痕由近端至远端为峰线和谷线交替设置,相邻定脚蹼上有峰线折痕处的位置各设有呈横向布置的形变限位块,相邻两排定脚蹼组的竖线折痕由近端至远端为峰线和谷线交替设置;相邻两组形变折展单元的竖线折痕由近端至远端为谷线和峰线交替设置。本发明可实现脚蹼的伸展和收缩运动,在实现形态改变的同时,优化了机器人的结构,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效率。

    一种基于绳驱动的联动仿蛙游动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397867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1386351.7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绳驱动的联动仿蛙游动机器人,躯干上设置左前肢、右前肢、左后肢和右后肢,左前肢和右前肢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旋转腿、第二驱动机构、前小腿组件、前脚蹼组件和第一牵动绳,左后肢和右后肢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后大腿组件、后小腿组件、后脚蹼组件、第二牵动绳和第三牵动绳。机器人游动过程中,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可实现前肢旋转,驱动第二驱动机构牵引第一牵动绳可实现前肢划水,驱动第三驱动机构牵引第二牵动绳和第三牵动绳可实现后肢蹬水,实现机器人游动以及游动姿态的调整。本申请提供的游动机器人能够高仿真的模拟青蛙运动,实现机器人在水中的运动更加平稳、机动性强;同时,可促进水中机器人小型化、便捷化发展。

    一种仿青蛙两栖机器人及运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004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261064.7

    申请日:2021-03-10

    Abstract: 一种仿青蛙两栖机器人及运动控制方法,包含主体驱干、两条大腿、两条小腿、两个髋关节、两个膝关节、两个踝关节和两个脚蹼,主体驱干通过髋关节与大腿连接,大腿通过膝关节与小腿连接,小腿通过踝关节连接脚蹼;还包含两个四连杆前肢和两套弹性储能释放驱动机构;四连杆前肢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驱干上,四连杆前肢的动力由布置于主体驱干中的驱动源提供,四连杆前肢通过肩肘关节实现俯仰和伸展动作,髋关节的动力由布置于主体驱干内的弹性储能释放驱动机构提供,以带动大腿和小腿联动,实现后肢伸展和曲屈运动。本发明实现良好地跳跃与游动,具有结构紧凑、控制方便和运动解耦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