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12265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080065715.5
申请日:2010-03-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IPC: F16D65/18 , F16D55/226 , F16D12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06 , F16D55/226 , F16D65/18 , F16D2121/02 , F16D2125/06 , F16D2127/02
Abstract: 形成在制动钳(12)上的气缸部(13)支撑活塞(16)的受压部(16a)和推压部(16b)以使受压部(16a)和推压部(16b)可进退。并且,活塞(16)上设置有缩回机构(20)。缩回机构(20)包括被受压部(16a)和推压部(16b)压缩从而产生反转力的反转部件(21)。另外,机构(20)包括通过反转力进行后退冲程的可动件(22)和被可动件(22)和进行前进冲程的受压部(16a)压缩从而产生并施加恢复力的第一弹性部件(23)。此外,机构(20)包括产生用于维持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缩变形的摩擦力的第二段弹性部件(24)。由此,反转部件(21)随着受压部(16a)的前进而产生反转力,可动件(22)在反转力下进行相对后退并压缩第一弹性部件(23),产生的恢复力随着制动液压的减少而送回受压部(16a)和推压部(16b)。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269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80020813.0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55/04 , F16D51/04 , F16D55/225 , F16D65/14 , F16D65/16 , F16D65/18 , F16D65/186 , F16D2121/14 , F16D2121/20 , F16D2125/38 , F16D2125/66
Abstract: 摩擦制动装置(10)具有:摩擦构件(14、16),被向一对摩擦面(20S、22S)分别按压,该一对摩擦面(20S、22S)能够绕着旋转轴线(18)旋转且互相对置;增力机构(46),在摩擦构件之间传递旋转转矩,利用楔作用将旋转转矩转换成使摩擦构件沿着旋转轴线分离的力,对按压力进行增力;按压力控制机构(34),对将摩擦构件的一方向摩擦面按压的力进行控制;以及复原机构(142),在由按压力控制机构(34)控制的力为0时,使摩擦构件(14、16)复原至标准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20459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80071973.3
申请日:2012-04-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IPC: F16D65/0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3/004 , F16D51/62 , F16D55/14 , F16D55/40 , F16D2055/0054 , F16D2055/0058 , F16D2055/0087
Abstract: 摩擦制动装置(10)具有:绕着旋转轴线(18)旋转的制动转子(12);能够绕着与旋转轴线平行的自转轴线(40)旋转的制动垫(14A、14B);对制动垫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38A、38B);以及将制动垫向制动转子按压的按压装置(60A、60B),其中,当将制动垫按压于制动转子时,制动垫与制动转子的侧面摩擦卡合并且相对于制动转子相对地绕着旋转轴线公转,支承构件将制动垫向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按压而使其外周与制动转子的圆筒面摩擦卡合,制动垫在按压开始时绕着自转轴线自转,但是当按压力增大时静止。
-
公开(公告)号:CN102301152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0980155829.6
申请日:2009-06-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9/00 , F16D65/12 , F16D69/025 , F16D69/026 , F16D2069/003 , F16D2069/004 , F16D2069/007
Abstract: 在包括具有摩擦面(101)的衬块(100a)和具有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的摩擦面(201)的制动盘(200a)的制动装置中,摩擦面(101)包括具有弹性地被支撑的硬质粒子(102),摩擦面(201)包括沿着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的滑动方向配置的多个凸部(202),在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时,硬质粒子(102)沿摩擦面(201)的垂直方向位移而与各个凸部(202)连续抵接。因此,能够提高耐磨性。另外,因为仅硬质粒子(102)的顶点附近和凸部(202)的顶点附近相互抵接,所以硬质粒子(102)不追随摩擦面(201)的凹凸,硬质粒子(102)和凸部(202)反复进行点接触。结果,硬质粒子(102)与凸部(202)间的距离稳定,粘着摩擦力稳定,因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摩擦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656535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0980162623.6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7/06 , B60T11/18 , G05G1/30 , G05G5/03 , Y10T74/205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枢转臂型操作装置具有通过操作在轴线的周围枢转的臂部件,并且具有伴随着臂部件的枢转产生摩擦力的摩擦接触部。构成摩擦接触部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作用在构成摩擦接触部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推压负载、以及轴线与摩擦接触部之间的径向距离中的至少一者在针对臂部件的操作量小的第一区域与针对臂部件的操作量比第一区域大的第二区域不同。因此,通过摩擦力在轴线的周围施加给臂部件的阻力转矩根据针对臂部件的操作量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3612627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503929.1
申请日:2011-02-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IPC: B60T13/1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缸装置具备:前方侧的端部被封闭、且具有将内部划分为前方室(R1)与后方室(R2)且形成有贯通自身的开口的第三壳体部件(164)的壳体(150);具有配设在前方室内的主体部(180)、自身承受用于对朝制动装置(56)供给的工作液进行加压的力而前进的第一加压活塞(152);能够借助施加于制动踏板(70)的操作力前进的输入活塞(156),在第一加压活塞的主体部的后端与第三壳体部件之间形成被导入来自高压源装置(58)的工作液的输入室(R5),输入活塞与壳体密封嵌合,由此在上述活塞之间利用形成于划分部的开口形成上述活塞相面对的活塞间室(R8),在该活塞间室,输入活塞与受压活塞不密封嵌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474156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0980160794.5
申请日:2009-08-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49/04 , F16D55/22 , F16D61/00 , F16D63/00 , F16D2121/02 , H02K7/102 , H02N1/04
Abstract: 以简易结构提高发电效率。制动装置(1)具备围绕中心轴(G)旋转的制动盘(3)和与制动盘(3)摩擦接触的摩擦部(14)。在制动盘(3)的外周部(7)缠绕有线圈(11)。摩擦部(14A)具有N极的磁极,摩擦部(14B)具有S极的磁极。在制动装置(1)中,例如在制动时,利用通过外周部(7)与摩擦部(14)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及静电现象来进行发电。从而,使用马达作为发电机的必要性小,所以能够简化结构,而且能够抑制因马达能力而导致发电量受到限制。进而,能够将由制动盘(3)的动能转换而成的摩擦能转换成电能,能够抑制摩擦能作为热能而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2232153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0980148358.6
申请日:2009-03-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7/221 , B60T1/10 , F16D61/00 , F16D65/092 , F16D65/84 , F16D2069/002 , H01L35/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通过高效地回收在制动时产生的热或者增大热源与热电转换元件之间的温度差来提高热电转换元件的发电效率的制动装置。在制动块(3)的制动块主体(11)上设有热电转换元件(13)。热电转换元件(13)具有n型半导体层(13N)和p型半导体层(13P)。上述的n型半导体层(13N)和p型半导体层(13P)都设置在形成于制动块主体(11)的背面的凹部(21)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933866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080062907.0
申请日:2010-06-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3/745 , B60T13/588 , B60T13/741 , F16D65/18 , F16D2121/06 , F16D2121/24 , F16D2123/00 , F16D2125/40 , F16D2127/02
Abstract: 车辆的电动式制动装置中,电动制动钳(12)具备:产生将摩擦垫(13)朝制动片转子(11)推压的推压力的电动驱动机构(20)和设置于推压机构(30)的活塞(32)的退回机构(40)。机构(40)具备由活塞(32)的力传递部(32a)和推压部(32b)压缩而产生逆转力的逆转部件(41)。且机构(40)具备借助逆转力相对后退的活动件(42)及由活动件(42)和前进的力传递部(32a)压缩而赋予复原力的第一弹性部件(43)。由此,在机构(40)中,逆转部件(41)伴随着力传递部(32a)的前进产生逆转力,活动件(42)借助逆转力相对后退而压缩第一弹性部件(43)。进而,当容许构成机构(20)的制动电动机(21)自由旋转(无载荷旋转)时,因第一弹性部件(43)的压缩产生的复原力被赋予给力传递部(32a)而使活塞(32)后退。
-
公开(公告)号:CN101927674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258870.0
申请日:2007-11-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5/063 , B60G15/07 , B60G2202/12 , B60G2202/312 , B60G2204/1242 , F16F1/121 , F16F9/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受基于悬架的联杆机构的运动传递的制约,对于上下行程均发挥期望的分级弹簧特性。具有运动传递装置,该运动传递装置包括: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分别支承悬架弹簧的靠近车身侧的端部和靠近悬架部件侧的端部;以及运动传递装置,将悬架部件的上下运动转换为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的间隔发生变化的相对运动并传递给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中的一者;第一传递装置和第二传递装置使运动传递目标的运动量相对于运动传递源的运动量的比根据运动传递源的运动而连续地非线性地改变,由此使相对运动的运动量相对于悬架部件的运动量的比根据悬架部件的上下运动而连续地非线性地改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