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5751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57528.8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K9/62
Abstract: 一种面向智能网联车辆的分布式信息可信度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在信息获取阶段,分别通过本车传感器获取车端感知信息、通过网联云平台和其他车辆广播信息获取大数据平台信息和V2V信息作为可信度判断的辅助信息;在远程信息可信度判断阶段,通过辅助信息计算待确定远程车辆信息的可信度指标,并在可信度可接受时进行信息融合,否则不进行信息融合并对待确定远程车辆信息进行额外缓存的同时,向其他车辆广播入侵信号以及信息真实性求证信号,并等待其他车辆的反馈结果以协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本发明通过面向智能网联车辆的分布式信息可信度的识别和处理以及远程可疑信息可信度判断流程及机制,即辅助于其他V2V数据来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365060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112203.6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服务器、车辆,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车辆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来源于车辆的路径位置信息,并获取路径位置信息对应的实时路况信息;基于实时路况信息对所述车辆进行电量分配规划,得到车辆在所述路径位置信息对应的电量消耗参考信息;将所述电量参考信息发送到所述车辆,以供所述车辆基于所述电量参考信息调整所述车辆的发动机与电机的工作功率。本发明中,对发动机和电池进行能量优化分配,以使得发动机更多的工作在低油耗区、集中工作或者发电,减少了发动机的启动次数,避免发动机的频繁启动;由此提升了整车的能量利用率,降低整车的能耗水平,改善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0234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84777.8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虚拟算法验证的通用虚拟传感器模型建模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指标,采用基于MCMC方法的新型建模技术,建立真实分布模型,并建立可以纳入虚拟仿真平台的虚拟传感器模型。简化了数据采集阶段的操作,数据的分类和处理可以自动化实现,提升数据采集效率。本发明建立的虚拟传感器模型能够反映真实环境下特定目标状态条件下传感器对其检测概率、分类能力、运动状态检测精度,赋予虚拟测试中虚拟传感器符合真实情况的失效能力,便于验证规划、控制算法在传感器失效等极端场景下的鲁棒性、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0049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711308762.8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M17/007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主式和协同式传感器的车辆运动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结合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的自主式传感器和协同式传感器的信息实现前方车辆运动状态的准确检测,相对于只有主动式传感器的车辆状态检测,主动式协同式联合的车辆状态检测,加入了协同式状态信息,一方面提高了状态检测的置信度,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式和协同式传感器的前方车辆状态信息的信息融合提高了前方车辆状态检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900490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1308762.8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M17/007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主式和协同式传感器的车辆运动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结合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的自主式传感器和协同式传感器的信息实现前方车辆运动状态的准确检测,相对于只有主动式传感器的车辆状态检测,主动式协同式联合的车辆状态检测,加入了协同式状态信息,一方面提高了状态检测的置信度,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式和协同式传感器的前方车辆状态信息的信息融合提高了前方车辆状态检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078457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580953.0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K1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定子的两电刷双转子内圈永磁体同步电机,包括机壳、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包括外转轴,外转轴的内端设置在机壳内部,外转轴的内端上设有外转子铁芯以及嵌入外转子铁芯的外转子绕组,外转轴的内端端部设有端盖,外转轴的外端伸出机壳的第一端外,外转轴的外端上靠近端部处设有两个滑环,两个滑环上分别连接电刷,机壳内部机壳第一端与外转子铁芯之间的外转轴上设有逆变器;内转子包括内转轴,内转轴的内端设置在外转子内部,内转轴的内端上设有内转轴铁芯以及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在内转轴铁芯外侧壁上的永磁体;内转轴的外端伸出第二端外。本发明突破了一般电机只有一个旋转轴的限制,并省去了定子部分,可应用于多种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05112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81064.6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固定的无定子无刷双转子内圈永磁体同步电机,外转轴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外转轴的第一端端部伸出第一腔室的端壁外,第一腔室内外转轴的第一端上设有感应器结构,第一腔室外设有逆变器,逆变器与感应器结构相连接;外转轴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外转轴的第二端上设有外转子铁芯以及嵌入外转子铁芯的外转子绕组,外转轴的第二端端部设有端盖;内转轴的一端端部伸出第二腔室的端壁外,其余部分设置在外转轴的第二端内,第二腔室内内转轴上与外转子铁芯相对应处设有内转轴铁芯以及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在内转轴铁芯外侧壁上的永磁体。本发明突破一个旋转轴的限制,并省去了定子部分,可应用于多种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036378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80937.1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定子的三电刷双转子内圈永磁体同步电机,包括机壳、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包括外转轴,外转轴的内端设置在机壳内部,外转轴的内端上设有外转子铁芯以及嵌入外转子铁芯的外转子绕组,外转轴的内端端部设有端盖,外转轴的外端伸出机壳的第一端外,外转轴的外端上靠近端部处设有三个滑环,三个滑环上分别连接有电刷,电刷上连接有逆变器;内转子包括内转轴,内转轴的内端设置在外转子内部,内转轴的内端上设有内转轴铁芯以及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在内转轴铁芯外侧壁上的永磁体;内转轴的外端伸出与机壳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外。本发明结构简单,突破了一般电机只有一个旋转轴的限制,并省去了定子部分,可应用于多种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380887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0810201619.3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含有驱动电机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混合动力轿车驱动系统,其中:发动机和集成起动发电机同轴连接,集成起动发电机和第一自动离合器主动盘连接,第一自动离合器从动盘通过驱动电机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行星齿轮机构一侧通过第二自动离合器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侧与主减速器-差速器连接,主减速器-差速器通过驱动桥和车轮相连,动力电池组通过电缆分别与电机控制器和外接电源插头连接,电机控制器通过电缆分别与集成起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连接。行星齿轮机构外齿圈与车架固定连接。本发明最大保持了传统车辆结构,利用双电机对发动机的工作点进行优化,使发动机在高效率低排放区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了驱动电机的工作状况,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1293478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810038540.3
申请日:2008-06-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的插电式集成起动发电机混合动力轿车驱动系统,其中:发动机和集成起动发电机同轴连接,集成起动发电机和自动离合器主动盘连接,自动离合器通过驱动电机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行星齿轮机构分别与驱动电机和主减速器-差速器连接,主减速器-差速器通过驱动桥和车轮相连,动力电池组通过电缆分别与电机控制器和外接电源插头连接,电机控制器通过电缆分别与集成起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连接。行星齿轮机构外齿圈与车架固定连接。本发明最大保持了传统车辆结构,利用双电机对发动机的工作点进行优化,使发动机在高效率低排放区域稳定运行,尤其适合城市低速公交工况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