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高速铁路用钢轨B类夹杂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688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95190.5

    申请日:201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高速铁路用钢轨B类夹杂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改变转炉出钢后的合金加入品种、炉后脱氧制度、LF炉精炼造渣制度和VD真空处理入手,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转炉出钢后加入SiCaBa粉,减少炉渣中氧含量;2)在保证钢中全氧条件下,控制SiCaBa粉脱氧剂加入量;3)加入白灰和铝矾土采用二次造渣法;4)VD炉破空后在吹氩点加入镁质覆盖剂盖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钢水中B类夹杂物等级降低到0.5级以下,杜绝了发生由于全铝不合改钢的情况,并且钢中全铝含量比标准低了0.0010%,提高了重轨炼成率,能为钢铁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种高硫铁水KR脱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316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274718.X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硫铁水KR脱硫的方法,S的质量百分比≥0.070%的铁水进行测温,温度在1280℃以上的铁水直接进入KR脱硫装置,温度小于1280℃的铁水与高温铁水混合;进入KR脱硫操作工位后,对铁水进行首次扒渣,扒渣至铁水面裸露面积占80%以上;首次KR脱硫处理,30%‑40%的脱硫熔剂加入铁水罐中,搅拌,吹氮气,扒渣,铁水S的质量百分比脱到0.010%以下;二次脱硫处理,将剩余的脱硫熔剂加入铁水中,搅拌,吹氮气,将铁水液面扒净,铁水S的质量百分比脱到0.002%以下。优点是:采用两次短程处理,实现了高硫铁水脱硫效果好,脱硫时间短不回硫。

    一种自维持还原转炉渣的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21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64752.1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维持还原转炉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结束,将炉渣向渣罐中出渣;将所述渣罐运至氩站后,氩站上方安装有顶吹氩枪;向所述渣罐中加入所述还原剂使其与转炉渣进行混合,吹氩气搅拌,实现所述还原剂与所述转炉渣中的P2O5和FeO发生还原反应;所述还原剂包括硅粉、钙粉和硅钙线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还原反应过程同时进行所述转炉渣的余热回收与气体磷和还原产物Fe回收工作,处理后的转炉渣作为含铁冷却料返回转炉重新应用。本发明通过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反应热维持反应持续进行的转炉渣还原新方法,实现转炉渣回收再利用,同时获得还原副产物磷铁,达到绿色低碳冶炼,降低冶炼成本的目的。

    一种钢包双联生产超低磷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4986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077970.3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包双联生产超低磷钢的方法,工艺路线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炉渣洗、钢包双联除渣、LF炉精炼及二次造渣、钢水浇铸;其中钢包双联除渣为:将钢包B烘烤至1100℃以上,加入白灰;钢包A的底部安装长水口,钢包A中的钢水通过长水口流入钢包B中,并保证流入钢包B中的钢水中不含钢包A中的顶渣;向钢包B出钢过程中加入白灰盖罐。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对转炉出钢时的磷含量要求不高,通过钢包双联的方法彻底去除脱磷渣,且钢水温降小;操作过程简单,投入成本少,并可以实现超低磷钢的多炉连浇生产。

    一种龙门吊钩梁钢绳的快速更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777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6256.2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一种龙门吊钩梁钢绳的快速更换方法,包括:将龙门吊钩梁水平放置至地面,使钢绳处于松弛状态;将卷筒上的一侧钢绳压板螺栓拆除,绳头系至地面;将系至地面的旧钢绳的头部割掉一段,将新钢绳绳头与卷筒上下来的旧钢绳绳头焊接;将新钢绳全部牵引到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中,待新钢绳缠入卷筒另一侧3‑5圈;将出绳孔处的新钢绳吊起,下降卷筒,新旧钢绳接头割开;转动卷筒下降,旧钢绳全部系至地面,拆除卷筒另一侧钢绳压板螺栓;将新钢绳的两个绳头分别安装到卷筒两侧的钢绳压板螺栓上。本发明节约人力,提高吊车维护自动化水平。多条钢绳可同时更新,维修作业速度快。新旧钢绳连接可靠。

    一种钢包双联生产超低磷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9498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077970.3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包双联生产超低磷钢的方法,工艺路线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炉渣洗、钢包双联除渣、LF炉精炼及二次造渣、钢水浇铸;其中钢包双联除渣为:将钢包B烘烤至1100℃以上,加入白灰;钢包A的底部安装长水口,钢包A中的钢水通过长水口流入钢包B中,并保证流入钢包B中的钢水中不含钢包A中的顶渣;向钢包B出钢过程中加入白灰盖罐。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对转炉出钢时的磷含量要求不高,通过钢包双联的方法彻底去除脱磷渣,且钢水温降小;操作过程简单,投入成本少,并可以实现超低磷钢的多炉连浇生产。

    一种铁水罐平打立砌的砌筑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555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99490.8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水罐平打立砌的砌筑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相应的砖模制作衬砖、正砖和反平砖;所述衬砖和所述正砖均为长方体砖;所述反平砖为楔形砖;打砖时,沿砖模的高度方向向下捶打;S2、在铁水罐内壁砌筑铁水罐工作衬;砌筑时,所述衬砖采用立砌的方式:使所述衬砖的正面朝向铁水罐内壁,宽度边作为砌筑时所述衬砖的高;S3、通过正砖和反平砖找平;若在同一层衬砖层的内侧面上,出现打砖时造成的所述衬砖高度方向上的误差导致的缝隙,则通过在所述衬砖表面砌筑所述正砖和所述反平砖进行找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铁水罐衬砌筑时在两层衬砖层之间形成缝隙,从而避免铁水罐罐衬钻铁。

    一种转炉炼钢过程温度控制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626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70814.2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炼钢过程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接收废钢和铁水基本信息;步骤2,在吹炼开始之前,转炉热效率模型启动;步骤3,在吹炼开始时,硅锰氧化模型启动;步骤4,在硅氧化反应接近极限时,碳氧反应升温模型启动;步骤5,在执行加料操作时,物料冷却降温模型启动,步骤5与步骤3和步骤4没有时间关系;步骤6,通过炼钢数据获得本炉次预测氧气累计量,通过预测氧累判断过程测试时间,综合步骤3至步骤5的计算结果,获得转炉过程温度。该方法适用钢种广泛,对原材料稳定性要求低而且预测温度精度较高。

    一种超低硅高钛含铝焊丝钢冶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434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71650.0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硅高钛含铝焊丝钢冶炼方法,工艺路线为铁水预处理--转炉--LF炉处理—大方坯生产,转炉出钢C值控制在0.03%-0.045%,转炉出钢过程中,在出钢量达到1/3-2/3期间加入脱氧合金,先加入Al系脱氧合金,再加入Ti系脱氧合金;钢水罐无低硅钢专用罐时,钢水罐采取双渣线涮罐;LF炉采取轻改质的顶渣碱度控制在2.0-2.8,氩气压力控制在0.2-0.5MPa,LF炉喂线处理时间控制在30-35分钟,精炼处理末期5分钟以内不进行调Al和调Ti操作,精炼上机S要求不超0.012%,末期对钢水进行喂铁钙线,连铸过程采用全程保护浇铸,中间包采用白灰粒覆盖保护。发明使超低硅高钛含铝钢做成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原来的65%提高到目前的89%,效果明显,减少了改钢或冷回收的成本损失。

    一种处理转炉挡渣板钢渣用拆炉机锤头加长臂

    公开(公告)号:CN217202822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421830.1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转炉挡渣板钢渣用拆炉机锤头加长臂,包括连杆锤头、连杆、锁紧钢链和锁紧扣,所述连杆的右端设有连杆锤头、左端设有与拆炉机锤头匹配的插孔;所述锁紧钢链的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卡扣与设置在拆炉机锤头上的锁紧扣卡装连接。其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装置可使清渣机不用下到转炉炉下渣道而是直接在转炉前即可进行挡渣板清渣作业,解决了挡渣板清渣难的问题,消除了被清理下来的钢渣易于掉落对拆炉机和作业人员造成危害隐患,省时省工省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