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08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492695.X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482 , G06F3/0484 , G06F9/45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动力学场景交互显示方法、装置和车辆,应用于车辆测试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显示场景创建主界面,场景创建主界面包括标准工况控件、客观实验控件和场景库控件;响应于对标准工况控件的触发指令,显示标准工况子界面,标准工况子界面用于获取标准场景数据库;响应于对客观实验控件的触发指令,显示客观实验子界面,客观实验子界面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初始场景数据库;响应于对场景库控件的触发指令,显示场景库子界面,场景库子界面用于将标准场景数据库和初始场景数据库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动力学场景数据库,动力学场景数据库包括至少一个动力学场景。本申请提高动力学场景的获取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0971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71391.8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雪车冰刀测试数据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遍历预设传感器导出的检测文件,得到目标文件;根据所述目标文件读取得到原始检测数据,以对所述原始检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第一数据集;通过预设数据处理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平滑处理,得到第二数据集;通过预设平稳阈值确定所述第二数据集的平稳数据段,以根据所述平稳数据段构建得到目标数据集。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提高雪车冰刀测试数据的处理效率,并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本申请可以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5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83757.3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1M17/007 , G06F18/24 , G06F18/2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动力学指标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采集实车驾驶大数据得到第一数据集,第一数据集包括多条驾驶数据,驾驶数据的元素包括车辆状态信息和驾驶环境信息,对第一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二数据集,然后根据驾驶环境信息对第二数据集中的驾驶数据进行驾驶场景分类,得到多个不同驾驶场景下的第三数据集,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对第三数据集进行驾驶行为特征提取,得到相应驾驶场景下的驾驶行为特征,根据驾驶行为特征确定驾驶场景下的动力学指标。本申请能够构建符合用户各种驾驶场景下的车辆动力学指标体系,提高车辆指标设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03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68303.1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1M17/007 , G06Q10/0639 , G06F16/29 , G06F11/3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学场景获取方法、车辆测试方法、装置和介质,应用于车辆测试技术领域,获取方法包括:获取与目标车辆的标准工况对应的原始场景数据,构建第一场景数据库;获取与目标车辆相关联的多个用车场景数据及每个用车场景数据的用户评价信息,用户评价信息包括用户在网络平台上对于用车场景数据进行评价的信息;根据多个用车场景数据及每个用车场景数据的用户评价信息对第一场景数据库进行扩增处理和筛选处理,得到第二场景数据库,第二场景数据库包括至少一个动力学场景数据;测试方法包括:在至少一个动力学场景数据下对目标车辆进行动力学测试。本申请提高动力学场景的多样性和精准度,进而提高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测试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4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9749.1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雪车冰刀摩擦力预测方法和装置、雪车及存储介质,属于雪车冰刀横向力学特性研究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横向力样本数据;横向力样本数据表征在横向摩擦影响参数下的横向摩擦力,横向摩擦影响参数包括横向摩擦环境参数、样本运动参数、样本属性参数;根据横向摩擦环境参数、样本属性参数和样本运动参数得到样本摩擦因数;根据横向力样本数据、样本摩擦因数、样本运动参数对候选横向摩擦力预测模型优化得到目标横向摩擦力预测模型;获取当前摩擦影响参数;通过目标横向摩擦力预测模型对当前摩擦影响参数预测,得到当前横向摩擦力数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构建有效表达冰刀横向力学特性的参数化模型,以对横向摩擦力进行精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602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00244.4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全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方法、车辆、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全主动悬架包括:转向节,其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两侧以及第三连接部均设有安装点;直线驱动件,其一端为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一球铰接端,相对另一端为用于连接安装点的第二球铰接端;其中,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设有直线驱动件,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垂直。本发明能实现全主动悬架结构简约化和轻量化,并能增加车轮的运动自由度,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路面状况,提升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64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15426.4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雪车典型赛道中心线设计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若干条雪车赛道中每个采样点的二维坐标;根据所述二维坐标,确定所述采样点的二维曲率;根据所述二维曲率,确定每条赛道的弯道段和直线段,并对每条赛道的坐标进行优化,得到优化三维坐标;根据所述优化三维坐标,以相邻两个所述优化三维坐标作为一个赛道片段,确定每个赛道片段的若干个总体特征值;根据所述总体特征值,将所有赛道片段进行聚类,并在每个特征类别中确定目标赛道片段;拼接所述目标赛道片段,得到典型赛道中心线。本方法可以提高设计精度、可以节省成本。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雪车赛道设计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7883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71146.5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中线控转向系统的不足转向度的补偿信息确定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由车辆中驾驶对象触发的车辆中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信号,确定转向信号对应的齿条位移,其中,齿条位移用于控制线控转向系统的齿条移动;基于齿条位移和补偿齿条位移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齿条位移对应的补偿齿条位移;按照补偿齿条位移对齿条位移进行补偿,得到目标齿条位移;基于目标齿条位移,确定线控转向系统对车辆的不足转向度的补偿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线控转向系统控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0204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46213.6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 B60G21/05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动稳定杆的车辆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驾驶员意图判断以及车辆状态判断;基于对车辆稳定性、舒适性、敏捷性的优先级,确定车辆的总侧倾力矩以及前/后力矩分配;通过将分配的力矩发送至主动稳定杆ECU,主动稳定杆ECU进行电机控制计算,通过控制算法控制电流及转角,对应主动稳定杆执行机构输出需求扭矩。通过采用方向盘转角、纵向车速、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倾角以及车轮垂向位移信号确定车辆的状态以及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并根据设定的车辆稳定性、舒适性、敏捷性的优先级确定对不同机构的输出扭矩,从而改善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0163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2886.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8 , B60G21/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综合转向输入控制与路面输入控制来计算前后抗侧倾力矩分配,侧倾天棚控制在车身和惯性基准之间的侧倾方向上安装虚拟天棚阻尼器,隔离车身侧倾运动,采用道路输入算法来减少由道路激励引起的瞬时侧倾运动,并且通常使用转向输入算法来控制由转向引起的稳态侧倾角。本发明用于主动稳定杆系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采用侧倾天棚阻尼控制方法,针对车辆在侧倾摆动时产生侧倾角速度引起的头部甩头的行驶舒适性研究,结合天棚控制理论开发了侧倾天棚阻尼控制原理,通过主动横向稳定杆输入辅助侧倾力矩,减小因路面激励输入引起的车辆侧倾角速度,降低车辆驾乘人员的颠簸感和头部晃动,增强乘坐舒适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