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氯苯那敏的手性拆分获取(S)-氯苯那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24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23443.6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氯苯那敏的手性拆分获取(S)‑氯苯那敏的方法。该手性拆分方法将消旋的氯苯那敏与(2R,3R)‑2,3‑双(4‑甲基苯甲酰基)氧基琥珀酸成盐,利用非对映异构体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分离得到(S)‑氯苯那敏与(2R,3R)‑2,3‑双(4‑甲基苯甲酰基)氧基琥珀酸盐,之后再用碱解离,即可得到纯度高的(S)‑氯苯那敏,最后与马来酸成盐即可得到马来酸(S)‑氯苯那敏。本发明所用的拆分试剂酸价格低廉,原料易得,工艺操作便捷,获取的(S)‑氯苯那敏具有98%的ee值,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含杂环硫脲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437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1253852.7

    申请日:2023-09-27

    Inventor: 陈维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杂环硫脲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单硫脲骨架的选择和优化: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单硫脲骨架仍然保持为环状,这是保持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前置条件。在单硫脲和五元环链烃骨架构造保留的基础上,设想把之前的N相连的苯环侧链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优化为脂肪羧酸侧链,并在五元环链烃骨架上并合一个官能团化的芳环,以上新型硫脲配体的结构改变将改变硫脲配体分子的水溶性,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为改变硫脲配体的催化效能和可回收性能产生可以调控的影响。

    一类聚集诱导发光电荷型自由基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抗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0097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09087.3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聚集诱导发光电荷型自由基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抗菌应用,属于光敏剂和抗菌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光敏剂分子结构中引入运动型电子给体,构筑较强电荷转移(CT)态的同时抑制分子在聚集态下的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从而赋予材料显著的聚集荧光增强特性。并在分子结构中引入电子受体,进而强化产物的CT态。此外,由于电子给‑受体间较强的扭曲程度,有利于分子最高占有轨道和最低未占有轨道的分离,从而实现较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促进激发单线态能量隙间窜越到三线态实现高效的ROS生成。同时,由于分子聚集运动受限,非辐射激发能得到有效抑制,促使能量以辐射跃迁途径耗散能量,荧光效率得以增加。

    一种吡啶基钙钛矿纳米晶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806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99387.0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吡啶基钙钛矿纳米晶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使用PyMA作为表面配体,通过PyMA上的氨基基团与钙钛矿无机晶格上的缺陷位点进行有效的配位成键,制备得到新型钙钛矿纳米晶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纳米晶材料在超快飞秒激光、不同波段区域均显现出显著增强的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能,这源于PyMA表面配体的引入,钝化了钙钛矿纳米晶中的缺陷位点,提高了钙钛矿纳米晶结构稳定性。此外,PyMA的芳香结构,促进了配体在钙钛矿纳米晶表面的规则排列,提高了导电性,增强了纳米晶之间的电子耦合。两种因素协同赋予了目标材料优秀的非线性吸收性能。

    一种离子对型吡啶桥联双氨基酚氧基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3921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43800.9

    申请日:2024-08-20

    Inventor: 马海燕 王镜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离子对型吡啶桥联双氨基酚氧基碱金属配合物(I)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内酯开环聚合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中性配体与金属氢化物、季铵盐在有机介质中反应,经过滤、浓缩、重结晶获得目标离子对型碱金属配合物。本发明的离子对型吡啶桥联双氨基酚氧基碱金属配合物是一种高效的内酯开环聚合催化剂,特别对于外消旋丙交酯能获得高等规度聚丙交酯。本发明的离子对型吡啶桥联双氨基酚氧基碱金属配合物优点十分明显:原料易得,合成路线简单,对内酯聚合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获得高规整度、高分子量聚酯材料。#imgabs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