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69206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310176750.X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车体侧部构造,能够在中立柱的增强板中获得稳定的接合质量,并且能够提高车体制造时的生产率。中立柱(10)具备配设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的第一增强板(13),第一增强板具备底壁部(13a)、从该底壁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两侧的纵壁部(13b、13c)、以及两侧的凸缘部(13d、13e),形成为截面大致帽状,在第一增强板内配设有第二增强板(14),该第二增强板(14)具备底壁部(14a)、以及从该底壁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两侧的纵壁部(14b、14c),形成为截面大致コ形,第二增强板为,底壁部和两侧的纵壁部分别大致沿着第一增强板的底壁部及两侧的纵壁部配设,仅在底壁部(14a)和一方的纵壁部(14b)处与第一增强板(13)的底壁部(13a)及一方的纵壁部(13b)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56920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222012.4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中,在车顶角撑件(30)的一区域设有开口部(38),在车顶角撑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上设有直接或经由其他的板部件(4a)而与中柱(14)接合的一对中柱侧接合部(32a、32b),在比开口部(38)更位于车辆前方侧的车顶角撑件的前侧部分和比开口部更位于车辆后方侧的车顶角撑件的后侧部分上分别设有第一高刚性部(40a、40b),该第一高刚性部分别在与一对中柱侧接合部(32a、32b)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车顶角撑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上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高刚性部(50)。由此能够防止在车辆组装工序中产生的车顶板变形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55597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359198.9
申请日:2011-11-1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13 , B60R21/231 , B60R2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2 , B60R21/213 , B60R21/2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帘式气囊(30)中设置有腔室(C1至C6),所述腔室的至少部分腔室(C1)其展开时的上侧部分闭塞而下侧部分开放地与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流路(40)连通。由此,当帘式气囊一边使内饰材料位移一边从车身侧部与内饰材料之间的间隙展开时,气体从腔室的开放部侧进入该腔室中,从而折叠状态的帘式气囊的基部不会比预期更大地膨胀,使帘式气囊顺利地展开,并防止内饰材料的破损、飞散。
-
公开(公告)号:CN103569208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222012.4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中,在车顶角撑件(30)的一区域设有开口部(38),在车顶角撑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上设有直接或经由其他的板部件(4a)而与中柱(14)接合的一对中柱侧接合部(32a、32b),在比开口部(38)更位于车辆前方侧的车顶角撑件的前侧部分和比开口部更位于车辆后方侧的车顶角撑件的后侧部分上分别设有第一高刚性部(40a、40b),该第一高刚性部分别在与一对中柱侧接合部(32a、32b)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车顶角撑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上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高刚性部(50)。由此能够防止在车辆组装工序中产生的车顶板变形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569206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176750.X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体侧部构造,能够在中立柱的增强板中获得稳定的接合质量,并且能够提高车体制造时的生产率。中立柱(10)具备配设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的第一增强板(13),第一增强板具备底壁部(13a)、从该底壁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两侧的纵壁部(13b、13c)、以及两侧的凸缘部(13d、13e),形成为截面大致帽状,在第一增强板内配设有第二增强板(14),该第二增强板(14)具备底壁部(14a)、以及从该底壁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两侧的纵壁部(14b、14c),形成为截面大致コ形,第二增强板为,底壁部和两侧的纵壁部分别大致沿着第一增强板的底壁部及两侧的纵壁部配设,仅在底壁部(14a)和一方的纵壁部(14b)处与第一增强板(13)的底壁部(13a)及一方的纵壁部(13b)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718988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510082415.9
申请日:2005-07-0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门结构,用于防止覆盖开设于车门内板上的孔的孔盖成为冲击力传递构件而损害冲击吸收性能。该车门结构中,收容上侧冲击吸收构件(11)的凸部(11a)的孔盖(20),由上下分开的上侧盖构件及下侧盖构件(22、23)组成。上侧盖构件(22)由薄膜状的塑料成型制品构成。下侧盖构件(23),与以往相同,由较厚的塑料成型制品构成。下侧盖构件(23)与门锁机构部件(10a)的安装位置重叠,作为布缆部件的解锁电缆(32a)和自动上锁导线(32b),通过下侧盖构件(23)的贯穿孔(31a)延伸到门锁机构部件(10a)。
-
公开(公告)号:CN1715118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510082414.4
申请日:2005-06-29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损害车体的美观并能够抑制侧门随侧面碰撞而向车室内侵入的车辆侧部结构。在滑动式后侧门(6)的下端部设置销构件(50),销构件(50)具有扩大头(50c)。销构件(50)设置成对应于侧梁(11)的车门滑动机构用开口(22),在后侧门(6)处于关闭状态时,销构件(50)的扩大头(50c)通过车门滑动机构用开口(22)侵入箱式构件(30)内部。箱式构件(30)的顶板上焊接有截面呈コ状的下侧导轨(35),此下侧导轨(35)接受后侧门(6)的下侧滚子,对后侧门(6)的开闭操作加以引导。箱式构件(30),其纵板(30b)焊接于第1加强构件(55)上,第1加强构件(55)穿越侧梁(11)。
-
公开(公告)号:CN1757545A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200510108954.5
申请日:2005-09-2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3 , B60R13/0225 , B60R13/025 , B60R21/215 , B60R2013/0293 , B60R2021/16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可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使气囊缓冲垫在不与支柱装饰件相互干涉的情况下展开至所需的展开状态,上述展开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可防止车辆在行驶时发出异常声音,可提高组装性能和生产性能。该帘式气囊的设置结构,包括将上述帘式气囊(10)安装在车体内板(1b)上的安装板(20);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该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具有装饰件侧卡合面(32),在支柱装饰件(30)的上端附近与该面的正交方向指向车室内部;在上述安装板(20)上,形成具有安装板侧卡合面(22)的安装板侧卡合板部(21),该安装板侧卡合面(22)在车辆未发生侧面冲撞时,在上述装饰件侧卡合面(32)的车室内部一侧,相对于装饰件侧卡合面(32)以非接触状态予以接近并相互面对,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伴随上述装饰件侧卡合板部(31)的变位与装饰件侧卡合面(32)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718988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82415.9
申请日:2005-07-0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门结构,用于防止覆盖开设于车门内板上的孔的孔盖成为冲击力传递构件而损害冲击吸收性能。该车门结构中,收容上侧冲击吸收构件(11)的凸部(11a)的孔盖(20),由上下分开的上侧盖构件及下侧盖构件(22、23)组成。上侧盖构件(22)由薄膜状的塑料成型制品构成。下侧盖构件(23),与以往相同,由较厚的塑料成型制品构成。下侧盖构件(23)与门锁机构部件(10a)的安装位置重叠,作为布缆部件的解锁电缆(32a)和自动上锁导线(32b),通过下侧盖构件(23)的贯穿孔(31a)延伸到门锁机构部件(10a)。
-
公开(公告)号:CN1715118A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200510082414.4
申请日:2005-06-29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损害车体的美观并能够抑制侧门随侧面碰撞而向车室内侵入的车辆侧部结构。在滑动式后侧门(6)的下端部设置销构件(50),销构件(50)具有扩大头(50c)。销构件(50)设置成对应于侧梁(11)的车门滑动机构用开口(22),在后侧门(6)处于关闭状态时,销构件(50)的扩大头(50c)通过车门滑动机构用开口(22)侵入箱式构件(30)内部。箱式构件(30)的顶板上焊接有截面呈コ状的下侧导轨(35),此下侧导轨(35)接受后侧门(6)的下侧滚子,对后侧门(6)的开闭操作加以引导。箱式构件(30),其纵板(30b)焊接于第1加强构件(55)上,第1加强构件(55)穿越侧梁(1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