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99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61066.2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9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流动主动控制增效设计方法,属于流动控制设计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第一翼型主动舵面控制模型的所有网络参数共享给初始第二翼型主动舵面控制模型进行初始化,并与流场求解器进行交互,得到翼型绕流对于舵面动作的相关响应数据,计算相应的奖励值,组成初始数组存入经验回放池中;随机采样预设采样数据量组数据,并计算第二翼型主动舵面控制模型各网络的评价值,更新评价网络,引入迁移学习更新策略网络,得到第二翼型最优主动舵面控制模型并用于流动主动控制;本发明在主动舵面控制模型的训练中,引入迁移学习,解决了控制律设计模型需要大量的仿真或实验数据以及控制律设计模型与控制对象强相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92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407208.9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空气动力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力机叶片动态失速气动力智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风力机叶片的输入特征数据与目标叶片的高精度气动力数据;将输入特征数据与高精度气动力数据输入基于物理知识的翼型动态失速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基于物理知识的翼型动态失速神经网络模型与动态失速气动力预测数据;获取风力机叶片的迎角,并输入训练好的基于物理知识的翼型动态失速神经网络模型与动量叶素理论求解器进行耦合迭代,得到修正的风力机叶片的非定常气动力;该方法将物理知识融入神经网络中,构建基于物理知识的翼型动态失速神经网络模型对气动力进行预测,减少了训练数据,提高了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99625.5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18/2113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粘流动特征的飞行器气动力分布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预测飞行器翼型在不同来流工况下的无粘流场信息和有粘状态的气动力分布样本;构建候选边界层外缘特征库;从候选边界层外缘特征库中挑选出最优特征组合;构建出模型训练数据集;采用模型训练数据集对残差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完成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气动力分布预测模型;获取待预测飞行器翼型所处的来流工况,计算出待预测飞行器翼型在该来流工况下的最优特征组合数据,将最优特征组合数据输入气动力分布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的气动力分布结果。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飞行器气动力分布信息,提高了计算效率,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0351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92822.1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N10/20 , G06N10/40 , G06N3/045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计算和量子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量子数据生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及终端,通过使用现有的有限的量子数据对所设计量子U型网络进行训练;使得量子U型网络具备将一个随机噪声量子数据转化为与训练数据同一类型的量子数据,即生成一个全新的同类量子数据。本发明量子U型网络结构中卷积网络层和池化层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量子数据的大小和生成数据的成功率来自动调整;量子U型网络结构中卷积网络层所用的量子门根据实际条件设置其它类型的量子门比如三比特门;可生成任意量子数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生成任何所需类型的量子数据,且生成的数据的数量不受限。
-
公开(公告)号:CN1169336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76899.X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28 , H03M7/3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算法的飞行器舵面铰链力矩预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飞行器不同流动工况下控制舵面的k个最优测量点的风洞试验数据及CFD仿真数据,得到风洞试验压力系数矩阵Y和CFD仿真压力系数矩阵A;对CFD仿真压力系数矩阵A进行特征分解,得到基函数矩阵ψ;根据基函数矩阵ψ与风洞试验压力系数矩阵Y重构k个最优测量点的截面压力系数分布和舵面全流场压力系数分布;根据k个最优测量点的舵面全流场压力系数分布计算出铰链力矩分布。本发明只需获取控制舵面上少量测量点的压力系数数据就可以高效、高精度的预测铰链力矩,有效减少了试验中的测量点数量和传感器数量,降低了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49445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12549.7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视角下的位移高精度测量方法,首先搭建标定平台;然后搭建和调试双目相机系统;接下来标定过程数据采集,对数据处理分析,建立神经网络模型;之后对真实待测物运动过程数据采集;再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大视角下物体空间位移;最后将数据保存;本方法即可实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能满足实时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评估,也能给对未来状态的预测提供了可信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2353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87744.7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联风洞试验和计算数据的多源气动载荷模型构建方法,首先获取飞行器多种参考结构的风洞试验数据,包括风洞试验数据轴向力系数、力矩系数、阻力系数和试验压力系数分布、试验摩阻系数分布;然后获取飞行器参考结构的计算数据,包括计算压力系数分布和计算摩阻系数分布;接下来对风洞试验数据和计算数据进行关联,构建以多层神经网络构成的多源气动载荷模型,以风洞试验数据和计算数据为训练样本对多层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最终的多源气动载荷模型。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多个试验状态下的试验数据,以较低代价准确描述复杂、非线性特征显著的流动工况,极大地提升了现有气动载荷模型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390522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284902.9
申请日:2011-09-22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B64C3/58
Abstract: 一种飞机短距起降的导流叶栅。上排翼、中排翼和下排翼的弦长为机翼弦长的10%,展长为机翼展长的80%。各排翼均绕自身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偏转。在弦向方向,上排翼、中排翼和下排翼的轴线与主机翼前缘的距离分别为1.05、1.15、1.25倍主翼弦长;在垂直于弦线方向上,上排翼、中排翼和下排翼的轴线与主机翼前缘的距离分别为0.1、0.2、0.3倍主翼弦长。各排翼的一端均固定在机身上,另一端均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在机翼的下表面。本发明用于机翼下方时,使气流经过叶栅的导向并对气流形成一定的阻滞作用,在机翼的下表面形成了大范围的高压区,并且由于三组排翼上也具有升力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机翼的升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107730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110030574.X
申请日:2011-01-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铰式飞行器动态控制机构,射流机构位于机翼内封闭的射流舱体内。传动机构和电机位于机翼内、射流舱体外,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射流机构的转板上下转动。机翼的上蒙皮与下蒙皮上均有喷流缝和吸气缝。射流舱体为隔开的上隔仓和下隔仓。转板的运动会使隔仓形成“吸气”和“排气”两个冲程,并通过吸气缝与喷流缝产生低频高速气流,从而改变了机翼上的气动载荷分布,产生了飞行器动态控制所需的气动力。本发明具有较大的空腔容积和较大的空气压缩量,在较低的驱动频下也能够产生较高的合成射流速度,在小迎角时收到良好的效果,降低了飞行重量和燃油消耗,具有结构简单、启动和运行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飞行情况下的飞行器动态控制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49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46135.X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30/12 , G06F111/20 , G06F113/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宽频激波抖振的联合控制机翼设计方法,属于流动协同控制领域,包括:设计后掠机翼几何模型,并仿真得到后掠机翼的流场快照和响应曲线,利用DMD动态模态分解进行处理,得到一阶主导模态结构云图,并确定后掠机翼抖振类型、控制装置和位置参数设计方法,得到更新后的后掠机翼几何模型;根据更新后的抖振类型和更新后的响应曲线进行验证,完成后掠机翼的设计。本发明基于DMD动态模态分解技术,通过分析后掠机翼的流场数据得到抖振类型,针对机翼的流动特性选择相应的控制装置和位置参数设计方法,能够针对性地抑制和消除机翼抖振,降低机翼设计中的参数优化难度,提升设计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