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装置
    1.
    发明公开
    风门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354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80080695.1

    申请日:2022-11-10

    Abstract: 风门装置(10)具备:作为设有多个的板状的部件的叶片(200)、及将叶片(200)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框架(100)。将叶片(200中的沿着宽度方向与旋转中心轴(AX1)相比位于一方侧的部分作为第一部分(221),并将另一方侧的部分作为第二部分(222)时,旋转中心轴(AX1)以使第一部分(221)的面积大于第二部分(222)的面积的方式设置在与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不同的位置,从车辆(MV)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流动的空气与第一部分(221)接触,叶片(200)因受到来自该空气的力而旋转的方向是从开放状态下切断状态变化的方向。

    热交换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39183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680059901.5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管(2)和与多个管连通的集管箱(5)。集管箱具有芯板(51)和箱主体部(52)。芯板具有管接合面(511)和接收部(512)。在管接合面设置有多个管插入孔(511a)。接收部对箱主体部的顶端部(522)进行收纳。接收部具有底壁部(512b)、将管接合面和底壁部连接的内侧壁部(512a)。在管接合面和内侧壁部,在多个管插入孔中的相邻的两个之间设置有相对于多个管的长度方向倾斜的肋(513)。肋在多个管的宽度方向上,一端侧与管接合面连接,另一端侧与内侧壁部连接。肋的另一端部在多个管的长度方向上与内侧壁部的中途连接。

    带散热部的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917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80026715.1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带散热部的电子部件具备:电子部件(1)、散热部(2)以及接合部件(4)。电子部件(1)在工作时发热。散热部(2)使电子部件(1)产生的热向环境流体散热。接合部件(4)将电子部件(1)与散热部(2)接合。电子部件(1)与散热部(2)的接合面积为100mm2以上。接合部件(4)形成气孔(41)均匀地在整体分布的多孔质金属层(40)。

    车辆的热交换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9098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80063320.5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热交换系统,是能够进行发热体的冷却和车室内的空调的结构,并能够使结构简化。车辆的热交换系统具备冷却侧热交换部(22)、第一空调侧热交换部(24)、水热介质热交换部(61)及第二空调侧热交换部(25)。冷却侧热交换部在内部流动有用于冷却车辆(10)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第一空调侧热交换部在热泵系统(50)中作为蒸发器动作。水热介质热交换部在热泵系统中作为冷凝器动作。第二空调侧热交换部能够加热空调空气。用于冷却发热体的冷却水流动于第二空调侧热交换部,并且通过第二空调侧热交换部后的空气通过车室外连通口向车室外排出。

    制冷循环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66698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80035622.6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具备:压缩机(11),将制冷剂吸入、压缩并排出;散热部(12、42),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从而加热向车室内空间吹送的空气;减压部(14a、14c),使由散热部散热的制冷剂减压;外气吸热部(16、19、50、54),使由减压部减压的制冷剂从外气吸热;废热吸热部(19),使由减压部减压的制冷剂吸收废热设备(80、56)的废热;风门(90),对导入外气吸热部的外气的通路的开度进行调整;及控制部(60),在判断为废热设备的废热量比外气吸热部和废热吸热部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多的情况下,关闭风门。

    车辆的风门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7961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80020394.5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风门装置(10)具备框架(20)、多个叶片(32)以及止动部(24)。止动部被配置为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与多个叶片分别相对。叶片具有平板部和圆柱状的轴部,该平板部是对框架的框内的空间进行开闭的部分,该轴部设置于平板部的中间部分,且被配置为与止动部相对。在止动部形成有供多个叶片各自的轴部插入的多个插入槽,该多个插入槽呈梳齿状地排列。

    热交换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36413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680030767.6

    申请日:2016-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即使使芯板的管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变薄,也能够抑制在芯板产生非设想的凹痕。热交换器(1)的集水箱(20、30)的芯板(21)具有:形成有多个管插入孔(211a)的管接合部(211);包围管接合部并且收容箱主体部(22)中的接近芯板的顶端部(222)收容部(212);以及将收容部和管接合部连接并且相对于管(21)的长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部(215)。倾斜部以第一假想线(VL1)和第二假想线(VL2)在管的宽度方向上在管的外侧交叉的方式设于芯板,其中,第一假想线从收容部向管接合部沿着倾斜部呈直线状延伸,第二假想线在管的截面长径方向上沿着管接合部呈直线状延伸。

    车辆的风门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7961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180020394.5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风门装置(10)具备框架(20)、多个叶片(32)以及止动部(24)。止动部被配置为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与多个叶片分别相对。叶片具有平板部和圆柱状的轴部,该平板部是对框架的框内的空间进行开闭的部分,该轴部设置于平板部的中间部分,且被配置为与止动部相对。在止动部形成有供多个叶片各自的轴部插入的多个插入槽,该多个插入槽呈梳齿状地排列。

    车辆的热交换系统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390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080063320.5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热交换系统,是能够进行发热体的冷却和车室内的空调的结构,并能够使结构简化。车辆的热交换系统具备冷却侧热交换部(22)、第一空调侧热交换部换部(25)。冷却侧热交换部在内部流动有用于冷却车辆(10)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第一空调侧热交换部在热泵系统(50)中作为蒸发器动作。水热介质热交换部在热泵系统中作为冷凝器动作。第二空调侧热交换部能够加热空调空气。用于冷却发热体的冷却水流动于第二空调侧热交换部,并且通过第二空调侧热交换部后的空气通过车室外连通口向车室外排出。(24)、水热介质热交换部(61)及第二空调侧热交

    冷却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1146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80034966.0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冷却系统(10)具备多个热交换部(20、30、50)、风门装置(60)以及控制部(81)。控制部判断是否需要增加在与特定的热交换部(20、30)不同的其他热交换部(50)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在判断为需要增加在其他热交换部流动的空气的风量的情况下,通过使风门装置的开度向成为闭状态的方向变化来减少在特定的热交换部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并增加在其他热交换部流动的空气的风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