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9819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880050700.8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具有:第一热交换部(20),该第一热交换部将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作为热源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减压阀(13),该减压阀使制冷剂减压;热介质蒸发器(15),该热介质蒸发器使被减压后的制冷剂与低级侧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发热装置(34),该发热装置配置于低级侧热介质循环回路(30)而对低级侧热介质进行加热;第二热交换器(39),该第二热交换器将由发热装置(34)加热后的低级侧热介质作为热源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流量调节阀(35),该流量调节阀对低级侧热介质流入热介质蒸发器(15)的流量和低级侧热介质流入第二热交换器(39)的流量进行调节;以及流量控制部(50c),该流量控制部对流量调节阀(35)的工作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302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80008956.X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1/00 , B60H1/22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56 , H01M10/663
Abstract: 控制部(60)对电池冷却模式和电池加热模式进行切换,该电池冷却模式通过入口侧减压部(14c)及出口侧减压部(14d)中的至少入口侧减压部(14c)使制冷剂减压,以使流入电池冷却部(19、25、52)的制冷剂的温度相比电池(80)的温度变低,该电池加热模式通过入口侧减压部(14c)及出口侧减压部(14d)中的至少一个减压部使制冷剂减压,以使流入电池冷却部(19、25、52)的制冷剂的温度相比电池(80)的温度变高,在电池加热模式中,控制入口侧减压部(14c)及出口侧减压部(14d),以使流入电池冷却部(19、25、52)的制冷剂的压力伴随着电池(80)的温度的增高而增高。
-
公开(公告)号:CN1971743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610162511.9
申请日:2006-11-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19/26 , G11B20/10 , G11B2020/10962
Abstract: 记录系统通过从诸如CD-ROM等的便携介质取回数据来记录数据。通过计算以增加的取回速度进行的特定数据磁道的取回时间以及所述便携介质上的先前数据磁道的回放时间,记录系统确定所述便携介质上的特定数据磁道的数据取回速度。当以所述增加的取回速度进行的所述特定数据磁道的取回时间小于先前数据磁道的回放时间时,记录系统降低特定数据磁道的取回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971743A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610162511.9
申请日:2006-11-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19/26 , G11B20/10 , G11B2020/10962
Abstract: 记录系统通过从诸如CD-ROM等的便携介质取回数据来记录数据。通过计算以增加的取回速度进行的特定数据磁道的取回时间以及所述便携介质上的先前数据磁道的回放时间,记录系统确定所述便携介质上的特定数据磁道的数据取回速度。当以所述增加的取回速度进行的所述特定数据磁道的取回时间小于先前数据磁道的回放时间时,记录系统降低特定数据磁道的取回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819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80057878.1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1/00 , B60H1/00 , B60H1/22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1 , H01M10/6569
Abstract: 热管理系统(1)具有热泵循环(10)、低温侧热介质回路(20、20x、20y)以及控制部(70)。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减压部(13、13a、13b)以及冷机(14、15、16)。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第一回路(20a、20d)、第二回路(20b、20c)、连结部(21)以及流量调节部(22)。第一回路具有第一热交换部(25、34),并且构成为供热介质能够经由冷机和第一热交换部进行循环。第二回路具有第二热交换部(26、28、34),并且构成为供热介质能够经由第二热交换部和热介质泵进行循环。控制部控制流量调节部的动作,调节连结部处的热介质的流量,以使在第一回路流动的热介质的温度带和在第二回路流动的热介质的温度带分别成为确定的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141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80069393.5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循环(10a)、室外热交换器(16、16a、16b)、是否冷却判定部(60f)、判定基准设定部(60g)以及冷却控制部(60h)。外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外气进行热交换,或使与制冷剂进行热的传递的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是否冷却判定部根据与电池的温度具有相关性的物理量(TB)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物理量(KTB、KTB1、KTB2)以上来判定是否执行电池的冷却。判定基准设定部根据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和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来设定是否冷却判定部中的基准物理量。判定基准设定部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设定比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所设定的第一基准物理量(KTB1)小的第二基准物理量(KTB2)。
-
公开(公告)号:CN11099820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80049616.4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多个板状构件(81)相互层叠而成的热交换部(800)的复合型热交换器。热交换部具有吸热用蒸发部(70)及内部热交换部(60)。在吸热用蒸发部形成有吸热用制冷剂流路(24),在内部热交换部形成有高压侧制冷剂流路(14)及低压侧制冷剂流路(26)。复合型热交换器还具有使从高压侧制冷剂流路流出的制冷剂向冷却用制冷剂流路(200)流出的高压侧制冷剂导出口(61),以及使从冷却用制冷剂流路流出的制冷剂向低压侧制冷剂流路流入的低压侧制冷剂导入口(62)中的至少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1566698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80035622.6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22 , B60K11/04 , B60K11/08 , B60L1/00 , F25B27/02 , F25B1/00 , B60H1/32 , B60L9/18 , B60L50/60 , B60L58/26
Abstract: 具备:压缩机(11),将制冷剂吸入、压缩并排出;散热部(12、42),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从而加热向车室内空间吹送的空气;减压部(14a、14c),使由散热部散热的制冷剂减压;外气吸热部(16、19、50、54),使由减压部减压的制冷剂从外气吸热;废热吸热部(19),使由减压部减压的制冷剂吸收废热设备(80、56)的废热;风门(90),对导入外气吸热部的外气的通路的开度进行调整;及控制部(60),在判断为废热设备的废热量比外气吸热部和废热吸热部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多的情况下,关闭风门。
-
公开(公告)号:CN11451412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080069393.5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循环(10a)、室外热交换器(16、16a、16b)、是否冷却判定部(60f)、判定基准设定部(60g)以及冷却控制部(60h)。外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外气进行热交换,或使与制冷剂进行热的传递的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是否冷却判定部根据与电池的温度具有相关性的物理量(TB)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物理量(KTB、KTB1、KTB2)以上来判定是否执行电池的冷却。判定基准设定部根据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和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来设定是否冷却判定部中的基准物理量。判定基准设定部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设定比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所设定的第一基准物理量(KTB1)小的第二基准物理量(KTB2)。
-
公开(公告)号:CN113423596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080013438.7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K11/04 , F25B5/02 , F25B1/00 , B60H1/22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69
Abstract: 冷却能力的开度,空气冷却开度是用于使第一蒸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空气冷却用减压 发器的空气冷却能力成为目标空气冷却能力的部(13),该空气冷却用减压部使在散热器(12)中 开度。散热后的制冷剂减压;第一蒸发器(14),该第一蒸发器使由空气冷却用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入口侧减压部(15),该入口侧减压部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与空气冷却用减压部并列配置,并使在散热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减压;第二蒸发器(16),该第二蒸发器使由入口侧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从电池(2)吸热而蒸发;出口侧减压部(18),该出口侧减压部使在第二蒸发器中蒸发后的制冷剂减压;以及控制部部的开度,控制部进行如下的限制控制:将入口侧减压部的开度控制为电池冷却开度和空气冷(50),该控制部控制入口侧减压部和出口侧减压(56)对比文件CN 108248334 A,2018.07.06CN 108482058 A,2018.09.04CN 109050200 A,2018.12.21JP 2014037179 A,2014.02.27JP 2018075921 A,2018.05.17JP 2018185104 A,2018.11.22US 2015013367 A1,2015.01.15US 2015224849 A1,2015.08.13US 2017313158 A1,2017.11.02陈雪峰,叶梅娇,汪孟瑛.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应用研究.制冷与空调,2018,第18卷60-6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