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127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275706.9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座椅升降单元的载具。该载具设置有:座椅,该座椅能在高位与低位之间移动并且被配置成在该座椅处于低位时接地;以及从载具的座椅大致向下延伸的支撑腿。该支撑腿能在被定位得靠近载具主架的缩回位置与被定位得远离载具主架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该支撑腿被配置成在座椅处于高位时处于缩回位置,并且在座椅从高位向低位移动时从缩回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140413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80047335.3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1/00 , B62K5/027 , B62K11/10 , B62K19/30 , B62K25/04 , B62K25/283 , B62K2202/00 , B62K2204/00 , B62K220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二、三轮车辆用摆臂装置,在蓄电池及充电器搭载在电动车辆的摆臂上的电动车辆中,该电动二、三轮车辆用摆臂装置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实现轻量化,同时能够被紧凑地搭载。该电动二、三轮车辆用摆臂装置安装于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包括:摆臂(30),其一端与摆动轴连结,另一端支承后轮(WR);电动机(M),其设置于所述摆臂(30)的另一端侧,驱动所述后轮(WR);蓄电池(56),其向所述电动机(M)供给电力;所述电动二、三轮车辆用摆臂装置将对所述蓄电池(56)充电的充电器(200)内置在所述摆臂(30)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94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1782.8
申请日:2011-07-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26/02 , B60L15/20 , B60L2200/24 , B62K11/10 , B62K23/04 , B62K2202/00 , B62K2204/00 , B62K2207/00 , B62M7/12 , Y02T10/645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合于具有内装了电池、马达、控制部等的摆臂的电动二轮车的节气门开度检测装置。在对电动二轮车(1)的后轮(WR)进行轴支并被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车身上的摆臂(30)的内部,内装有电池(56)和对后轮(WR)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M)及作为对该电动马达(M)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基板(50),节气门把手(80)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60)之间由物理式传递构件(62、85、86)连结,由此构成为能够对节气门把手(80)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节气门开度传感器(60)安装在基板(50)上。基板(50)使平面部指向车宽方向地配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60)对传感器轴(65)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而且传感器轴(65)指向车宽方向地安装在基板(5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685820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654998.0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倒摆车辆。在该倒摆车辆(10)中,处于向前倾斜的停放位置的车辆的首尾尺寸被最小化。在侧视图中,尾轮臂的基端的枢转中心(A)位于一圆(AL)内,此圆以在车辆的直立位置尾轮的中心为中心并且半径等于尾轮的中心(C1)与驱动盘的旋转中心线(B)之间的距离,并且相对于具有枢转地附接至驱动盘的旋转中心线(B)的基端以及支撑尾轮的自由端的假想尾轮臂,第一线(L1)限定成在车辆处于直立位置时沿假想尾轮臂延伸的线,并且第二线(L2)限定成在车辆处于向前倾斜的停放位置时沿假想尾轮臂延伸的线,在侧视图中尾轮臂的基端的枢转中心线(A)位于由第一线与第二线形成的角(θ)的二等分线(L3)上或者位于该二等分线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768582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654998.0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倒摆车辆。在该倒摆车辆(10)中,处于向前倾斜的停放位置的车辆的首尾尺寸被最小化。在侧视图中,尾轮臂的基端的枢转中心(A)位于一圆(AL)内,此圆以在车辆的直立位置尾轮的中心为中心并且半径等于尾轮的中心(C1)与驱动盘的旋转中心线(B)之间的距离,并且相对于具有枢转地附接至驱动盘的旋转中心线(B)的基端以及支撑尾轮的自由端的假想尾轮臂,第一线(L1)限定成在车辆处于直立位置时沿假想尾轮臂延伸的线,并且第二线(L2)限定成在车辆处于向前倾斜的停放位置时沿假想尾轮臂延伸的线,在侧视图中尾轮臂的基端的枢转中心线(A)位于由第一线与第二线形成的角(θ)的二等分线(L3)上或者位于该二等分线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1345972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324066.6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旋转驱动装置,能够减少用于安装于移动体主体所需的空间。移动体所具有的旋转驱动装置(DV)具有主轮(5)和一对驱动部(DP)。一对驱动部在轴向(AD)上彼此对置,并分别驱动主轮。主轮具有多个被驱动辊(51)。作为一对驱动部的一方的驱动部(DA)具有马达(17)、马达壳体(18)、驱动力传递部件以及多个驱动辊(120)。多个驱动辊沿周向(CD)配置于驱动力传递部件,从轴向的一侧与多个被驱动辊的至少一部分接触。驱动力传递部件旋转而经由多个驱动辊(120)向主轮传递马达的驱动力。马达壳体的至少一部分(80)在轴向上与多个驱动辊的至少一部分对置,并能够安装于移动体的移动体主体(3)。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94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180041767.3
申请日:2011-07-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7/12 , B60K1/04 , B60L2200/12 , B60Y2200/126 , B62K11/10 , B62K2202/00 , B62K2204/00 , B62M6/90 , H02K11/0094 , H02K11/33 , Y02T10/6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包含在控制部中的发热元件的散热性,并提高配置效率的电动二轮车的控制装置。电池(56)在摆臂(30)靠车身前方的位置与把该摆臂(30)摆动自如地轴支在车身架(2)上的摆动轴(19)的贯通孔(19a)接近地配置。电动马达(M)在摆臂(30)靠车身后方的位置与后轮(WR)的车轴(32)接近地配置。使平面部指向车宽方向进行配置的作为控制装置的基板(50),包括控制基板(50a)和发热元件基板(50b),该控制基板(50a)具有发热量小的控制元件并配设有对电动马达(M)进行控制的驱动回路,该发热元件基板(50b)具有发热量大的发热元件并配设有对电池(56)进行充电的充电回路;控制基板(50a)配设在电池(5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发热元件基板(50b)配设在控制基板(50a)的车身后方且马达(M)的车身前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80264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407428.3
申请日:2013-09-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车辆,其具备:驾驶席;以及一对后部座席,它们在驾驶席的后方左右并列,在所述电动车辆搭载有多个电池,避免在后部座席落座的同乘人员的落脚部因配置电池而变高,能够确保驾驶室空间。在左右一对的后部座席(24L、24R)之间配置有中央通道护罩,所述中央通道护罩配置成从驾驶席(23)向后方延伸,多个电池(51A~51F)中的一部分电池(51A~51C)配置在驾驶席(23)的下方,其余的电池(51D~51F)配置在驾驶席(23)的后方而且是配置在中央通道护罩的下方和左右一对的后部座席(24L、24R)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94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1767.3
申请日:2011-07-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7/12 , B60K1/04 , B60L2200/12 , B60Y2200/126 , B62K11/10 , B62K2202/00 , B62K2204/00 , B62M6/90 , H02K11/0094 , H02K11/33 , Y02T10/6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包含在控制部中的发热元件的散热性,并提高配置效率的电动二轮车的控制装置。电池(56)在摆臂(30)靠车身前方的位置与把该摆臂(30)摆动自如地轴支在车身架(2)上的摆动轴(19)的贯通孔(19a)接近地配置。电动马达(M)在摆臂(30)靠车身后方的位置与后轮(WR)的车轴(32)接近地配置。使平面部指向车宽方向进行配置的作为控制装置的基板(50),包括控制基板(50a)和发热元件基板(50b),该控制基板(50a)具有发热量小的控制元件并配设有对电动马达(M)进行控制的驱动回路,该发热元件基板(50b)具有发热量大的发热元件并配设有对电池(56)进行充电的充电回路;控制基板(50a)配设在电池(5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发热元件基板(50b)配设在控制基板(50a)的车身后方且马达(M)的车身前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33438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80039736.0
申请日:2019-04-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移动体(1A)具备:基体(3),其能够倾动地组装在能够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动作部(2)上;乘员搭乘部(6),其经由连结机构(4)安装在基体(3)上;辅助触地部(7),其连结在乘员搭乘部(6)上,且当乘员搭乘部(6)相对于地面的倾动量增加到规定量时,能够滑动或滚动地与地面接触;以及控制装置(80),其进行移动动作部(2)的移动控制,使得移动体(1A)的姿势稳定。连结机构(4)相应于搭乘着乘员搭乘部(6)的使用者(P)的重心移动而使乘员搭乘部(6)相对于基体(3)弹性摆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