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03263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180069057.1
申请日:2011-04-20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E02F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3/38
Abstract: 起重臂(11)的左、右腹板(12)在前、后方向的端部沿焊接线(13A~13D)接合第一~第五腹板材料(12A~12E)。上凸缘板(14)在前、后方向的端部沿焊接线(15A、15B)接合后上凸缘材料(14A)、前上凸缘材料(14B)、中间上凸缘材料(14C)。下凸缘板(16)在前、后方向的端部沿焊接线(17A~17E)接合第一~第六下凸缘材料(16A~16F)。将左、右腹板(12)的焊接线(13A~13D)配置在相对于上凸缘板(14)的焊接线(15A、15B)和下凸缘板(16)的焊接线(17A~17E)在前、后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起重臂(11)的弯曲强度、扭曲强度等,并且减轻整体的重量、实现轻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772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80009190.7
申请日:2013-02-07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E02F3/38
Abstract: 在由左、右侧板(12、13)、上板(14)、下板(15)、以及后板(16)形成为箱型结构体的工程机械用悬臂中,构成左侧板(12)的左后厚侧板(12A)、构成右侧板(13)的右后厚侧板(13A)、构成上板(14)的后厚上板(14A)、以及构成下板(15)的后厚下板(15A)使用板厚较厚的软钢材而形成。另一方面,构成左侧板(12)的左前薄侧板(12B)、构成右侧板(13)的右前薄侧板(13B)、构成上板(14)的前薄上板(14B)、以及构成下板(15)的前薄下板(15B)使用板厚较薄的高张力钢材而形成。由此,能够实现悬臂(11)整体的轻型化,而且能够提高悬臂(11)的疲劳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109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780040608.5
申请日:2007-11-28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B60K6/46 , B60K6/52 , B60K17/04 , B60K17/356 , B60L1/00 , B60W10/08 , B60W10/103 , F16H61/47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46 , B60K6/52 , B60K17/04 , B60K17/356 , B60L1/003 , B60L15/20 , B60L15/2009 , B60L50/61 , B60L2200/40 , B60L2210/40 , B60L2240/12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L2250/26 , B60L2260/28 , B60W10/08 , B60W10/103 , B60W20/00 , B60W2300/17 , B60W2510/085 , B60W2520/10 , B60W2540/10 , B60W2540/12 , B60Y2200/415 , F16H61/475 , Y02T10/6217 , Y02T10/6265 , Y02T10/645 , Y02T10/7077 , Y02T10/7241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的行驶驱动装置、作业车辆及行驶驱动方法。作业车辆的行驶驱动装置包括:具有由原动机驱动的液压泵和与该液压泵以闭合回路连接的液压马达的HST驱动装置、用由原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电力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由HST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驱动轮、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第二驱动轮、检测车速的车速检测部、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将原动机的输出分配给HST驱动装置和电动马达,使得随着检测出的车速的增加,由HST驱动装置产生的第一动力的比例减小,由电动马达产生的第二动力的比例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54773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280024343.0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悬臂。将液压挖掘机的悬臂形成为由左、右侧板、接合于各侧板的上端侧的上板、接合于各侧板的下端侧的下板、以及接合于各侧板和上板的后端侧的厚后板围成的箱型结构体;左、右侧板接合后厚侧板和前薄侧板这两部件而形成,上板接合后厚上板和前薄上板这两部件而形成,下板接合后厚下板和前薄下板这两部件而形成,起重臂连结轴套接合于后厚下板的后端;在上板的后部侧的外表面,以在左、右方向上包围一对铲斗缸托架与上板的焊接部的方式,设置平板状的辅助焊接部件,辅助焊接部件具有上述铲斗缸托架的前部侧插通的槽部,通过该辅助焊接部件的周围实施填角焊接而形成焊道。
-
公开(公告)号:CN101535109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80040608.5
申请日:2007-11-28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B60W10/10 , B60K6/36 , B60K6/44 , B60K6/52 , B60K6/543 , B60K17/04 , B60K17/356 , B60L11/14 , B60W10/08 , B60W20/00 , F16H61/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46 , B60K6/52 , B60K17/04 , B60K17/356 , B60L1/003 , B60L15/20 , B60L15/2009 , B60L50/61 , B60L2200/40 , B60L2210/40 , B60L2240/12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L2250/26 , B60L2260/28 , B60W10/08 , B60W10/103 , B60W20/00 , B60W2300/17 , B60W2510/085 , B60W2520/10 , B60W2540/10 , B60W2540/12 , B60Y2200/415 , F16H61/475 , Y02T10/6217 , Y02T10/6265 , Y02T10/645 , Y02T10/7077 , Y02T10/7241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的行驶驱动装置、作业车辆及行驶驱动方法。作业车辆的行驶驱动装置包括:具有由原动机驱动的液压泵和与该液压泵以闭合回路连接的液压马达的HST驱动装置、用由原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电力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由HST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驱动轮、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第二驱动轮、检测车速的车速检测部、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将原动机的输出分配给HST驱动装置和电动马达,使得随着检测出的车速的增加,由HST驱动装置产生的第一动力的比例减小,由电动马达产生的第二动力的比例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642843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806669.6
申请日:2003-03-18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F9/07559 , B66C23/80 , B66F9/0655 , E02F9/085
Abstract: 在车身(2)的机架(3)和稳定器(18)之间,设置在稳定器(18)与地面接触的状态下,使车身(2)以左、右后轮(6、7)间的摆动中心(A)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呈圆弧状摆动的车身摆动装置(31)。因此,在用作业装置(12)进行装载作业时,可将稳定器(18)做成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利用车身摆动装置(31)使车身(2)和作业装置(12)在左、右方向上呈圆弧状摆动。因此,在使稳定器(18)与地面接触进行装载作业时,利用作业装置(12)提升起来的货物位置与预定的卸货场所在左、右方向上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作业装置(12)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而将提升起来的货物卸下到正确的卸货场所。
-
公开(公告)号:CN1419623A
公开(公告)日:2003-05-21
申请号:CN01807200.3
申请日:2001-11-29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E02F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9/0866 , E02F3/325 , E02F3/964 , E02F9/00
Abstract: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在由罩6形成的室100内设有:发动机10,离心风扇16,和使该离心风扇16所送的冷却空气与规定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0、21,相对于冷却空气流来说,将离心风扇16和热交换器20、21配置在发动机10的上游侧,以使离心风扇16所吸入的冷却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0、21之后,被导向发动机10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772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80009190.7
申请日:2013-02-07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E02F3/38
Abstract: 在由左、右侧板(12、13)、上板(14)、下板(15)、以及后板(16)形成为箱型结构体的工程机械用悬臂中,构成左侧板(12)的左后厚侧板(12A)、构成右侧板(13)的右后厚侧板(13A)、构成上板(14)的后厚上板(14A)、以及构成下板(15)的后厚下板(15A)使用板厚较厚的软钢材而形成。另一方面,构成左侧板(12)的左前薄侧板(12B)、构成右侧板(13)的右前薄侧板(13B)、构成上板(14)的前薄上板(14B)、以及构成下板(15)的前薄下板(15B)使用板厚较薄的高张力钢材而形成。由此,能够实现悬臂(11)整体的轻型化,而且能够提高悬臂(11)的疲劳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4773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24334.1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IPC: E02F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3/38
Abstract: 将液压挖掘机(1)的悬臂(11)形成为由左、右侧板(12、13)、上板(14)、下板(15)以及厚后板(16)围成的箱型结构体。使厚后板(16)的上端(16A)比上板(14)的外表面(14A3)更向上方突出。将接合于厚后板(16)的外表面(16C)的一对悬臂缸托架(22)的上端(22B)配置为比后厚上板(14A)的外表面(14A3)更高而且比厚后板(16)的上端(16A)更低。由此,各悬臂缸托架(22)确保与厚后板(16)的接合面积较大,能够提高接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47739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80024343.0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3/38
Abstract: 将液压挖掘机(1)的悬臂(11)形成为由左、右侧板(12、13)、接合于各侧板(12、13)的上端侧的上板(14)、接合于各侧板(12、13)的下端侧的下板(15)、以及接合于各侧板(12、13)和上板(14)的后端侧的厚后板(16)围成的箱型结构体。左侧板(12)接合后厚侧板(12A)和前薄侧板(12B)这两部件而形成,右侧板(13)接合后厚侧板(13A)和前薄侧板(13B)这两部件而形成,上板(14)接合后厚上板(14A)和前薄上板(14B)这两部件而形成,下板(15)接合后厚下板(15A)和前薄下板(15B)这两部件而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