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PV类汽车顶压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2886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993544.2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PV类汽车顶压结构,包括:热成型门环模块,热成型门环模块连接有内板总成,内板总成连接有横梁总成,内板总成包括A柱内板模块、B柱上边梁内板模块、滑门上导轨内板模块、滑门上导轨盖板模块、设置在滑门上导轨盖板模块下方的B柱内板模块,横梁总成包括:顶盖前横梁模块、B柱中横梁模块和顶盖导轨横梁模块。本发明的MPV类汽车顶压结构,滑门上导轨盖板模块增加顶盖导轨横梁模块以连接左右两侧的滑门上导轨盖板模块,能够提高接头位置连接强度;采用B柱中横梁模块和顶盖导轨横梁模块的双横梁设计,能有效地提升顶压性能,避免MPV车型在上导轨支撑较弱问题。

    一种新能源乘用车侧围D柱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33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72795.6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乘用车侧围D柱结构,包括D柱外板、尾灯安装板及侧围外板,D柱外板上设置有气撑杆安装孔和尾翼固定孔,侧围外板的翻边结构上设置有尾翼定位孔和尾灯定位孔,尾翼通过尾翼固定孔及尾翼定位孔与D柱外板固定连接;尾灯安装板与D柱外板分缝为L型结构,尾灯通过尾灯定位孔与侧围外板定位。本申请的D柱结构,气撑杆安装孔布置于D柱外板立面,保证水路的密封性及防腐需求,同时利于D柱外板可视区域的美观性;尾翼通过侧围翻边上的孔连接,利于间隙面差的控制,尾翼通过两面固定利于尾翼固定的稳定性;尾灯通过定位结构与侧围定位,利于尾灯和侧围的间隙面差控制,通过该结构能降低侧围外板和尾灯的匹配难度。

    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68348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65795.9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总成,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之间依次连接有平行的四个横梁:第一横梁模块、第二横梁模块、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分别与第一横梁模块、第二横梁模块、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的连接处均设有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上设有R角;其中四个横梁与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的分缝位置在X向位置保持对齐。本发明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约开发周期和减小工装成本投入。保证了强度,提升了密封性能,提升了精度,提升通用率。且提高平台可拓展度、灵活度,及装配效率。

    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4393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205154.3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包括发舱前纵梁、发舱连接件以及前围板总成,发舱前纵梁的一端与发舱连接件连接,发舱前纵梁的另一端与前围板总成连接,发舱前纵梁上靠近发舱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发舱连接件插接于凹槽内。通过将传统的发舱纵梁拆分成发舱前纵梁和发舱连接件,发舱前纵梁为共用结构,在新旧车型中,发舱前纵梁都能够进行通用,从而能够减少发舱前纵梁的夹具和模具的开发,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调整发舱连接件与凹槽的插接接触长度,可以调整发舱前纵梁和发舱连接件整体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通用性。发舱前纵梁的通用性提高,也能够减少产品的设计开发的开发时间,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一种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44269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921326.8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包括天幕框架以及天幕玻璃;天幕框架包括呈矩形依次连接的前横梁外板、左加强梁外板、顶盖外板后段以及右加强梁外板,且天幕框架的上表面设有连续的打胶面;天幕玻璃通过胶条设置在天幕框架上,且天幕框架的各部分结构与天幕玻璃之间均设有限位条,限位条靠近天幕玻璃边缘的一侧设有玻璃胶以增强天幕玻璃与天幕框架的连接强度;天幕框架的下方设有与其相互对应的内加强框架。本发明通过天幕框架的分块设计,可以降低顶盖模具成本,同时可以对不同部位的板设置不同的厚度来实现轻量化设计;通过内加强框架形成一个内加强环结构,增加车体的刚度;通过限位条与玻璃胶提升天幕框架和天幕玻璃之间的连接强度。

    带有去皱功能的模具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7035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50673.9

    申请日:2018-12-18

    Inventor: 刘莉 江波 黄永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去皱功能的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压料芯和上模预留压料芯;其中上模座上开设有第一预留孔;上模压料芯与上模座连接,且能沿冲压方向移动,上模压料芯上开设有第二预留孔;上模预留压料芯包括安装板和压料芯本体,安装板固定于第一预留孔中,压料芯本体与安装板连接,并且位于第二预留孔中,压料芯本体能够沿着冲压方向移动至第二预留孔的外部。由于在设计模具初期,准备有安装上模预留压料芯的位置,因此,后期工件易发生褶皱时,仅需要将上模预留压料芯安装,即可解决起皱问题。避免需要重新设计模具,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一种汽车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829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514202.1

    申请日:2024-04-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汽车后部车身结构包括右侧围后部总成、后地板总成、备胎固定结构、第三排座椅总成、座椅旋转固定机构、备胎总成、左侧围后部总成、后围总成和顶盖后横梁总成;备胎固定结构设置在右侧围后部总成上;第三排座椅总成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座椅旋转固定机构;座椅旋转固定机构的一端与后地板总成连接,座椅旋转固定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三排座椅总成连接;后地板总成的后部设置有座椅收纳沉坑结构,第三排座椅总成通过座椅旋转固定机构翻转后能够进入座椅收纳沉坑结构,且翻转后的第三排座椅总成的位置低于后地板总成的主平面。使得车内空间合理化利用,满足消费者空间和功能需求。

    一种汽车尾门支撑杆的安装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497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45179.5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支撑杆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杆安装板,支撑杆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连接板和加强筋,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连接,连接板的宽度自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向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逐渐减小设置;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为锐角;加强筋依次贯穿第一安装板、连接板和第二安装板;D柱加强板,具有加强板本体和凹槽,凹槽凹陷设置在加强板本体上,凹槽的底壁与第一安装板相适配,加强板本体与第二安装板相适配。本发明避免了汽车尾门支撑杆在使用过程中的失灵或卡死情况,增加了支撑杆安装板的结构强度,增加了支撑杆安装板的使用寿命。

    带有去皱功能的模具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70358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811550673.9

    申请日:2018-12-18

    Inventor: 刘莉 江波 黄永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去皱功能的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压料芯和上模预留压料芯;其中上模座上开设有第一预留孔;上模压料芯与上模座连接,且能沿冲压方向移动,上模压料芯上开设有第二预留孔;上模预留压料芯包括安装板和压料芯本体,安装板固定于第一预留孔中,压料芯本体与安装板连接,并且位于第二预留孔中,压料芯本体能够沿着冲压方向移动至第二预留孔的外部。由于在设计模具初期,准备有安装上模预留压料芯的位置,因此,后期工件易发生褶皱时,仅需要将上模预留压料芯安装,即可解决起皱问题。避免需要重新设计模具,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密封孔塞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5325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459319.5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孔塞,包括:第一密封部(1),为环状结构,其外环面上具有第一密封唇边(2)和第二密封唇边(3),所述第一密封唇边(2)与所述第二密封唇边(3)之间具有密封槽(4);第二密封部(5),为板状结构,其与待密封的孔仿形设计,所述第一密封部(1)套设在所述第二密封部(5)上,二者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密封部(5)上开设有零件避让孔(6)。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孔,实现对孔的密封,降低车辆噪音,而且能够防止与零件产生干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