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虚拟轨道的变道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490950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69828.2

    申请日:2018-04-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虚拟轨道的变道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当满足预设变道条件时,待变道车辆的车载控制器向路网控制器发送是否允许变道的询问请求;路网控制器在接收到询问请求后,若未在目标安全区域内检测到有车辆行驶,则向车载控制器发送允许变道反馈信号;车载控制器在接收到该反馈信号后,若未在目标安全区域内检测到有车辆行驶,则向路网控制器发送未检测到车辆反馈信号;路网控制器在接收到该反馈信号后,向车载控制器发送变道指令,并由车载控制器控制待变道车辆变道。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变道时,考虑了车辆周围整体范围上的路网信息,由车载控制器和路网控制器共同进行变道决策,提高了待变道车辆在变道时的安全性。

    一种空轨列车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3012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440517.0

    申请日:2018-05-0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轨列车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车体、列车导轨、电磁导轨、一个或N对悬浮翼、M对平衡翼、数据采集模块和平衡控制器;列车导轨安装于车体底部;电磁导轨用于形成永磁虚拟轨道;一个悬浮翼安装于车体顶部或N对悬浮翼对称安装于车体两侧,用于产生垂直于水平面的悬浮力;M对平衡翼安装于车体两侧的对称位置,用于产生垂直于竖直面的平衡力;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车体两侧在各个平衡翼处的风力信息;平衡控制器,用于根据风力信息确定各个平衡翼的转速,控制各个平衡翼旋转,以实现车体平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轨列车的空中轨道为电磁导轨,与钢铁混凝土架设的空中轨道相比容易架设和改道,大大降低架设和维护难度。

    一种基于虚拟轨道的变道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49095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0369828.2

    申请日:2018-04-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虚拟轨道的变道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当满足预设变道条件时,待变道车辆的车载控制器向路网控制器发送是否允许变道的询问请求;路网控制器在接收到询问请求后,若未在目标安全区域内检测到有车辆行驶,则向车载控制器发送允许变道反馈信号;车载控制器在接收到该反馈信号后,若未在目标安全区域内检测到有车辆行驶,则向路网控制器发送未检测到车辆反馈信号;路网控制器在接收到该反馈信号后,向车载控制器发送变道指令,并由车载控制器控制待变道车辆变道。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变道时,考虑了车辆周围整体范围上的路网信息,由车载控制器和路网控制器共同进行变道决策,提高了待变道车辆在变道时的安全性。

    一种空轨列车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301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440517.0

    申请日:2018-05-0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轨列车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车体、列车导轨、电磁导轨、一个或N对悬浮翼、M对平衡翼、数据采集模块和平衡控制器;列车导轨安装于车体底部;电磁导轨用于形成永磁虚拟轨道;一个悬浮翼安装于车体顶部或N对悬浮翼对称安装于车体两侧,用于产生垂直于水平面的悬浮力;M对平衡翼安装于车体两侧的对称位置,用于产生垂直于竖直面的平衡力;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车体两侧在各个平衡翼处的风力信息;平衡控制器,用于根据风力信息确定各个平衡翼的转速,控制各个平衡翼旋转,以实现车体平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轨列车的空中轨道为电磁导轨,与钢铁混凝土架设的空中轨道相比容易架设和改道,大大降低架设和维护难度。

    纯电动双电机四驱车辆驱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7758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263109.4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双电机四驱车辆驱动控制方法,主要构思在于,设定双电机中的前电机为异步电机,后电机为同步电机,并由此提出,预先根据前后电机与车的效率曲线,划分出两条经济线和动力线;在车辆启动后,确定当前的驾驶模式,若为经济模式,则仅由后电机驱动;若为正常、舒适或运动模式三者之一,则结合当前的驾驶员需求扭矩、经济线及动力线共同决策四驱的工作方式,如仅后驱、或四轮驱动、或按既定比例分配前后电机的输出扭矩参与占比。本发明针对纯电动四驱车在不同驾驶工况下的驱动控制进行了精细化的区分并有对应性地优化了不同工况时的四驱切换方式以及前后双电机的扭矩分配,由此确保了纯电四驱车辆的驾驶可靠性及安全稳定性。

    一种重卡上车踏步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8231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62973.3

    申请日:2018-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卡上车踏步,包括安装竖板、踏板、拉索和收放装置,所述踏板与所述收放装置设于所述安装竖板相对的两侧,所述踏板自上而下与所述安装竖板铰接,所述拉索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收放装置连接;本发明通过将踏板设置为与安装竖板铰接,通过拉索和收放装置使得踏板可以收缩和放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踏板的长度可以更长,使人在上车的时候身体可以保持自然垂直,不必后倾,不必依靠上车扶手,有效增强上车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此上车踏步可以收起,还能节省较大的空间。

    一种万向减振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0174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043830.2

    申请日:2017-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万向减振结构,包括内芯、弹性体、连接杆、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所述弹性体包裹在所述内芯的外侧并与所述内芯相连,所述连接杆设于所述内芯的两端,所述第一罩壳和所述第二罩壳相连并围成容置空间,所述内芯和所述弹性体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接杆伸出到所述容置空间之外;本发明的万向减振结构,通过将弹性体包裹在内芯上,然后配合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实现对弹性体以及内芯的包设,可以实现对各个方向上的振动的衰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适用范围更广,减振效果更佳。

    一种重卡上车踏步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82313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0162973.3

    申请日:2018-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卡上车踏步,包括安装竖板、踏板、拉索和收放装置,所述踏板与所述收放装置设于所述安装竖板相对的两侧,所述踏板自上而下与所述安装竖板铰接,所述拉索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收放装置连接;本发明通过将踏板设置为与安装竖板铰接,通过拉索和收放装置使得踏板可以收缩和放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踏板的长度可以更长,使人在上车的时候身体可以保持自然垂直,不必后倾,不必依靠上车扶手,有效增强上车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此上车踏步可以收起,还能节省较大的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