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03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574089.2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连续气动外形的多级旋开翼,属于飞行器领域。它包括飞行器基体、第一旋开翼支架、第二旋开翼支架、第三旋开翼支架、供气及控制系统和翼面蒙皮,第一翼前缘的两端分别与飞行器基体和第一后翼铰接,第一金属气囊能驱动第一翼前缘转动,使第一后翼伸展;第二翼前缘的两端分别与飞行器基体和第二后翼铰接,第二金属气囊能驱动第二翼前缘转动,使第二翼前缘带动第二后翼伸展;第三翼前缘的两端分别与飞行器基体和第三后翼铰接,第三金属气囊位于第三翼前缘的下方,能驱动第三翼前缘转动,使第三后翼伸展。它能够驱动翼面进行多级变形,可解决变形翼驱动及传动装置繁重、翼面变形展收比低以及多级变形翼面气动外形的连续性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2524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077818.9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变体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出翼、旋出翼和操纵翼的耦合变形机构装置,包括:机身基板,机身基板的两侧设有框架,框架内设有旋出翼面和推出翼面、以及操纵翼面,旋出翼面和推出翼面上设有解锁凹槽,推出翼面具有初始位置和推出位置,推出翼面和操纵翼面之间设有伸缩传动杆;推出机构,设于机身基板上,且推出机构与推出翼面连接;该推出翼、旋出翼和操纵翼的耦合变形机构装置在变形尺度上,通过大尺度改变飞行器的整体气动构型,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飞行环境,大幅度提升飞行器整体的气动性能和飞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5351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10789049.9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变体飞行器设计及可靠性验证、飞行器地面模拟试验方法、机翼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展收机翼阵列式随动加载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机架,机架上设有机身;加载器,对称设于基座上,加载器包括包括缸体和基础板、以及气缸阵列,缸体设于基础板上,气缸阵列设于基础板上,且贯穿缸体,气缸阵列与的机翼抵接;气动系统,设于加载器上,电控系统,设于基座内,且电控系统与气动系统、以及气缸阵列连接。该可展收机翼阵列式随动加载装置中,各气缸组件行程相互独立,可模拟展收机翼沿展开方向变形曲线以及沿机翼轴线方向的变形曲线,及其相互交织的复杂曲面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4918406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439323.5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多孔材料的新型冷冻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属于多孔材料冷冻铸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多孔材料的新型冷冻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对冷冻温度、温度梯度、凝固前沿速度、多孔材料形状以及外力场的精确控制的问题。它包括浆料模具、两个铜帽、两个双层冷却铜棒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浆料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铜帽,所述两个铜帽对称设置,所述铜帽一端与料浆模具间隙配合,另一端与双层冷却铜棒的一端间隙配合,所述双层冷却铜棒包括内层腔体与外层腔体,所述内层腔体设置在外层腔体内部。它主要用于多孔材料的冷冻铸造。
-
公开(公告)号:CN114951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33965.4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与碳化硅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氩气的保护氛围下,将纳米碳化硅颗粒、铝粉和过程控制剂混合并球磨后,再加入石墨烯纳米片,经变速球磨,得到均匀的石墨烯/纳米碳化硅/铝复合粉体;步骤S2:对所述石墨烯/纳米碳化硅/铝复合粉体进行预压后,经真空放电等离子烧结、挤压成型后,得到呈准连通以及层状分布石墨烯与碳化硅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采取纳米碳化硅颗粒和铝粉预先同速球磨混合、然后再加入石墨烯纳米片变速球磨的方式,有效防止石墨纳米片结构过度破坏并提高其分散均匀性,通过真空放电等离子烧结减少界面不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686290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13659.9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9/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对接,装配效率低下,柔性程度较差,装配质量受限于工人的装配技术,装配工艺对操作人员的工程经验以及繁重的机械设备依赖严重,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依赖于较高的机械加工能力,成本高且工作难度大,所述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装卡舱段,获取舱段受力状态,计算舱段位置姿态偏差,判断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之间绕Y方向偏角、绕Z方向偏角和绕X方向偏角,绕Z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位置偏差,获取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计算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偏差,主动舱段前进步长,完成对接,发明用于柔性装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1878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574088.8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异形薄壁金属气囊的焊接夹具、焊接系统及焊接方法,属于薄壁焊接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不适用于小尺寸的、具有不规则焊缝结构的异形薄壁金属气囊焊接成型的问题。支撑底板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背保凹槽及气嘴凹槽,背保凹槽为闭环结构且其横截面形状与金属气囊的焊缝形状随形设置,支撑底板上还开设有与背保凹槽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及第一出气通道。采用更换焊缝盖板的方式,分别对薄壁金属气囊不同位置的焊缝进行约束焊接,在焊缝几何闭合处,用两道激光交错焊接的形式替代单道激光拐角焊接,有效避免了顶点热累积产生的烧蚀和熔穿,实现不规则焊缝的焊接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1692368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0995859.X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变体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展开翼面变形前后刚度增强装置包括:基板上设有驱动源燃气推力机构和框架;可展开翼面,设于基板上,且位于框架内,可展开翼面与驱动源燃气推力机构连接,并在可展开翼面上设有凹槽,可展开翼面具有初始位置和形变后位置;翼面初始压紧系统,包括压紧杆和拉伸机构,压紧杆设于可展开翼面上,压紧杆上设有凸台,可展开翼面处于初始位置,凸台插入至凹槽内,拉伸机构设于压紧杆的两端。该可展开翼面变形前后刚度增强装置的可展开翼面变形前后的刚度大幅度增强。可展开翼面初始压紧系统可以利用拉伸机构实现可调力的施加;可展开翼面到位以后的驱动管刚度可调,可以有效输出所需的压紧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9184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439323.5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多孔材料的新型冷冻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属于多孔材料冷冻铸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多孔材料的新型冷冻铸造装置及铸造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对冷冻温度、温度梯度、凝固前沿速度、多孔材料形状以及外力场的精确控制的问题。它包括浆料模具、两个铜帽、两个双层冷却铜棒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浆料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铜帽,所述两个铜帽对称设置,所述铜帽一端与料浆模具间隙配合,另一端与双层冷却铜棒的一端间隙配合,所述双层冷却铜棒包括内层腔体与外层腔体,所述内层腔体设置在外层腔体内部。它主要用于多孔材料的冷冻铸造。
-
公开(公告)号:CN119611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59743.1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整流罩预紧及旋转分离铰链机构,涉及运载火箭技术领域,解决了整流罩分离方式存在结构复杂、外漏分离机构影响飞行器气动外形、无轴向预紧功能的问题。本发明上整流罩和舱体活动连接;上整流罩上设置有铰链结构,舱体上设置有舱体槽结构;铰链结构一端插入到舱体槽结构内的插槽中,另一端设置有预紧结构,预紧结构顶靠在舱体槽结构的内壁上,铰链结构、预紧结构和舱体槽配合实现上整流罩的周向定位和轴向预紧;舱体上设有阶梯结构,上整流罩扣合在阶梯结构上。本发明可实现整流罩的周向定位及轴向预紧功能,以铰链为翻转支点保证翻转轨迹可控,避免磕碰或锁死的情况发生;同时,减小了分离机构对飞行器气动外形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