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6290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13659.9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9/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对接,装配效率低下,柔性程度较差,装配质量受限于工人的装配技术,装配工艺对操作人员的工程经验以及繁重的机械设备依赖严重,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依赖于较高的机械加工能力,成本高且工作难度大,所述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装卡舱段,获取舱段受力状态,计算舱段位置姿态偏差,判断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之间绕Y方向偏角、绕Z方向偏角和绕X方向偏角,绕Z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位置偏差,获取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计算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偏差,主动舱段前进步长,完成对接,发明用于柔性装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862908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710213659.9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IPC: B23P19/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浮技术的全自动装配对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人工装配对接,装配效率低下,柔性程度较差,装配质量受限于工人的装配技术,装配工艺对操作人员的工程经验以及繁重的机械设备依赖严重,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六自由度对接装配调整机构依赖于较高的机械加工能力,成本高且工作难度大,所述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装卡舱段,获取舱段受力状态,计算舱段位置姿态偏差,判断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之间绕Y方向偏角、绕Z方向偏角和绕X方向偏角,绕Z轴方向和绕Y轴方向位置偏差,获取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计算主动舱段和被动舱段位置姿态偏差,主动舱段前进步长,完成对接,发明用于柔性装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4827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56120.7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球物理场电磁特征反演岩溶地质体空间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高密度电法对目标区域进行整体探测,以发现岩溶整体位置;通过地震波法对采空区岩溶地质体进行探测,圈定小范围岩溶发育区域;采用高密度电法反演方程,输入反演方程参数,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实现最终定位,反演采空区岩溶地质体的精确位置、规模与精确结构特征。本发明通过对采空区岩溶地质体地球物理性质为基础,运用地质体岩土信息的地球物理勘探信息,对采空区岩溶地质体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反演研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探查地形和地质结构复杂背景和采空区及岩溶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577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6148.6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时频峰值时移的无人机叶片几何参数估计方法,属于激光雷达应用探测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旋翼无人机多点散射单叶片回波模型的构建;步骤2:旋翼单叶片回波信号仿真;步骤3:基于频峰值时移的旋翼叶片宽度估计与误差分析;步骤4:基于频峰值时移的旋翼叶片长宽比估计与误差分析。本发明利用高空间分辨激光雷达回波信号中包含的大量旋翼细节信息,通过峰值时移特征实现旋翼宽度和长宽比等特征参数的高识别率提取。本发明可有效估计旋翼无人机的宽度和长宽比,为高准确率旋翼无人机的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高精度识别旋翼无人机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3934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98527.2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合作目标运动识别方法,涉及物体运动识别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时域回波信号;根据时域回波信号,得到非合作目标的时频矩阵;对时频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得到非合作目标的语义张量;通过非合作目标的已知关键信息,得到已知关键信息的特权张量;对语义张量和特权张量进行链接,得到非合作目标的姿态数据。本发明利用较易获取的标签即已知关键信息,作为复杂运动参数训练时的特权额外信息,增强非合作目标姿态识别深度学习网络的性能,同时使网络在面对低信噪比或复杂情况时更加可靠和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72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203915.1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7D495/14 , H10K85/10 , H10K30/30 , H10K30/00 , C08G61/12
Abstract: 一种二噻吩并哒嗪化合物及制备、基于它的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属于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噻吩并哒嗪化合物及制备、基于它的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制备的基于二噻吩并哒嗪的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两个N原子使得整个分子呈现较弱的电负性,使之可作为缺电子化合物制备宽带隙共轭聚合物材料,相关聚合物的聚集行为可通过该二噻吩并哒嗪化合物分子两侧噻吩π桥上的侧链进行调控,且聚合物的结构规整、具有良好的结晶性,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活性层形貌,将其与窄带隙稠环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匹配应用到有机太阳电池中,可以获得超过14%的光电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9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67330.4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50/44 , H01M50/446 , H01M50/431 , H01M50/414 , H01M50/403 ,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 D01F6/54 , D01F1/09
Abstract: 一种纤维隔膜、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原位聚合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它涉及纤维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要解决现有的原位聚合固态锂电池倍率性能差、容量衰减快、循环寿命短的问题。纤维隔膜是由含有锂离子导体纳米管填料的聚合物混合溶液经过静电纺丝和水溶相分离而成。制法:将金属盐和聚合物的混合溶液静电纺丝并煅烧,得到锂离子导体纳米管;再将其与聚合物粉末的混合液静电纺丝、水溶相分离,得到纤维隔膜;纤维隔膜上刮涂凝胶电解质前驱液再固化,得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或将正极、纤维隔膜、负极组装在电池壳内并注入凝胶电解质固化,得到固态锂电池。该电池在室温下循环1000圈的容量保持率76.7%~86.0%,可用于锂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2198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00195.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4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D04H1/728 , D04H1/43 , D04H1/4291 , D04H1/4318 , D04H1/4326 , D06M15/37
Abstract: 一种复合电解质薄膜、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它涉及电解质薄膜及其制法和应用。它是要解决现有的固态锂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复合电解质薄膜由多孔聚合物纤维骨架和填充的凝胶电解质组成;多孔聚合物纤维骨架是由聚合物静电纺丝成膜后再进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原位生长而成。制法:聚合物静电纺丝成多孔的聚合物纤维膜,再用金属框架有机化合物前体混合浸泡生长得到多孔聚合物纤维骨架;将凝胶电解质前驱液滴涂在多孔聚合物纤维骨架上,预固化后得到复合电解质薄膜,将其与正极、金属锂负极组装成固态锂电池,室温0.5C循环57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82.4%~91.9%,可用于锂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75856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051892.4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J1/42
Abstract: 一种基于硒化铜纳米管或硒化铜/硫化铋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宽光谱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电探测器件及其制备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硒化铜/硫化铋纳米管复合材料是由Cu3Se2纳米管和Bi2S3纳米片构成,所述方法为:利用室温溶液法合成Se纳米线;将所制备的Se纳米线作为模板和反应Se源,获得Se@Cu2Se纳米结构;通过退火处理得到Cu3Se2纳米管;室温下,通过溶液合成法在Cu3Se2纳米管表面生长Bi2S3纳米片,制备出同轴核壳结构Cu3Se2/Bi2S3纳米管复合材料;制作器件。本发明主要利用简单、易实现的室温溶液法合成了Cu3Se2纳米管和同轴核壳结构Cu3Se2/Bi2S3纳米管复合材料,并进一步制备了具有自供能特性的光电探测器件,成本低、易操作、无污染,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33176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1029738.2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近场热辐射的多级热控逻辑开关。本发明属于热调整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逻辑热开关仅能支持一种信号的热布尔运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于近场热辐射的多级热控逻辑开关由接收端复合结构、发射端复合结构和设置于二者之间的间隔物构成,接收端复合结构和发射端复合结构之间通过间隔物形成真空间隙;所述接收端复合结构和发射端复合结构完全相同且相对于间隔物对称设置,所述接收端复合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接收端基底、接收端内层膜、接收端外层膜;所述发射端复合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发射端外层膜、发射端内层膜、发射端基底。本发明通过控制器件之间的近场辐射热交换,实现在微尺度上进行开、或、关逻辑操作的可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