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清洁机器人及船舶清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5258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1139031.6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清洁机器人及船舶清洁方法,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两个行走机构,该两个所述行走机构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行走机构上设有吸附单元;所述主体的顶面上形成有安装面,所述主体的底面和行走机构的底端之间形成有清洁区域,所述安装面上设有清刷机构,所述清刷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在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底部上传动连接有清刷头,所述清刷头设于所述清洁区域内部;在所述清刷机构上设有空化清洗机构,所述空化清洗机构设于所述清洁区域内,或所述空化清洗机构朝向所述清洁区域。本发明能够适应船舶表面的不同作业工况的清洁处理,替代传统的人工清洁,降低人工成本投入,提高清洁效率。

    可切换模式的轮腿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90588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47436.2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切换模式的轮腿机器人,包括机身、控制模组、腿部结构、转轴、足部、第一锥齿轮、驱动组件和驱动轮,每一腿部结构横置有一转轴,足部包括相连接的固定座和足端,每一转轴穿过一第一锥齿轮的中心以及一固定座,每一腿部结构安装有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组件,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于第一锥齿轮,处于行走模式时,控制模组控制第一驱动件转动以同步带动转轴和足部转动,每一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有一驱动轮,处于行驶模式时,控制模组控制第二驱动件转动以带动驱动轮滚动,处于行走模式时,控制模组还控制第二驱动件锁定。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利于提高机动性以及满足在复杂非结构地形下高效运行。

    球形移动机器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4303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837648.4

    申请日:2021-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移动机器人,包括:环形支架;两个半球壳体,分设于环形支架两端并可被驱动相对环形支架转动;成像组件,设于环形支架并位于两半球壳体之间,用于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沿机器人行进方向获取机器人前方的图像。通过将两个半球壳体设置成可转动安装在环形支架两端,成像组件安装于环形支架并从两个半球壳体之间露出。两个半球壳体可被驱动转动,从而实现球形行走,该行走运动以滚动为主,可灵活地转向,迅速调整运行状态,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平衡性,运动方向可控性好。成像组件安装于两个半球壳体之间,可以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获取机器人前方的图像,拍摄视野良好,可实现大范围的图像监测。

    一种一次颗粒表层重构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5692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0466326.9

    申请日:2020-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层重构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材料的化学式为Li(NixCo1‑x)1‑y‑zMyNzO2,其中0.7<x<1,0<y≤0.1,0<z<0.1,且y:z=m:1‑m,0.6<m<1;所述材料以层状镍钴正极材料为基体,金属元素M、N掺杂在基体一次颗粒的表层,且一次颗粒表层的最外层为岩盐相NiO薄层。高价金属元素M以及3价金属元素N高温煅烧后发生表层掺杂,利用电荷补偿效应,使表层更多Ni以Ni2+形式存在,在一次颗粒表层形成类岩盐相NiO薄层;可以有效隔绝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同时抑制材料发生不可逆的相转变,进而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9246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23893.2

    申请日:2017-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53/006 H01M4/505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方法以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前驱体,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和氨水的协同作用,控制一次颗粒晶面生长。具体为:通过在碱液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硫代甜菜碱12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且在制备过程中调整前驱体的合成条件控制材料的晶体结构,得到不同一次颗粒形貌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该方法制备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具有不同的一次颗粒形貌及排布,相应的混锂煅烧后的正极材料Li+的迁移扩散有不同影响,进而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表层掺杂Mn且具有岩盐相薄层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4009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466754.1

    申请日:2020-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层掺杂Mn且具有岩盐相薄层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材料以镍钴锰层状正极材料为基体,基体一次颗粒的表层掺杂有自外而内以浓度梯度分布的Mn元素,且一次颗粒表层的最外层为岩盐相NiO薄层;通过将共沉淀法制备得到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滴加到锰盐与PVP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混合,干燥后与锂源混合并采用三步煅烧工艺,形成表面富锰且Mn元素呈现浓度梯度分布的表层结构。同时Mn4+的引入会引起电荷补偿,引发Ni2+占据Li位,在表层形成岩盐相表层。该结构不仅可以改善结构稳定性,同时阻碍电解液与活性材料直接的接触,抑制表层大量Ni4+的还原,进而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添加MOFs材料的高镍三元正极、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8584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90798.8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MOFs材料的高镍三元正极、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储能材料及电化学领域。所述正极包括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xCoyMn1-x-yO2、MOFs材料UiO-66、正极极片基底、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正极可辅助使用其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电解液界面生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缓解循环过程中过渡金属溶解,提升所述正极的循环性能和高温性能。通过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粉末、UiO-66粉末、导电剂、粘结剂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按照不同加入混合的顺序研磨混合均匀获得浆料,将浆料涂布在正极极片基底上恒温干燥,制成所述正极;所述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制备且有助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表层掺杂Y3+的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7282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19178.X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层掺杂Y3+的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进行混合的过程中进行Y3+掺杂的,掺杂的Y3+进入到表层的过渡金属层中,占据Ni2+的位置,能够起到支撑框架、抑制表层结构相变以及抑制Li+/Ni2+混排的作用;另外,Y3+的离子半径比较大,掺杂进入过渡金属层之后,有助于拓宽Li+嵌入嵌出的通道,有助于提高Li+的传输速率,能够显著改善NCM三元正极材料在高电压高倍率(4.5V,≥1C)下的电化学性能。

    可切换模式的轮腿机器人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05885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47436.2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切换模式的轮腿机器人,包括机身、控制模组、腿部结构、转轴、足部、第一锥齿轮、驱动组件和驱动轮,每一腿部结构横置有一转轴,足部包括相连接的固定座和足端,每一转轴穿过一第一锥齿轮的中心以及一固定座,每一腿部结构安装有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组件,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于第一锥齿轮,处于行走模式时,控制模组控制第一驱动件转动以同步带动转轴和足部转动,每一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有一驱动轮,处于行驶模式时,控制模组控制第二驱动件转动以带动驱动轮滚动,处于行走模式时,控制模组还控制第二驱动件锁定。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利于提高机动性以及满足在复杂非结构地形下高效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