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机单光源视线追踪系统眼球参数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255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309382.0

    申请日:2018-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相机单光源视线追踪系统眼球参数标定方法,适用于简化的人眼参数标定系统,能够提高眼球参数标定结果的精度。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光源和两个屏幕标定点在系统相机坐标系下的位置;在标定位置处,系统相机捕捉当前的人脸图像,提取虹膜成像椭圆特征参数和普尔钦斑中心坐标;在所述标定位置处所述系统相机坐标系下,根据确定的光源和屏幕标定点在系统相机坐标系下的位置和提取的虹膜成像椭圆特征参数和普尔钦斑中心坐标,初步标定人眼的虹膜半径;根据初步标定的人眼的虹膜半径,初步标定人眼的角膜曲率半径;根据眼球的几何模型,对初步标定的人眼的虹膜半径和角膜曲率半径进行迭代优化。本发明涉及视觉测量技术领域。

    考虑载荷分布及损伤一致性的多通道均衡关联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44149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887951.9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载荷分布及损伤一致性的多通道均衡关联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雨流计数和零均值转化法将试验场和用户各通道载荷时间历程转化为分区间载荷谱;2)根据疲劳寿命预测理论将各通道分区间载荷谱转化为疲劳损伤,构建多通道分区间等损伤关联模型;3)采用归一化方法将试验场各通道分区间的损伤与用户对应通道的损伤进行归一化处理。本发明综合考虑了载荷分布一致性和损伤一致性原则,既能够保证试验场与用户载荷分布一致,又能够保证试验场试验与用户试验疲劳损伤一致,同时采用归一化的方法解决了由于各通道信号类型及数量级差异导致的匹配均衡性差的问题,采用给各通道赋予不同权重的方法实现重要通道的优先匹配。

    一种用于救援的随车吊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348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491001.5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救援的随车吊及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随车吊作业时易发生振动,作业精度不高的问题。包括:驾驶车、动臂、第一摆动油缸、起吊臂和支撑装置;所述驾驶车的车架上设有旋转支撑平台;所述动臂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旋转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一摆动油缸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旋转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一摆动油缸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动臂上,所述起吊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动臂的第二端互相铰接,所述起吊臂上设有吊运装置,所述吊运装置包括直线运动机构和吊装葫芦,所述直线运动机构沿所述起吊臂延展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吊装葫芦设在所述直线运动机构上;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起吊臂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一种基于离散时空的车辆纵向运动速度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619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212315.4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离散时空的车辆纵向运动速度优化方法,基于离散时空模型,对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生成最优时空轨迹;模型中以时空节点和时空弧构建车辆轨迹,所述时空弧在约束条件下获取。对最优时空轨迹一阶求导得最优的车辆纵向运动速度。对于普通车辆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预测轨迹。本发明的优点是,一能够以多种车辆控制目标为成本,并利用最短路算法求解符合控制目标的车辆纵向运动时空轨迹,实现精准快速计算;二能够利用微观车辆跟驰模型计算普通车辆运动状态信息,并将其应用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时空轨迹优化中,使优化方法能够应用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与普通车辆混行的情况下。

    一种车辆前向防撞系统评价技术指标阈值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84842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711456666.8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前向防撞系统评价技术指标阈值计算方法,按如下步骤计算:1)首先根据不同工况,计算出自车与前方障碍物不发生碰撞的安全距离d;2)再根据所述安全距离确定用于有效评价前向防撞系统的最小初始距离d0;3)再根据所述安全距离d、自车和前方障碍物的运动速度、运动加速度,以及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T、预期制动加速度as,计算出自车与前方障碍物发生碰撞所需的时间TTC和速度减小量SD。只有当前向防撞系统报警时自车与前方障碍物发生碰撞所需的时间大于等于理论TTC时,前向防撞系统预警性能评价才为合格;只有自车速度实际减小量大于等于理论速度减小量SD时,前向防撞系统自动制动性能评价为合格。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工况和多种车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