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41128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280075019.1
申请日:2012-08-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武马修一
IPC: G01B11/26 , B60G17/0165 , B60W40/072 , B60W40/076 , G01C9/00 , G06T1/00 , G06T7/6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9 , B60G17/0165 , B60G17/0182 , B60G17/02 , B60G17/06 , B60G2401/14 , B60G2500/10 , B60G2500/20 , B60W40/072 , B60W40/076 , G06K9/00798 , G06T1/00 , G06T7/521 , G06T2207/30256
Abstract: 能够不考虑簧上部的位移地取得路面的坡度。照射装置照射平行光线(B1、B2)。平行光线(B1、B2)照在路面上而形成标记(Pc1、Pc2),包含标记(Pc1、Pc2)的摄像对象物由摄像装置拍摄,得到摄像图像(J)。检测与标记(Pc1、Pc2)对应的标记图像(Mc1、Mc2)之间的纵向的间隔(e)。并且,在间隔(e)较大时,能够取得比间隔(e)较小时大的坡度(γ)。如此,路面的坡度基于两个标记图像的间隔而取得,但即使供照射装置、摄像装置设置的簧上部的高度发生变化,若路面的坡度相同,则两个标记图像的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同。因此,能够不考虑簧上部的位移地取得路面的坡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516651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780029766.0
申请日:2007-09-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5 , B60G17/016 , B60G17/02 , B60G11/50 , B60G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2 , B60G17/0157 , B60G17/0165 , B60G17/018 , B60G17/0272 , B60G21/0555 , B60G2200/18 , B60G2200/184 , B60G2202/135 , B60G2202/442 , B60G2400/102 , B60G2400/202 , B60G2400/206 , B60G2400/252 , B60G2400/91 , B60G2500/106 , B60G2500/20 , B60G2500/30 , B60G2600/82 , B60G2800/162 , B60G2800/9123 , B60G2800/916
Abstract: 在车辆用悬架系统中,在簧上部件与簧下部件之间彼此并列地配置有悬架弹簧、减振器、以及接近分离力产生装置,所述减振器可控制地改变作为自身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的基准的阻尼系数,所述接近分离力产生装置可控制地产生接近分离力。在该车辆用悬架系统中,利用该接近分离力来执行基于所谓天钩式减振器理论的振动衰减控制,在执行该振动衰减控制时执行阻尼系数增大控制,该阻尼系数增大控制使减振器的目标阻尼系数C*在簧上绝对速度Vu的符号和簧上簧下速度差ΔV的符号相同的情况下为比不同时的减振器的阻尼系数C1大的阻尼系数C2。通过使减振器与接近分离力产生装置协作,能够有效地使簧上部件的振动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01378920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780004906.9
申请日:2007-0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武马修一
IPC: B60G17/016 , B60G21/0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55 , B60G17/0162 , B60G17/0164 , B60G2200/184 , B60G2202/42 , B60G2202/442 , B60G2204/419 , B60G2204/46 , B60G2800/01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包括:(a)稳定器杆(28),其包括(a-1)扭杆部分(90),以及(a-2)从扭杆部分朝向车辆的车轮(12)延伸的臂部分(92);和(b)致动器(32),其包括(b-1)电动机(40),以及(b-2)在向稳定器杆的扭杆部分传递电动机的力时减小电动机速度的减速器(42)。稳定器杆产生稳定力,稳定力取决于因扭杆部分扭转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并沿彼此接近方向或彼此远离方向推动车辆的车轮和车体。致动器允许稳定器杆产生取决于电动机的力的大小并能根据扭杆部分的转动量而改变其大小的稳定力。致动器包括致动器效率改变机构,该机构根据电动机的力的方向来改变致动器的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445115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510008040.1
申请日:2005-0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5 , B60G21/0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55 , B60G17/0162 , B60G2202/42 , B60G2202/442 , B60G2204/419 , B60G2400/0523 , B60G2400/104 , B60G2400/208 , B60G2400/41 , B60G2800/9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电动发动机驱动的致动器的稳定器控制装置,从而在降低功率消耗的同时,降低电动发动机等的热负荷。对于具有配置于左右车轮之间的一对平衡杆、和配置于这些平衡杆之间的电动发动机驱动的稳定器致动器的稳定器,根据车辆的转向状态来控制电动发动机。进而,在车辆处于转向减少状态时,实质上禁止向所述电动发动机的通电。或者,在使平衡杆的相对角位移减少时,实质上禁止向所述电动发动机的通电。
-
公开(公告)号:CN1796167A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200510130218.X
申请日:2005-12-09
IPC: B60G17/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26/00 , B60G17/0162 , B60G21/0555 , B60G2202/135 , B60G2202/42 , B60G2204/4191 , B60G2400/104 , B60G2400/204 , B60G2400/41 , B60G2400/821 , B60G2600/09 , B60L3/12 , B60L15/20 , H02K7/116 , H02K16/005 , Y02T10/641 , Y02T10/645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10),包括:稳定杆(20、22、24),在其各个相反末端处连接到左右车轮;致动器(30),其具有电动机(70),并且作为所述电动机操作的控制的结果所述致动器改变由所述稳定杆施加的弹性力;和控制设备(110),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操作,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操作模式改变部分(140),所述操作模式改变部分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电动机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取决于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相连接形式和电能供应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518075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180070827.4
申请日:2011-05-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武马修一
IPC: F16F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19 , F16F9/30 , F16F9/3235
Abstract: 缸体装置设计方法包括:初期压缩时弹簧常数设定步骤,设定直到工作液开始流入多孔质体的微孔为止的、腔室的内部压力相对于缸体装置的行程量的变化斜度即初期压缩时弹簧常数;以及工作液量决定步骤,选定工作液并设定活塞的受压面积,基于所选定的工作液的体积弹性模量、所设定的活塞的受压面积以及所设定的初期压缩时弹簧常数,以初期压缩时弹簧常数等于将工作液的体积弹性模量与活塞的受压面积的平方相乘而得的积除以工作液的量而得的值为依据,决定工作液的量,在初期压缩时弹簧常数设定步骤中,将初期压缩时弹簧常数设定为比依据水的体积弹性模量而确定的弹簧常数小的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287617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680021723.3
申请日:2006-06-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6 , B60G21/0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2 , B60G21/0555 , B60G21/0556 , B60G2202/135 , B60G2202/42 , B60G2204/4191 , B60G2204/62 , B60G2400/104 , B60G2400/204 , B60G2400/412 , B60G2500/20 , B60G2600/187 , B60G2800/012 , B60G2800/24 , B60G2800/9122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包括稳定器杆和致动器并执行控制(S1、S4),所述控制根据作用在车辆车体上的侧倾力矩来主动地改变稳定器杆的刚度。在该稳定器系统中,车辆正在直线行驶的情况以及致动器的电动机的力矩产生方向多次改变到相反方向的情况各自被识别为特殊状况(S2)。在这种特殊状况中,例如执行改变电动机工作模式的控制(S7),以使得致动器克服由外部输入力使其工作的阻力是否存在的状况可以改变,以及执行对电动机的供应电流进行限制的控制(S6),以抑制电动机的扭矩产生方向与远离中性位置的方向一致。由于这样的控制,可以根据工作方向来使致动器的工作容易性不同,从而改善了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516651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80029766.0
申请日:2007-09-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5 , B60G17/016 , B60G17/02 , B60G11/50 , B60G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2 , B60G17/0157 , B60G17/0165 , B60G17/018 , B60G17/0272 , B60G21/0555 , B60G2200/18 , B60G2200/184 , B60G2202/135 , B60G2202/442 , B60G2400/102 , B60G2400/202 , B60G2400/206 , B60G2400/252 , B60G2400/91 , B60G2500/106 , B60G2500/20 , B60G2500/30 , B60G2600/82 , B60G2800/162 , B60G2800/9123 , B60G2800/916
Abstract: 在车辆用悬架系统中,在簧上部件与簧下部件之间彼此并列地配置有悬架弹簧、减振器、以及接近分离力产生装置,所述减振器可控制地改变作为自身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的基准的阻尼系数,所述接近分离力产生装置可控制地产生接近分离力。在该车辆用悬架系统中,利用该接近分离力来执行基于所谓天钩式减振器理论的振动衰减控制,在执行该振动衰减控制时执行阻尼系数增大控制,该阻尼系数增大控制使减振器的目标阻尼系数C*在簧上绝对速度Vu的符号和簧上簧下速度差ΔV的符号相同的情况下为比不同时的减振器的阻尼系数C1大的阻尼系数C2。通过使减振器与接近分离力产生装置协作,能够有效地使簧上部件的振动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01378920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780004906.9
申请日:2007-0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武马修一
IPC: B60G17/016 , B60G21/0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55 , B60G17/0162 , B60G17/0164 , B60G2200/184 , B60G2202/42 , B60G2202/442 , B60G2204/419 , B60G2204/46 , B60G2800/01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包括:(a)稳定器杆(28),其包括(a-1)扭杆部分(90),以及(a-2)从扭杆部分朝向车辆的车轮(12)延伸的臂部分(92);和(b)致动器(32),其包括(b-1)电动机(40),以及(b-2)在向稳定器杆的扭杆部分传递电动机的力时减小电动机速度的减速器(42)。稳定器杆产生稳定力,稳定力取决于因扭杆部分扭转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并沿彼此接近方向或彼此远离方向推动车辆的车轮和车体。致动器允许稳定器杆产生取决于电动机的力的大小并能根据扭杆部分的转动量而改变其大小的稳定力。致动器包括致动器效率改变机构,该机构根据电动机的力的方向来改变致动器的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429090C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510130218.X
申请日:2005-12-09
IPC: B60G17/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26/00 , B60G17/0162 , B60G21/0555 , B60G2202/135 , B60G2202/42 , B60G2204/4191 , B60G2400/104 , B60G2400/204 , B60G2400/41 , B60G2400/821 , B60G2600/09 , B60L3/12 , B60L15/20 , H02K7/116 , H02K16/005 , Y02T10/641 , Y02T10/645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稳定器系统(10),包括:稳定杆(20、22、24),在其各个相反末端处连接到左右车轮;致动器(30),其具有电动机(70),并且作为所述电动机操作的控制的结果所述致动器改变由所述稳定杆施加的弹性力;和控制设备(110),其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操作,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操作模式改变部分(140),所述操作模式改变部分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所述电动机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取决于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相连接形式和电能供应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