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辆段结构及其转向架检修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35249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878746.7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辆段结构及其转向架检修工艺,其中地铁车辆段结构包括设置于入口通道一侧的轮对检修区和另一侧的构架检修区,所述轮对检修区设置工艺股道连通若干工位,所述构架检修区设置通行通道和若干AGV小车,所述轮对检修区设置第一拆解组装工位,所述第一拆解组装工位通过工艺股道连通转向架存放工位和转向架静载试验工位,所述转向架存放工位位于所述构架检修区内,所述转向架静载试验工位位于所述轮对检修区内。实现轮对和构架的分区清洗、喷漆和检修作业,处理过程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大幅缩短转向架的整体检修时间,合理布局相关联工位的位置,实现两个区域的灵活互动。

    一种快速交通系统的车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2884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945887.6

    申请日:2022-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交通系统的车站结构,包括站台层,站台层包括载客区,载客区包含沿站台层纵向设置的第一载客通行道和第二载客通行道,第一载客通行道和第二载客通行道沿站台层横向分布,第一载客通行道进端连接入口,第二载客通行道出端连接出口,第一载客通行道和第二载客通行道之间沿站台层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泊位,泊位进端连接第一载客通行道侧面、出端连接第二载客通行道侧面,第一载客通行道和第二载客通行道之间还具有连通对应泊位的载客平台。车辆在泊位载客后无需反向行驶,且驶离泊位时不会对其它车辆进入泊位造成干扰,车辆运行流畅,极大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且能够减少缓和圆曲线,施工难度更低,施工周期更短。

    一种车辆自动防护系统设计方法及其防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3534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443904.1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个人快速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自动防护系统设计方法,包括1,定制车速,根据系统运行能力获取各个岔路段上车辆的理论速度,在这些不同理论速度的区间中取某一定值作为车辆最终在岔路段上的最终行驶速度;2,布置导轨线圈:依照步骤1中得到的最终行驶速度进行导轨线圈的长度设计,采用该长度的导轨线圈在具体的岔路段地图上进行预设;3,配置背板:依照步骤2中岔路段上导轨线圈的预设方案设计该路段背板的跳线配置方案;4,背板生产:依照步骤3中背板的跳线配置方案进行背板的生产和调试。通过预设车辆在弯曲路段及岔路段的最终行驶速度,使得背板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一种车辆自动防护系统设计方法及其防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3534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443904.1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个人快速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自动防护系统设计方法,包括1,定制车速,根据系统运行能力获取各个岔路段上车辆的理论速度,在这些不同理论速度的区间中取某一定值作为车辆最终在岔路段上的最终行驶速度;2,布置导轨线圈:依照步骤1中得到的最终行驶速度进行导轨线圈的长度设计,采用该长度的导轨线圈在具体的岔路段地图上进行预设;3,配置背板:依照步骤2中岔路段上导轨线圈的预设方案设计该路段背板的跳线配置方案;4,背板生产:依照步骤3中背板的跳线配置方案进行背板的生产和调试。通过预设车辆在弯曲路段及岔路段的最终行驶速度,使得背板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一种虚拟轨道车辆动态纠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9071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46344.3

    申请日:2024-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及轨道交通领域,公开了一种虚拟轨道车辆动态纠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的虚拟轨道车辆动态纠偏方法包括:设置跟踪点;确定跟踪点与预设轨迹的横移量;根据横移量调整转向轮的偏转角度。跟踪点可以包括第一跟踪点和第二跟踪点。第一跟踪点用于确定第一转向轮与预设轨迹间的第一横移量;第二跟踪点用于确定第二转向轮与预设轨迹间的第二横移量。第一转向轮为虚拟轨道车辆沿运动方向的前轮,第二转向轮为虚拟轨道车辆沿运动方向的后轮。为克服传统纠偏方案过约束的问题,提出了跟转向轮一一对应的横移量的循迹偏差定位方式,根据跟踪点与预设轨迹的横移量控制转向轮的偏转角度,从而消除车辆动态行驶过程中的循迹偏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