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砟轨道结构状态智能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9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782344.6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结构状态智能监测方法,如下:将采集的每个采样点的无砟轨道加速度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个分量信号及残差项信号;计算每个分量信号与下一层分量信号之间的强度差异程度;根据强度差异程度筛选出低频分量信号;计算低频分量信号的幅值衰减系数;根据每个采样点在所有低频分量信号中周期信号的峭度,结合残差项信号计算每个采样点的基线漂移水平;根据基线漂移水平、幅值衰减系数,计算每个采样点的噪声强度;根据噪声强度自适应调节高斯滤波算法的滤波核参数,采用高斯滤波算法对无砟轨道加速度信号进行高斯滤波;利用信号降噪后的无砟轨道加速度信号进行异常状态监测。

    一种复杂基础变形区段路基沉降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16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13392.7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一种复杂基础变形区段路基沉降控制装置,所属路基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沉降杆,沉降杆的底端安装有沉降板,沉降板与沉降杆之间垂直设置,且沉降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核准套管,核准套管靠近沉降板的一侧从下至上设置有深度标识,核准套管背离沉降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平行设置与深度标识平行设置,且固定板靠近核准套管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多个钢钎,核准套管远离沉降板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A和支撑架B,支撑架A上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B上固定安装有远程沉降监控装置,本发明在在路基分层填筑后的压实作业及日后路基沉降时,降低沉降杆和核准套管发生偏移的概率,从而避免读数时存在一定误差,保证判断精准性。

    一种考虑塑性损伤的无砟轨道静力学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864365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89433.6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塑性损伤的无砟轨道静力学模型,包括底座板,底座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横向依次设置,自密实混凝土的底部与底座板的凹槽处相贴合,且填充于底座板的凹槽处,自密实混凝土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预应力轨道板,钢轨的侧壁设置有扣件,钢轨通过扣件与预应力轨道板固定连接。为无砟轨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依据,通过该模型模拟测试,可以得出无砟轨道在塑性损伤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和接触网悬挂的受力情况等关键信息,从而评估无砟轨道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性能和稳定性,发现无砟轨道在塑性损伤条件下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一种无砟轨道结构状态智能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9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82344.6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结构状态智能监测方法,如下:将采集的每个采样点的无砟轨道加速度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多个分量信号及残差项信号;计算每个分量信号与下一层分量信号之间的强度差异程度;根据强度差异程度筛选出低频分量信号;计算低频分量信号的幅值衰减系数;根据每个采样点在所有低频分量信号中周期信号的峭度,结合残差项信号计算每个采样点的基线漂移水平;根据基线漂移水平、幅值衰减系数,计算每个采样点的噪声强度;根据噪声强度自适应调节高斯滤波算法的滤波核参数,采用高斯滤波算法对无砟轨道加速度信号进行高斯滤波;利用信号降噪后的无砟轨道加速度信号进行异常状态监测。

    铁路桥梁现浇梁支架快速设计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004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84870.1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桥梁现浇梁支架快速设计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对当前要施工的桥梁现浇梁支架的参数进行测量,获取设计信息,并根据设计信息完成二维正向结构设计,得到二维支架体系;步骤S2,对当前要施工的桥梁现浇梁支架进行三维建模,获得三维设计模型;步骤S3,基于所述三维设计模型和所述二维支架体系,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二维支架体系进行调整;步骤S4,利用所述调整后的二维支架体系建立可视化信息模型,基于所述可视化信息模型进行施工。本申请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以及设计的准确率,并形成全参数化的临时结构模型,表达更直观清晰,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

    一种小净距下穿既有道路隧道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278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79363.9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净距下穿既有道路隧道施工方法。小净距下穿既有道路隧道采用超前大管棚与超前小导管注浆的双重超前预支护体系;小净距下穿既有道路隧道开挖前,在其后方一定距离,沿隧道掘进方向开挖管棚工作腔并施作管棚工作腔支护结构,管棚工作腔用于施作超前大管棚;超前大管棚施作具体包括:步骤S0:确定大管棚设计方向;步骤S1:导向墙施工;步骤S2:导向架安装;步骤S3:沿导向墙周向进行钻孔、大管棚安装及注浆;大管棚依次穿过导向架、钻孔,并沿大管棚设计方向延伸;导向架、导向墙沿隧道掘进方向,由后侧至前侧依次布置,保证大管棚按照设计方向进行延伸,满足小净距下穿既有道路隧道施工精度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