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5767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36332.8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复杂动态环境的水下无人潜航器航迹生成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水下无人潜航器航迹规划的主场景和两个子场景;确实上述三个场景的环境状态;将两个子场景的环境状态输入到训练好的双深度Q网络模型,预测下一时刻两个子场景的动作;参考主场景环境状态,通过训练好的多目标强化学习架构对预测的下一时刻两个子场景的无人潜航器动作进行选择,以在障碍物对无人潜航器有碰撞威胁时重点考虑避障、其余情况下以最快速度前往目的地为目标,从中选择最优的动作,实现对无人潜航器航迹的规划。本发明利用多目标强化学习架构,判断不同环境状态障碍物规避和前往目的地两个策略的重要性,提升航迹规划的成功率,且保证航迹安全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10318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911264041.0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张满弓 , 吴涛 , 陈猛 , 钱家昌 , 蔡琛 , 黎焕敏 , 张向东 , 游卓 , 贾飞 , 赵爱国 , 张昊 , 胡旭 , 何鹏 , 张安付 , 赵志高 , 陈虹 , 李钊 , 王鹏 , 严浩 , 张康
IPC: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Mullins效应参数的吸管表征方法,该方法实现的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在吸管实验中引入无量纲函数来建立吸管实验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含Mullins效应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上述无量纲函数的显示表达,再开展吸管实验获得实际材料的加卸载载荷‑位移曲线;随后根据无量纲函数的显示表达以及吸管实验加载载荷‑位移曲线反演得到材料的初始剪切模量和超弹性力学参数,最后根据无量纲函数的显示表达以及吸管实验卸载载荷‑位移曲线反演得到材料的Mullins效应参数。本发明能够快速、原位、多尺度和局部表征橡胶材料的应力软化力学性质,降低传统拉伸压缩实验的复杂性,提高所得Mullins效应参数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4439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1254565.1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张满弓 , 吴涛 , 陈猛 , 钱家昌 , 蔡琛 , 黎焕敏 , 张向东 , 游卓 , 贾飞 , 赵爱国 , 张昊 , 胡旭 , 何鹏 , 张安付 , 赵志高 , 陈虹 , 李钊 , 王鹏 , 严浩 , 张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Mullins效应参数的球压痕表征方法,属于压痕实验技术领域。该方法实现的步骤包括:首先通过在球压痕实验中引入无量纲函数来建立压痕实验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含Mullins效应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上述关系的显示表达,然后开展压痕实验获得实际材料的载荷‑位移曲线,最后根据无量纲函数的显示表达以及压痕实验所得载荷‑位移曲线反演得到材料的Mullins效应参数。本发明的表征方法可以利用球压痕实验快速、原位、多尺度和局部表征材料的应力软化力学性质,降低了传统拉伸压缩实验的复杂性,相应提高了所得Mullins效应参数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4988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1910493310.4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F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准零刚度的非线性超材料隔振器,属于超材料和减振降噪技术领域。隔振器由结构件和隔振部件组成,隔振部件起隔振和缓冲作用,采用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高分子材料,隔振部件内部具有由超材料单胞周期性排列而成超材料结构,超材料单胞的几何外形类似于半个六边形,超材料结构是由超材料单胞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周期阵列得到;结构件采用金属材料,结构件与隔振部件之间采用机械锁固与胶结的复合方式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隔振器的准零刚度非线性特征,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隔振器的固有频率,有效提高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610646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248326.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耦合贴片主被动超材料隔振方法,属于超材料和减振降噪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超材料结构的周期性孔洞的板状结构上设置作动器,结合设备传感器和基座传感器分别给出的振源和基座的传感信号,采用智能控制算法控制作动器作动进行线谱主动控制,对振源同时进行线谱和宽频谱的优化振动控制。本发明能够减少二次噪声、提高对线谱振动的控制能力,在全频段提升对机电设备的积极隔振效果,降低设备向基座的振动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1110318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64041.0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张满弓 , 吴涛 , 陈猛 , 钱家昌 , 蔡琛 , 黎焕敏 , 张向东 , 游卓 , 贾飞 , 赵爱国 , 张昊 , 胡旭 , 何鹏 , 张安付 , 赵志高 , 陈虹 , 李钊 , 王鹏 , 严浩 , 张康
IPC: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Mullins效应参数的吸管表征方法,该方法实现的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在吸管实验中引入无量纲函数来建立吸管实验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含Mullins效应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上述无量纲函数的显示表达,再开展吸管实验获得实际材料的加卸载载荷-位移曲线;随后根据无量纲函数的显示表达以及吸管实验加载载荷-位移曲线反演得到材料的初始剪切模量和超弹性力学参数,最后根据无量纲函数的显示表达以及吸管实验卸载载荷-位移曲线反演得到材料的Mullins效应参数。本发明能够快速、原位、多尺度和局部表征橡胶材料的应力软化力学性质,降低传统拉伸压缩实验的复杂性,提高所得Mullins效应参数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951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738554.X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锁能超材料的自适应高过载冲击隔离结构,属于冲击防护结构技术领域。该结构由锁能超材料单胞单元按照串并联或镜像规律排列形成;锁能超材料单胞单元是由凸形体、两根弹性斜梁和凹形体连接而成的左右对称结构,凸形体和凹形体通过两根弹性斜梁连接在一起,弹性斜梁未变形时为斜直状态,弹性斜梁一端与凸形体凸出部分的外侧顶点相连接,另一端与凹形体凸出部分的内侧顶点相连接。本发明能够将冲击能量转化为锁能超材料结构内部的弹性应变能,并锁住在锁能超材料的内部,从而抑制冲击能量的传播。
-
公开(公告)号:CN11115993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1254522.3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张满弓 , 钱家昌 , 贾飞 , 吴涛 , 蔡琛 , 黎焕敏 , 张向东 , 游卓 , 陈猛 , 赵爱国 , 张昊 , 胡旭 , 何鹏 , 张安付 , 赵志高 , 陈虹 , 李钊 , 王鹏 , 严浩 , 张康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Mullins效应参数的优化反演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软化效应表征技术领域。该方法实现的步骤如下:首先开展含Mullins效应材料的力学试验,提取加载、卸载载荷‑位移信息;然后开展含Mullins效应有限元仿真计算,设置输出加载、卸载载荷‑位移信息;再基于Isight软件搭建关联商用有限元软件的参数优化流程;最后运行优化程序,反演获得Mullins效应参数。本发明为实际应用表征Mullins效应参数提供了明确可行的流程,建立了针对橡胶软化效应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参数反演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61064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248341.2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耦合智能正交主被动联合超材料隔振方法,属于超材料、减振降噪和主动控制技术交叉领域。本方法利用超材料隔振的周期性排列的结构,在周期性孔洞结构与主承载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横向作动器,结合振源和基座的传感信号,智能控制作动器在横向方向施加静态和动态载荷,在调节超材料隔振器刚度的同时实施主动隔振。该方法通过对被动隔振性能调控与主动作动的主被动联合隔振,对振源同时进行线谱和宽频谱的优化振动控制,最大程度降低的振源的振动传递,而且主动作动直接作用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可提升系统稳定性,降低二次激励。
-
公开(公告)号:CN11261064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248341.2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耦合智能正交主被动联合超材料隔振方法,属于超材料、减振降噪和主动控制技术交叉领域。本方法利用超材料隔振的周期性排列的结构,在周期性孔洞结构与主承载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横向作动器,结合振源和基座的传感信号,智能控制作动器在横向方向施加静态和动态载荷,在调节超材料隔振器刚度的同时实施主动隔振。该方法通过对被动隔振性能调控与主动作动的主被动联合隔振,对振源同时进行线谱和宽频谱的优化振动控制,最大程度降低的振源的振动传递,而且主动作动直接作用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可提升系统稳定性,降低二次激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