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9947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011445232.X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762 , H01L2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绝缘体上硅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键合结构,键合结构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和绝缘埋层,绝缘埋层位于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从键合结构上剥离去除部分厚度的第一衬底,以得到第一薄膜;在第一温度下第一次刻蚀第一薄膜,以去除第一厚度的第一薄膜;在第二温度下第二次刻蚀第一薄膜,以平坦化处理第一薄膜,并去除第二厚度的第一薄膜,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为第一薄膜的总刻蚀厚度。本发明通过先在第一温度下刻蚀减薄第一薄膜,再在第二温度下平坦化处理所述第一薄膜,同时达到第一薄膜的目标厚度,使得在平坦化处理顶层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顶层硅厚度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7804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0320623.7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底,并依次形成石墨烯层、至少一介电材料层及支撑层;将由介电材料层及支撑层组成的叠层结构从石墨烯层表面机械剥离;将叠层结构转移至目标衬底,介电材料与目标衬底的表面接触;去除支撑层,并使介电材料层留在目标衬底的表面。本发明通过在石墨烯上制作介电材料层,利用石墨烯与介电材料层间较弱的范德华接触易于剥离的特点,实现任意介电材料层的剥离,并转移至任意目标衬底形成范德华接触,扩展了介电材料层的可应用范围,减少了介电材料层制作过程对目标衬底材料的损伤,有助于提高器件性能,并降低介电材料层的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431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72241.6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转移方法,包括:石墨烯生长、应力层沉积、临时键合胶成膜、衬底贴附、剥离、与目标衬底范德华键合、解键合、清洗、应力层刻蚀。本发明可以获得无掺杂、金属痕迹残留、无破损、无褶皱、原子级平坦的石墨烯,可用于规模化生产、半导体兼容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8130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356915.6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退火炉降温速率校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退火炉中对多个第一晶圆进行加热;将多个所述第一晶圆在所述第一退火炉中在不同的降温时间内分别降温至预设温度;测量多个第一晶圆的表面参数;建立表面参数和所述降温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二退火炉中对多个第二晶圆进行加热和降温,以建立表面参数和降温时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第二晶圆的加热和降温的条件与所述第一晶圆的加热和降温条件相同;以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参照,调节所述第二退火炉中的降温速率,以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相同降温时间下的表面参数校准到同一水平。通过所述方法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发现降温速率的差异,并实现降温速率的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0905589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0804283.3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提供一绝缘衬底;步骤2)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形成锗层和石墨烯层;以及步骤3)对步骤2)所得结构中的所述锗层进行氧化挥发处理,以去除所述锗层,实现于所述绝缘衬底上直接形成石墨烯层。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绝缘衬底上直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解决了现有采用转移法和催化生长法制备绝缘衬底上石墨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62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74102.X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片导电类型的判定方法,包括:提供待测硅片,对所述待测硅片进行第一次电阻率测试,得到第一电阻率;对所述待测硅片进行热处理;对所述待测硅片进行第二次电阻率测试,得到第二电阻率;以及,对比所述第一电阻率和所述第二电阻率,判断所述待测硅片的导电类型。本发明用于判断具有高电阻率的硅片的导电类型,且测试结果不受硅片的表面电荷的影响,操作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低,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2582332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43228.X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762 , H01L21/324 , H01L2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绝缘体上硅结构及其方法,所述绝缘体上硅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键合结构,所述键合结构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和绝缘埋层,所述绝缘埋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从所述键合结构上剥离去除部分厚度的所述第一衬底,以得到绝缘体上硅结构;通过恒温退火工艺平坦化处理所述绝缘体上硅结构,所述恒温退火工艺的压强低于常压。本发明通过恒温退火工艺平坦化处理所述绝缘体上硅结构,所述恒温退火工艺的压强低于常压,可以有效减少滑移线的数量,同时不会影响顶层硅的平坦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89355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625055.7
申请日:2020-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单晶硅生长炉的薄膜隔热片,包括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第一折射层和所述第二折射层相互交替形成层叠结构,所述第一折射层和与之相邻设置的第二折射层相贴合;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单晶硅生长炉,所述薄膜隔热片设置在所述单晶硅生长炉中的热屏上;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单晶硅生长炉的薄膜隔热片,在热辐射波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能,当将其设置在热屏上以应用于单晶硅生长炉中时,能够提高热屏对热能的反射能力,降低熔融的硅熔体热量的耗散,提高热能利用率;并且有利于热场的保温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热场的质量以提高单晶硅生长的质量和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28090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811245546.8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密度锗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锗衬底,锗衬底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2)于锗衬底的第一表面生长石墨烯;3)于锗衬底的第一表面形成铟催化剂层,且铟催化剂层至少覆盖石墨烯;4)于铟催化剂层远离锗衬底的表面生长锗纳米线。本发明无需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式沉积金属,大大简化了锗纳米线制备的工艺流程,并降低成本,非常适合于大规模低成本的锗纳米线的制备;本发明采用铟作为催化剂生长的锗纳米线具有较高的长宽比,同时具有较高的表面密度,这些特点使得该方法更便于锗纳米线的转移与应用,从而为基于四族纳米线的器件制备奠定工艺基础;同时,本发明制备的锗纳米线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6398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21640.X
申请日:2020-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单晶生产炉的热屏结构,所述热屏结构用于设在所述单晶硅生长炉的熔体坩埚上部,所述热屏结构包括外壳和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底部外表面用于朝向所述熔体坩埚内部,所述隔热板所在平面与所述外壳底部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夹角朝向所述单晶硅的外表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单晶生产炉的热屏结构及单晶生产炉,结构简单,通过改变热屏设计,增设隔热板将吸热板吸收到的热量传递给单晶硅,在热屏中形成热通道,实现对单晶硅的径向温度梯度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拉速的控制,进而提高单晶硅径向的质量均匀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