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199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14223.3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IPC: C09D183/04 , C09D5/00 , C09D7/61 , B05D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涂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e3O4/SiO2光热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在铝板表面采用低表面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粘合剂,分别喷涂Fe3O4和Fe3O4/SiO2分散液,形成具有光热效应的疏水涂层。Fe3O4提供光热效应并在涂层表面形成一定的微纳米粗糙结构,同时加入SiO2修饰后,疏水性进一步增强,接触角可达到155°,可以极大程度的延缓结冰时间和加速冰霜融化。在一个太阳光照度下,温升达到71.8℃。此外,该涂层具有自清洁能力,能够有效避免严重污染,并展现出了一定的抗风沙冲击能力以及良好的机械稳定性,为防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60867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29830.6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风洞试验的支架式测力系统,包括浮动框、固定框和一体化连接于浮动框和固定框之间的中间梁,中间梁的顶部中心设有俯仰力矩Mz测量元件,中间梁的底部设有推力/阻力X测量元件和升力Y测量元件,中间梁和浮动框之间还设有一对斜置的二力杆元件,二力杆元件的两端均通过弹性铰链结构与中间梁和浮动框连接,该飞行器风洞试验的支架式测力系统的力矩参考中心位于一对斜置的二力杆元件的延长线交点,且延长线交点与俯仰力矩Mz测量元件的中心线相交,当进行飞行器风洞测力实验时,飞行器风洞试验的支架式测力系统的力矩参考中心与飞行器试验模型的力矩参考中心重合,形成汇交力系结构;本发明用于测量风洞试验中作用于飞行器试验模型上的阻力、升力和俯仰力矩。
-
公开(公告)号:CN1194318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75029.2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IPC: C08J7/04 , C09D183/04 , C09D1/00 , C08L8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冰/除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热超疏水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薄膜包括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以及附着在第一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上的电热底层,并在电热底层上附着有光热超疏水涂层,光热超疏水涂层是以二氧化硅和钴沉积在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表面形成的混合涂层。根据复合薄膜光热特性与超疏水特性结合,进一步强化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性能,基于复合薄膜搭建飞机冰控系统。本发明形成光电热超疏水复合薄膜,涂层表面呈现出微纳米级的粗糙结构,具有超疏水性,能够实现被动防冰,并将光热特性与超疏水特性结合,将结冰探测和主被动防除冰结合,使防除冰更加高效,降低能耗并且提高防除冰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64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33411.9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救援直升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救援直升机搭载的多旋翼救援平台,包括支撑机构和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搭载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外周的延长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下端的承重架;所述延长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延长板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块;所述支撑机构的四周均设置有起吊机构,所述起吊机构包括起重吊轮、滑动安装在所述起重吊轮上的起吊绳索和固定安装在所述起吊绳索一端的转动辊,搭载机构通过四个起吊绳索与直升机固定连接,四个起吊绳索分别作用在延长板上,改善了现有单绳索固定的不足,在增加了起吊强度的同时,还减少了起吊绳索发生扭转的可能性,保证了货物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570130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610037850.8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网格流固耦合的降落伞分析方法,该方法首次利用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模拟风洞中恒速气流,并结合降落伞有限元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有效解决了现有基于网格流固耦合分析方法计算效率低下和耦合信息无法实时交互问题。同时也解决了SPH无法模拟恒速风洞的难题。通过本发明可以获得瞬时伞衣结构和流场变化结果。本发明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工程织物的程织物的数值研究,对气囊、气球伞等充气织物展开过程数值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56370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39997.X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四川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噪声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复合结构等效声振建模的列车车内噪声预测方法,包括:车体结构划分为地板复合结构、侧墙复合结构、顶板复合结构等多个结构子系统,车门、车窗和贯通道划分为多个结构子系统,内、外声场划分为多个声腔子系统;用不同的结构子系统和声腔子系统分别对车体复合结构、门窗结构以及内、外声场进行等效模拟;分别计算结构子系统和声腔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和阻尼损耗因子,以及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损耗因子;将外部激励作为输入功率,加载至声腔和结构子系统上;建立车内噪声预测模型,获得列车的车内噪声预测结果。本发明能较佳地进行列车车内噪声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9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60205.3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15 , G06F111/06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车体复合结构的声学指标分解方法,结合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考虑铝型材、多孔吸声材料和内饰板的耦合作用关系,将车体复合结构的声学指标从车体复合结构分解到诸如铝型材、多孔吸声材料和层状内饰板等单层或单个结构/材料,可直接在材料采购阶段提出声学方面的具体技术参数需求,便于管理,也更有利于低噪声设计过程中的噪声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05701308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37850.8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网格流固耦合的降落伞分析方法,该方法首次利用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模拟风洞中恒速气流,并结合降落伞有限元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有效解决了现有基于网格流固耦合分析方法计算效率低下和耦合信息无法实时交互问题。同时也解决了SPH无法模拟恒速风洞的难题。通过本发明可以获得瞬时伞衣结构和流场变化结果。本发明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工程织物的程织物的数值研究,对气囊、气球伞等充气织物展开过程数值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1291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439317.4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IPC: G01L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阻力传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变式三测量分量的飞行器表面摩擦阻力传感器,包括摩擦阻力传感器装配体,所述摩擦阻力传感器装配体包括封装外壳、表面摩擦感受头、法向力测量元件、X/Z摩擦力测量元件与封装底座,三测量分量的表面摩擦阻力传感器的整体结构设计基于笛卡尔坐标系,将三个测量分量的元件正交布局,最大程度地降低各个分量之间的干扰,三个测量分量的最大量程均设计为0.1N。为了机械加工和应变片敷贴的便捷,传感器为装配式结构,同时装配式结构还便于对摩擦感受头进行更换,以适应不同材料的表面摩擦力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12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29882.8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Xene银纳米线复合薄膜柔性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得MXene分散液;步骤2,获得银纳米线分散液;步骤3,得到MXene/银纳米线复合薄膜;步骤4,对MXene/银纳米线复合薄膜贴上导线进行封装,步骤1中MXene分散液中MXene用量为20mg,步骤2中银纳米线分散液中银纳米线长度为10‑20微米,步骤3中MXene/银纳米线分散液中MXene与银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1、2:2、2:4中的一种,制备过程采用将MXene/银纳米线分散液均匀分散、真空过滤在工具膜上,获得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MXene/银纳米线复合薄膜。本发明该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易于量化生产。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0‑1%应变下,灵敏度高达9472。检测极限低至0.0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