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化天线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688542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0950933.6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一体化天线组件,包括天线塔,所述天线塔的一端设置有环形顶,所述环形顶的下表面均匀分布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铰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铰接件另一端的内壁铰接有外螺纹杆的一端,所述外螺纹杆另一端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内螺纹杆,所述内螺纹杆一端的外壁设置有防滑调节握把,所述内螺纹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接件,所述内螺纹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凸块,所述第二铰接件的外壁开设有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凸块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将一体化天线固定后,通过旋转防滑调节握把来调节外螺纹杆和内螺纹杆的总长度,牵引天线支杆上下摆动,从而调节一体化天线与地面的倾角。

    一种小型无人机定点环绕的红外图像采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885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995036.7

    申请日:2023-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无人机定点环绕的红外图像采集装置,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主体结构、缓冲结构、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防护结构以及采集结构,主体结构包括驱动器以及机翼,若干机翼一端均与驱动器外表面连接,缓冲结构包括上固定架杆以及下固定架杆,上固定架杆上表面与驱动器下表面连接,下固定架杆设置于上固定架杆下方。本发明利用驱动器驱动螺旋桨使得装置上升,进一步地利用无人机对待检测的飞机进行环绕,此时利用红外图像采集器收集拍摄待检测飞机的检测信息,之后利用对红外成像数据进行信息融合以及图像增强处理,继而实现对待检测飞机的结构缺陷检测,保障飞行运行安全。

    无人机绕行禁飞区航迹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8235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655605.3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无人机绕行禁飞区航迹规划方法,涉及无人机航迹规划技术领域,可避免无人机在绕行禁飞区的飞行过程中存在复杂转弯和频繁加减速的局限性问题;方法包括:依据无人机航迹起点、终点和禁飞区,确定绕行禁飞区的航迹片段,组合航迹片段即可规划出无人机从起点绕行禁飞区至终点的航迹;在组合航迹片段时,通过预先确定出禁飞圆、内圆及交线,借助航迹起点与终点、内圆与禁飞圆的交点、交线与禁飞圆的交点,利用各点之间形成的与禁飞区边界不相交的多个直线段、圆弧段,构成无人机绕行禁飞区的平滑航迹;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无人机控制的特点,能规划出适宜无人机飞行作业的平滑航迹,保障无人机安全高效作业,具有广泛应有前景。

    一种飞行员体能健康监测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4240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65765.2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员体能健康监测设备及其操作方法,包括表壳和智能手环主体,所述表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本发明将摄像头组件、体温传感器、汗液检测传感器、光学心率传感器、GSM通信模块、脑电波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通过电路板集成在壳体中,并通过移动电源对零部件供电,使其工作,极大的减小了监测装置的体积,和降低监测设备的成本,并将壳体内置在表壳中,通过表壳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上的卡柱配合第二表带上的卡扣和卡孔,方便将监测设备戴在飞行员的手腕上,方便飞行人员的携带和使用,并且壳体中的储存室内带有相应的应急药品,为急救争取时间。

    一种新型一体化天线组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8542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50933.6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一体化天线组件,包括天线塔,所述天线塔的一端设置有环形顶,所述环形顶的下表面均匀分布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件,一组所述第一铰接件的内壁均铰接有外螺纹杆,一组所述外螺纹杆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内螺纹杆,一组所述内螺纹杆的外壁均设置有防滑调节握把,一组所述内螺纹杆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二铰接件,一组所述内螺纹杆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凸块,一组所述第二铰接件的外壁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凹槽,一组所述第一连接凸块的外壁与一组第一连接凹槽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将一体化天线固定后,通过旋转防滑调节握把来调节外螺纹杆和内螺纹杆的总长度,牵引天线支杆上下摆动,从而调节一体化天线与地面的倾角。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无线电空中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17580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1047426.4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无线电空中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无人机、无线电监测装置、天线、接收机、数传电台以及集无人机操控与无线电监测于一体的终端;无线电监测装置搭载在无人机上,天线与接收机连接,接收机和数传电台均与终端连接;终端用于将飞行状态控制指令通过数传电台发送给无人机;无线电监测装置用于在空中进行无线电监测;接收机用于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监测装置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传输给终端;终端还用于对接收机传输过来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无线电监测结果。本发明将无人机操控和无线电监测结合在一起实现空中无线电监测,增加了系统集成度,提高了排查工作效率和降低排查成本。

    一种基于UM-Event模型的融合运行侧向安全间距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262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59438.5

    申请日:2024-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M‑Event模型的融合运行侧向安全间距评估方法,涉及无人机融合飞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方法综合通信、导航、监视性能、人为因素、防撞设备性能、气象对无人机与有人机融合运行时定位误差的影响,以Event碰撞风险模型为基础,设计出UM‑Event碰撞风险模型,通过仿真实验,代入实际数据进行计算,根据目标安全水平计算得出融合运行的侧向安全间距,分析实验结果。本发明通过UM‑Event模型,既可以在给定的CNS性能参数及目标水平下,计算无人机有人机融合运行时的最小侧向安全间隔,评估给定CNS性能下的无人机与有人机之间所配备侧向安全间隔的碰撞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