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759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49362.4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车辆热管理方法以及装置,本申请通过获取车辆中各设备的温度参数以及所述车辆所处区域的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或所述环境温度中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运行模式;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对应的控制策略调节驾驶室热管理设备、电池热管理设备以及电机热管理设备中至少一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直至满足所述目标运行模式对应的达温停机条件,通过车辆中各设备的温度参数结合车辆所处区域的环境温度确定车辆的热管理运行模式,从而根据车辆目标热管理运行模式对应调节驾驶室热管理设备、电池热管理设备以及电机热管理设备中至少一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车辆中驾驶舱、电池以及电机的热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1759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49360.5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热管理方法和装置,具体将整车的热管理系统分为电机回路、电池回路、暖风回路以及冷媒回路,并相互关联,再根据车辆的温度参数确定对应的热管理工作模式,并在当前车辆工况和所述温度参数满足预设前置条件时,根据所述温度参数确定所述车辆的热管理工作模式;进而根据确定的热管理工作模式控制电机回路、电池回路、暖风回路以及冷媒回路中至少一个回路的运行状态,提高车辆的各个区域的热管理的关联性,提高了整车热管理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4968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72001.9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5 , B60G17/05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悬高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空悬高度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空气弹簧的当前高度与目标高度计算期望高度变化值;获取预设个控制周期内所述空气弹簧的实际高度变化值,基于所述期望高度变化值和所述实际高度变化值计算高度变化补偿值;基于所述高度变化补偿值控制电磁阀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以完成对空悬高度的控制。本申请实现了对空气悬架高度的快速且精确控制,避免了因充放气速度不当引起的过充或过放现象,同时减少了悬架系统的高度振荡和能量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07191.4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8/241 , G06Q50/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能量流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包括:根据能量流数据和目标等级评价方式确定所述待评估车辆的能量流评估等级;根据所述能量流数据和目标指标分析方式确定所述待评估车辆上各能量优化因素的优化权重;根据各能量优化因素的优化权重确定所述待评估车辆的潜力优化因素;根据所述潜力优化因素和所述能量流评估等级得到所述待评估车辆的能量流评估结果。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科学的评估传统油车整车能量流各能耗部分的重要度等级、整车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潜在的优化空间,为燃油车的能量管理以及传统车的能量流布局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节省了燃油车的设计成本,同时提高了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11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37131.5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污染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车辆污染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待测试车辆进行污染区域划分,得到待测试车辆车身的关键区域和非关键区域;根据所述关键区域和所述非关键区域进行变色材料粘贴和高度划分,确定待测试区域;获取试验场地及工况;根据所述试验场地及工况对所述待测试区域进行污染性能测试,可快速验证车辆的车身污染性能,基本不受天气、道路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缩短影响车辆车身飞溅污染的零部件的开发周期并降低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963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379248.9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B62D5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牵引座及车辆,牵引座包括:牵引座主体、锁止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拉手组件;牵引座主体具有安装腔和安装槽,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锁止件沿横向延伸设置且穿设于第一通孔,具有横向上的活动行程用于闭合或开启安装槽开口以实现锁止或解锁;第一连杆,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端部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第一连杆至少可绕第一限位部转动;第二连杆,安装于安装腔内,具有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第三端部和锁止件位于安装腔内的一端转轴连接,第四端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第二连杆至少可绕第二限位部转动;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的中部穿设有转轴;拉手组件一端与第一端部连接,使第一连杆发生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77144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483061.2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B60R16/04 , B62D21/09 , H01M50/204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商用车用电瓶框结构,包括底座、固定布置在底座上的蓄电池和罩在蓄电池外的罩盖,罩盖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布置在车架的驾驶室后围位置处,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渡支架,底座通过过渡支架固定布置在驾驶室后围处的车架纵梁上,底座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固定。底座布置在驾驶室后围的位置处,充分利用驾驶室后围的布置空间,并且电瓶框位于车架的上侧,不占用油箱的布置空间,以此增加了油箱的容积;驾驶室后围处于整车的中部,自身振动小,减小蓄电池承受的载荷,提高了电瓶框的结构可靠性;底座通过过渡支架固定布置在车架纵梁上,形成简支梁结构,简化了电瓶框的安装结构,实现电瓶框结构的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01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0803045.2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平衡桁架板梁的裂纹区域识别方法,包括:设置原板梁及对照实验组板梁,并在其底部施加静载荷力,分别得到各测点位置上的应变值分布;根据应变值分布,计算各测点位置对应的曲率半径;对比并判断原板梁和对照实验组板梁的各测点位置对应的曲率半径是否满足判断标准;若满足,则标记对应测点位置并根据其限定的梁段范围在整个的板梁梁段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损伤区段判断,完成裂纹的区域识别。本发明通过对均衡布置板梁进行单元划分并合理布置应变片,实现对裂纹区段的有效识别,进而根据板梁弯曲理论参数推理获得裂纹所在的板梁区域,便于企业对裂纹区段的强度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36569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0803044.8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8/2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整车底盘部件疲劳载荷谱提取方法,包括:制定试验场路试方案并采集实车试验场耐久路面信号;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校核;通过迭代反求策略得到轮心轴头位移并根据时域、频域以及相对损伤值进行判敛;若判敛结果符合标准,则驱动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加载仿真及提取整车零部件疲劳载荷谱。本发明避免了难以获取的轮胎参数特性对整车仿真载荷结果的影响,最大限度还原了真实用户路面状况,确保疲劳计算的精确性,对于后期改款车型驾驶室设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样车生产前即可预测其疲劳耐久表现,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改进,此外,对于研究汽车系统级疲劳耐久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229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801517.0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长头卡车发动机罩的疲劳耐久性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发动机罩有限元模型;截取前半车架,对前半车架进行柔性化处理后与发动机罩装配搭建车架‑发动机罩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试验场实测的响应信号,利用迭代反求策略获取试验场车架等效位移,并根据等效位移驱动动力学模型得到发动机罩的疲劳载荷谱;结合发动机罩材料属性、单位载荷应力场分布结果,应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发动机罩进行疲劳仿真分析。本发明将发动机罩疲劳仿真分析与用户道路使用场景相关联性,克服了传统方法无法精准再现发动机罩结构疲劳寿命的缺点,同时也有效缩短企业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