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5619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94656.3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IPC: B01D5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捕捉收集装置及大气碳收集存储系统。二氧化碳捕捉收集装置包括集装箱体、二氧化碳收集模块和二氧化碳存储模块,第一腔室的两侧分别设有入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处设有风机组;二氧化碳收集模块位于入风通道和风机组之间,二氧化碳收集模块能够吸附或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存储模块包括预处理件和存储件,预处理件和存储件管路连接。通过设置集装箱体,并将二氧化碳收集模块和二氧化碳存储模块集成在集装箱体内,提高二氧化碳捕捉收集装置部署的灵活性,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并且能够有效降低部署难度和成本,方便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77521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1911045862.5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驳船或码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包括设于船舶上的海水箱和压载舱;所述海水箱与压载舱之间具有打压载管路和排压载管路;所述打压载管路中设置有至少一套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通过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连接于打压载管路中;所述处理装置固定于码头或驳船上。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驳船或码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在船舶上不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船舶上压载水的处理利用布置于码头或者驳船上的处理装置,减少了船舶的造价,减轻了船舶的重量,提高了处理装置的利用率,减少了船上处理装置工作发电机提供电能期间对于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77521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45862.5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驳船或码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包括设于船舶上的海水箱和压载舱;所述海水箱与压载舱之间具有打压载管路和排压载管路;所述打压载管路中设置有至少一套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通过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连接于打压载管路中;所述处理装置固定于码头或驳船上。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驳船或码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在船舶上不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船舶上压载水的处理利用布置于码头或者驳船上的处理装置,减少了船舶的造价,减轻了船舶的重量,提高了处理装置的利用率,减少了船上处理装置工作发电机提供电能期间对于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5083519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575664.5
申请日:2015-09-11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的新风净化系统,所述新风净化系统的入口处位于舱室外;所述新风净化系统的入口处的百叶窗(3)通过螺栓(2)连接在空气净化器上,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壳体(6)焊接在围壁(1)上,整个空气净化器处于新风管道的入口处;拆除所述螺栓(2)及百叶窗(3)后,检修人员可在室外对空气净化器内部结构进行检查和维修,无需拆除任何风管。本发明将空气净化器设置于舱室外部的新风入口部位,并与百叶窗固定连接为一体,不占用空调器室的空间,不对空调等重要设备的布置造成影响;利用百叶窗的拆装方便性,方便检修人员进行内部结构的检查和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1199006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17914.4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余热发电系统及船舶。该船舶余热发电系统用于柴油机的余热回收,柴油机的排气加热船舶的滑油,该船舶余热发电系统包括依次相连蒸发器、膨胀发电机、冷凝器,蒸发器能够与船舶加热后的滑油换热连接,以使蒸发器内的有机介质蒸发并产生有机饱和蒸汽;蒸发器的介质出口连通于膨胀发电机的介质进口,使有机饱和蒸汽驱动膨胀发电机发电,膨胀发电机的介质出口连通于冷凝器,有机饱和蒸汽在冷凝器内液化,冷凝器的介质出口连通于蒸发器的介质进口。该船舶余热发电系统对较低温度的船用柴油机废气余热的利用率更高,能够对柴油机产生的低品位废热再回收利用,实现余热发电、节能减排以及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775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910480127.0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IPC: B63J2/12 , F24H7/00 , F24H9/1818 , F24H9/20 , F24H15/4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热量回收利用循环系统及船舶,涉及船舶工程装备技术领域,包括缸套水换热器、滑油换热器和循环泵;滑油换热器的低温进口与缸套水换热器的高温出口连通,滑油换热器的高温出口与循环泵的入口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用于与热用户连通,以向热用户提供具有设定温度的热介质,热介质经过热用户后,回流至缸套水换热器的低温入口,或,缸套水换热器的高温入口用于与主机缸套水出口连通,缸套水换热器的低温入口与滑油水换热器的高温出口连通,缸套水换热器的高温出口与循环泵的入口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用于与热用户连通。本发明能够对高温滑油和缸套水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以满足船员的日常生活,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177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00135.5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水舱防冻系统以及水舱防冻方法,第一隔离阀、压载舱系统之间的第一压载总管分别通过第二、第三管路与冷却海水泵相连,且第三管路通过第四管路与舷外排水管路相连,且第二管路通过第五管路和第四管路相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控制阀。各压载舱与各自的压载总管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压载舱支管,在第二压载舱支管上设有第二支管阀,在各压载总管上设有若干分别位于各压载舱的第一、第二支管阀之间的第二隔离阀。本发明利用船上已有的冷却海水系统排放至大海的热量,实现对于水舱内水的加热和循环扰动流动,避免压载舱结冰。
-
公开(公告)号:CN1129777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46320.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自主半潜船,其包括主甲板,主甲板包括主甲板艏部、主甲板艉部和主甲板中部段;主甲板中部段设于主甲板艏部和主甲板艉部之间;主甲板中部段下方设有边压载舱、底压载舱、动力设备间和管控设备间;动力设备间和管控设备间设于边压载舱和底压载舱围成区域内;主甲板艏部下方和主甲板艉部下方均设有控制中心和控制室辅助设备间;主甲板艏部下方还设有前压载舱,主甲板艉部下方还设有后压载舱;主甲板中部段包括上层光伏板和下层光伏板;上层光伏板的外侧面设有耐高温材料层。本发明实现了半潜船的多功能化及自主化,环保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74522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130993.3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IPC: B63H2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船舶海水冷却系统的变频控制系统及船舶装置,包括:PLC控制柜以及与PLC控制柜连接的海水侧信号采集设备和淡水侧信号采集设备;当船舶海水冷却系统运行时,海水侧信号采集设备和淡水侧信号采集设备分别用于采集海水侧信号和淡水侧信号,并将海水侧信号和淡水侧信号传输至PLC控制柜,以对船舶海水冷却系统的海水泵进行变频控制,可以在保证船舶冷却系统足够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海水泵的变频运行,从而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007757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80127.0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热量回收利用循环系统及船舶,涉及船舶工程装备技术领域,包括缸套水换热器、滑油换热器和循环泵;滑油换热器的低温进口与缸套水换热器的高温出口连通,滑油换热器的高温出口与循环泵的入口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用于与热用户连通,以向热用户提供具有设定温度的热介质,热介质经过热用户后,回流至缸套水换热器的低温入口,或,缸套水换热器的高温入口用于与主机缸套水出口连通,缸套水换热器的低温入口与滑油水换热器的高温出口连通,缸套水换热器的高温出口与循环泵的入口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用于与热用户连通。本发明能够对高温滑油和缸套水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以满足船员的日常生活,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