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44977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910843127.2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运输车辆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柔性搬运电动车,包括主车和副车,副车随同主车前后同向行驶;主车包括主车车架、主车驱动系统、主车通讯系统、主车电控系统、主车液压系统,主车车架尾部设有激光测距仪;副车包括副车车架、副车驱动系统、副车通讯系统、副车电控系统、副车液压系统,副车车架首部设有同步反馈仪;主车电控系统通过主车驱动系统与主车液压系统控制主车动作时,激光测距仪结合同步反馈仪的信息确定副车的动作逻辑,由主车通讯系统将动作逻辑指令传递给副车通讯系统后,再由副车电控系统通过副车驱动系统与副车液压系统控制副车实现跟随动作。本发明采用两车跟随激光测距器及两车跟随反馈装置解决了两车行走的同步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80181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610546576.7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IPC: B60K17/04 , B60G17/052 , B62D9/00
Abstract: 一种外置式驱动单元及其应用,包括:外部框架、气源装置、回转机构、平行四边机构、驱动系统以及支撑机构,回转机构、平行四边机构和驱动系统设置于外部框架内,分别与气源装置连接,并通过气源装置提供压缩空气;驱动系统用于驱动外置式驱动单元前进或后退,回转机构和平行四边机构固定于外部框架内,驱动系统悬挂于平行四边机构的下方,回转机构与平行四边机构连接,回转机构用于控制平行四边机构和驱动系统相对于外部框架进行‑15°~90°范围的旋转,平行四边机构用于为驱动系统提供与地面接触的下压力;支撑机构位于外部框架的底部。本发明能够提供驱动力,克服气垫悬浮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实现负载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74497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843127.2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运输车辆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柔性搬运电动车,包括主车和副车,副车随同主车前后同向行驶;主车包括主车车架、主车驱动系统、主车通讯系统、主车电控系统、主车液压系统,主车车架尾部设有激光测距仪;副车包括副车车架、副车驱动系统、副车通讯系统、副车电控系统、副车液压系统,副车车架首部设有同步反馈仪;主车电控系统通过主车驱动系统与主车液压系统控制主车动作时,激光测距仪结合同步反馈仪的信息确定副车的动作逻辑,由主车通讯系统将动作逻辑指令传递给副车通讯系统后,再由副车电控系统通过副车驱动系统与副车液压系统控制副车实现跟随动作。本发明采用两车跟随激光测距器及两车跟随反馈装置解决了两车行走的同步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5362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55818.1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IPC: B65G5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垫运输设备的气路控制系统,包括:气垫片、主供气路模块、以及控制气路模块,其中所述主供气路模块与所述控制气路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所述主供气路模块用于对气垫片进行供气或卸压,所述控制气路模块用于控制主供气路模块的供气压力。本发明采用了基于压力信号的自适应控制方式,增加了气垫运输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地面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震动;且所述气垫运输设备的气路控制系统中的两级保护设计和控制气路模块独立设计,保证了气垫运输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53628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510655818.1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IPC: B65G5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垫运输设备的气路控制系统,包括:气垫片、主供气路模块、以及控制气路模块,其中所述主供气路模块与所述控制气路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所述主供气路模块用于对气垫片进行供气或卸压,所述控制气路模块用于控制主供气路模块的供气压力。本发明采用了基于压力信号的自适应控制方式,增加了气垫运输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地面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震动;且所述气垫运输设备的气路控制系统中的两级保护设计和控制气路模块独立设计,保证了气垫运输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96022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0945768.5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IPC: G01M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气垫悬浮技术进行贮箱晃动试验的系统,其包括水平激励台、气垫、气浮台、转接工装装置、贮箱、第一力传感器、气动离合、激励装置、激励控制系统模块、数据采集系统模块、气浮控制系统模块、第二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水平激励台、气垫安装于气浮台底部,水平激励台与四个气垫相连,气浮台通气后悬浮于水平激励台上部,贮箱通过转接工装装置和四个第二力传感器安装于气浮台上部,激励装置通过气动离合和第一力传感器与气浮台连接等。本发明适用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贮箱晃动试验,操作简单、可靠性强、成本低、结构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5630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34217.7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一维系统仿真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模型使用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液体火箭发动机模型建立步骤:建立液路节流孔模型和气路节流孔模型;使液路节流孔模型等效液体火箭发动机阀门及头部流动特性,使气路节流孔模型等效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流动特性;液体火箭发动机模型运行步骤:通过运行建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模型,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动态计算。本发明采用简单的液路节流孔模型和气路节流孔模型分别等效发动机阀门及头部的流动特性和喷管内流动特性,极大降低了发动机一维建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0311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01066.7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车联动柔性负载承载平台。包括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所述下部组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表面两侧的支撑轮组;所述上部组件包括浮动盘,所述浮动盘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凸型导轨;所述上部组件设置在下部组件上,且凸型导轨设置在支撑轮组的轮沿之间。本发明应用广泛,可实现对大型负重的柔性搬运;浮动盘下底面通过螺栓固定于移动平台上表面,灵活使用,方便拆卸;浮动盘内部含有气撑组件,不受外力时浮动盘自动复位居中;两移动平台发生相对位移时,气撑组件能提供补偿力,修正两车的相对速度;依靠带轮沿的支撑滚轮,浮动盘沿轮沿方向可以前后滑动;依靠内部的激光位移传感器能时时监测浮动盘和底板的相对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0608018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46576.7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IPC: B60K17/04 , B60G17/052 , B62D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04 , B60G17/052 , B60G2202/1522 , B60G2204/40 , B60G2800/91 , B62D9/00
Abstract: 一种外置式驱动单元及其应用,包括:外部框架、气源装置、回转机构、平行四边机构、驱动系统以及支撑机构,回转机构、平行四边机构和驱动系统设置于外部框架内,分别与气源装置连接,并通过气源装置提供压缩空气;驱动系统用于驱动外置式驱动单元前进或后退,回转机构和平行四边机构固定于外部框架内,驱动系统悬挂于平行四边机构的下方,回转机构与平行四边机构连接,回转机构用于控制平行四边机构和驱动系统相对于外部框架进行‑15°~90°范围的旋转,平行四边机构用于为驱动系统提供与地面接触的下压力;支撑机构位于外部框架的底部。本发明能够提供驱动力,克服气垫悬浮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实现负载的移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