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98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36673.X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上海华理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D211/90 , A61K9/20 , C07C227/18 , C07C229/24 , C07B5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冬氨酸左旋氨氯地平原料药、片剂及制备方法。其中门冬氨酸左旋氨氯地平原料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氨氯地平碱、L‑酒石酸和添加剂混合进行拆分反应;使用二氯甲烷、水和碱性水溶液对得到的s‑氨氯地平‑L‑酒石酸盐进行萃取得到左旋氨氯地平;将左旋氨氯地平溶于无水乙醇,加入门冬氨酸和水进行反应;过滤后待滤液冷却,旋干、干燥后即得门冬氨酸左旋氨氯地平原料药。门冬氨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门冬氨酸左旋氨氯地平原料药5‑15份,填充剂31‑63份,崩解剂1‑4份,润滑剂0.5‑2份,二氧化硅0.4‑0.8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门冬氨酸左旋氨氯地平原料药溶解度较好,门冬氨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剂溶出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46310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808008.5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上海华理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IPC: A61K9/36 , A61K9/32 , A61K31/661 , A61K47/38 , A61K47/36 , A61K47/32 , A61K47/10 , A61K47/26 , A61K47/0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EBTP的片剂,包括片芯和薄膜包衣,通过将活性成分EBTP与填充剂、助流剂、崩解剂、润滑剂按特定的方式混合制备得到的含有EBTP的片剂中的片芯,然后通过包衣技术对其进行包衣处理得到片剂。所得片剂外观光洁,硬度较好,片重差异少(≤5%),含量均匀,体外溶出速率快,生物利用度高,而且稳定性好,不易吸潮,稳定储存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包衣处理降低了EBTP活性成分与空气的接触几率,进一步提高了片剂的稳定性。此外,本申请中采用的是干粉直接压片,不必制粒、干燥,具有节能省时,达到保护药物稳定性的效果,工艺操作简单,具有工业自动化程度高等特性,易于商业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4297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808230.5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上海华理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BTP胶囊剂,其活性成分为EBTP,通过将活性成分EBTP与助流剂微粉硅胶、粘合剂微晶纤维素、润滑剂硬酯富马酸钠混合制备得到的EBTP胶囊剂,质量百分含量在44.4%~66.7%,溶出性好,而且EBTP胶囊剂不易吸潮,溶出的稳定性良好,使用寿命在6个月以上。而且通过无水乙醇法制粒,解决了工业生产中可能接触到水分吸湿的问题,达到了活性成分不吸潮目的,而且不必湿法制粒,具有节能省时,保护药物的稳定性,以及工业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977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06108.7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C07D487/04 , A61K31/4985 , A61P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种西格列汀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西格列汀药物共晶1(西格列汀‑CaCl2共晶)按照摩尔比2:1结合而成,分子式为C32H30CaCl2F12N10O2;所述西格列汀药物共晶2(西格列汀‑ZnBr2共晶)按照摩尔比1:1结合而成,分子式为C16H15ZnBr2F6N5O。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两种西格列汀药物共晶均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单晶X‑射线粉末衍射(SCXRD)、差示热量扫描法(DSC)、热重分析仪(TG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西格列汀药物共晶比现有化合物具有一种或多种改进的特性,对未来该药物的优化和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18983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73156.5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C10L1/236 , C10L10/14 , C08F220/18 , C08F222/02 , C08F21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降凝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醇解型三元聚合物柴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降凝剂是由甲基丙烯酸高碳酯、富马酸和苯乙烯三种单体聚合后再与混合高碳醇进行醇解反应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高碳酯‑富马酸混合酯‑苯乙烯三元聚合物。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便宜易得;得到的醇解型三元聚合物柴油降凝剂性能稳定,可有效改善柴油的冷凝点和冷滤点,加剂量少,降凝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94755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278812.6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nventor: 韩生 , 赵志成 , 周嘉伟 , 薛原 , 颜松 , 许广文 , 陈达明 , 连俊 , 刘平 , 廉翔 , 陈红艳 , 蔺华林 , 韩治亚 , 余焓 , 卢德力 , 蒋继波 , 邱丰 , 于飞 , 李原婷 , 祝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L1/106 , C10L1/1208 , C10L1/1983 , C10L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燃性的纳米复合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可燃性的纳米复合降凝剂是纳米石墨烯和聚合物降凝剂的共混物;其中:聚合物降凝剂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降凝剂或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类降凝剂中任意一种或两种。本发明的降凝剂由纳米石墨烯和聚合物降凝剂通过溶剂共混法制备得到;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相比于普通纳米复合降凝剂,本发明的降凝剂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可燃性,对柴油机无污染,无损耗,不会沉积于柴油机底部,并且性能稳定,效果优越。将其应用于0#柴油中,能使0#柴油的冷滤点和冷凝点分别降低11‑16℃和18‑25℃。
-
公开(公告)号:CN1169034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53439.8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C07C205/57 , C07C201/12 , C07C205/60 , C07C205/58 , C07C205/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氟/二氟氧代烯丙基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imgabs0#其中,R1包括苯基或取代苯基,R2为取代苯基,Rf包括单氟或二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加入化合物3、催化剂和氧化剂混合,然后取化合物1或2溶于溶剂后加入,搅拌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的反应液经萃取、分离后得到化合物4,即单氟/二氟氧代烯丙基酯类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imgabs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合成一系列单氟/二氟氧代烯丙基酯类化合物,具有高效、高收率、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189000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710473181.3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20/16 , C08F220/08 , C08F8/14 , C08F6/10 , C08F6/12 , C10L10/16 , C10L1/19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降凝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芳基醇解型三元聚合物柴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降凝剂是由十一烯酸苄酯、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三种单体聚合后再与高碳醇进行酯化反应所得到的三元聚合物。因此,可有效改善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本发明公开的降凝剂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原料便宜易得、加剂量少、性能稳定、降凝效果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78721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879703.5
申请日:2016-10-08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C07F9/653 , B01J31/24 , C07C201/12 , C07C205/45 , C07C45/74 , C07C49/82 , C07B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樟脑衍生的恶唑啉‑氧磷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手性樟脑为骨架,以L‑苯丙氨醇为恶唑啉前体,经过氯化、缩合、环化、还原,接二苯基氯化磷,最终合成了一种新型樟脑衍生的恶唑啉‑氧磷有机小分子催化剂4‑苄基‑2‑((1R,2R,4R)‑2‑二苯基磷氧基‑7,7‑二甲基双环[2.2.1]‑1‑庚基)‑4,5‑二氢恶唑。本发明以樟脑为骨架,利用其易衍生化的特点,结合恶唑啉的催化优势与含磷配体的高效选择性为一体,拓展了樟脑衍生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及恶唑啉的种类,设计合成路线开发新的环境友好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6478720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879283.0
申请日:2016-10-08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C07F9/653 , B01J31/02 , C07C201/12 , C07C205/44 , C07C45/00 , C07C47/273 , C07C4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酮基蒎酸为原料,以L‑缬氨醇为恶唑啉前体,经过氯化、缩合、环化、还原,接二苯基氯化磷,最终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小分子催化剂2((1R,2R,4R)‑2‑二苯基磷氧基‑7,7‑二甲基双环[2.2.1]‑1‑庚基)‑4‑异丙基‑4,5‑二氢恶唑。本发明利用酮基蒎酸稳定的骨架及其易衍生化的特点,结合恶唑啉的催化优势与含磷配体的高效选择性为一体,拓展了酮基蒎酸衍生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及恶唑啉的种类,设计合成路线开发新的环境友好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