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缸装置、发动机和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7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82452.8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停缸装置、发动机和车辆。停缸装置中的配气机构包括转轴、轴套和凸轮。轴套套设于转轴外,凸轮设于轴套上。转轴被配置为能够围绕其轴线旋转。调节机构被配置为能够调节轴套与转轴的相对位置,而使轴套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停缸装置被配置为具有工作状态和停缸状态。轴套位于锁止位置,停缸装置处于工作状态,轴套与转轴相锁止,凸轮能够在转轴的带动下旋转,以使气门打开或关闭。轴套位于解锁位置,停缸装置处于停缸状态,轴套与转轴相解锁而能够发生相对旋转,凸轮静止以使气门保持关闭。本申请提供的停缸装置,能够借助于简单结构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轴套与转轴之间的运动关系,实现停缸装置的状态切换。

    油底壳结构、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26696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01822.0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结构、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和车辆,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具有储油腔;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油底壳本体中,且所述隔板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储油腔分隔形成上储油腔和下储油腔;连通控制阀,所述连通控制阀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且与所述上储油腔以及所述下储油腔连通;所述连通控制阀被配置为:当所述上储油腔的润滑油温度不小于开启温度值时,所述连通控制阀打开,当所述上储油腔的润滑油温度小于开启温度值时,所述连通控制阀关闭。本发明能够对油底壳中润滑油中的水分进行去除,从而保证机油的使用性能,抑制机油的氧化和变质。

    发动机排气气门组件、参数校核方法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8148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68653.9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发动机排气气门组件、参数校核方法及发动机,该发动机排气气门组件包括气门和泄压阀,将该发动机排气气门组件装配在发动机的缸盖内时,当发动机发生爆震或爆轰时,气缸内的气压快速升高,此时会驱动阀芯向远离密封凸环的方向移动,直至泄压通道与气缸连通,此时,气缸内的气体会通过泄压通道排入缸盖的排气通道内,进而从排气通道排出。此时,气缸内的压力逐渐减小,进而弹性件会驱动阀芯向靠近密封凸环的方向移动,直至阀芯穿设于密封凸环,此时泄压通道和气缸之间封闭,最终实现气缸内气压的正常。该组件可以及时解决发动机免受压力急剧增加,超过限值而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破坏的问题。

    一种压缩比调节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005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128637.5

    申请日:2021-09-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缩比调节装置,其包括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以及连杆,第一活塞上设置有容纳腔,将第二活塞部分伸入容纳腔内,且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的内壁滑动配合;将连杆设置在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的一侧,且将连杆连接于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能够移动,从而带动连杆移动,进而调节了连杆和第一活塞之间的距离,调节了压缩比。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比调节装置,采用双活塞结构,且将第二活塞部分伸入到第一活塞的容纳腔内,减小了第二活塞占用空间大小,降低了发动机内部空间布置难度,调节第一活塞和连杆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压缩比,响应速度快,适用于发动机转速变化剧烈的情况,而且在此期间压缩比的变化可以控制。

    一种氢发动机曲通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489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45890.2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发动机曲通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气缸盖本体、燃烧室、缸体、油底壳、油气分离器、可控气体循环组件、增压器、第一、第二控制阀组件及空气滤清器;燃烧室与缸体接触连接;缸体的回油道与气缸盖本体的回油道连通,气缸盖本体的回油道与油气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油气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油底壳连通;油气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与可控气体循环组件的入口连接;可控气体循环组件的出口通过第一控制阀组件,或者通过增压器、第二控制阀组件与气缸盖本体的进气道连通;气缸盖本体的进气道与燃烧室的入口连通;空气滤清器的出口与缸体连通。本方案降低了水聚集导致缸体内机油乳化的风险。

    发动机气门驱动装置及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774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90144.6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门驱动装置及车辆,发动机气门驱动装置包括能够围绕摇臂轴转动的摇臂、传动单元、离合单元、驱动件及控制单元。所述摇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气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传动单元和离合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单元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部运动。所述离合单元包括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离合单元在所述分离位置和所述结合位置之间切换。在离合单元处于结合位置时,驱动件能够驱动摇臂围绕摇臂轴摆动而驱动气门,实现发动机停缸,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消耗率,且结构简单,能够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释放使用空间。

    一种车辆内燃机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196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635599.0

    申请日:2022-0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车辆内燃机热管理系统及方法,适用于以柴油、天然气等为燃料的重负荷内燃机。通过应用电子球阀节温器、电子水泵以及调速水泵,可以实现内燃机的温度和流量的精确管控,实现快速暖机,低负荷高水温提高油温,降低摩擦功,高负荷降低水温,优化燃烧,改善系统冷却避免过热,同时兼顾高温保护工况,降低过热失效的风险;针对应用液力缓速器的内燃机,在现有机型原理不改动的情况下,通过应用电子分流阀,兼顾液力缓速器的冷却和热量回收,且在液力缓速器不工作的情况下,关闭电子分流阀,使液力缓速器短路,保证系统压损最低,流量分配更合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