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944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56372.0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PWM变频系统的模型预测功率动态补偿控制方法,包括:在整流‑逆变双侧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利用当前时刻输入电压矢量和输入电流矢量计算下一时刻功率预测值;结合滚动优化下的预测电流和ESO优化估计原理,通过滚动预测k+2时刻的电流值,得到k+2时刻母线电压的预测值;在母线电压跟踪估计的基础上,根据双侧瞬时能量平衡原理,建立能量流动平衡方程,计算整流侧超前预测的功率补偿量,进行前馈修正。本发明能够抑制负载突变及系统扰动所导致的母线电压波动问题,实现双侧控制性能的协调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294488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24850.X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F26B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风烘干设备风道组件,属于热风烘干技术领域。该组件包括进风口、多级不等距阶梯、风道外壁及出风烘干平面,烘干机械风道组件采用倾斜多梯度设计,由多级不等距阶梯构成,其结构简单可靠,适用于热风烘干的湿热环境,可实现烘干热风从水平方向进入烘干机械风道组件,并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烘干机械风道组件具有模块化特征,可根据生产需要和不同烘干机器的设计需求,单独使用或多个组合使用。该发明采用倾斜不等距多梯度设计,可实现烘干热风从水平方向进入烘干机械风道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能够有效提高烘干机的整体烘干效果和单位时间产出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448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24849.7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的高效烘干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加热烘干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物料传送带、双层风道、热风通道、换热器、变频风机、余热回收系统及控制系统,热风循环系统内部采用多条独立的热风通道,每条热风通道竖直方向连接不同传送带的供气区,且在相连接的两个供气区之间安装有换热器和变频风机,收集管道会在各个通道的末端,对完成干燥后热风进行收集。热风进入收集管道,经余热回收系统的多层脱水板脱水作用后,会重新循环加热进入进气管道。该发明可实现热风的循环利用,有效降低烘干成本,提高烘干效率加快烘干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80211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1106314.9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轧制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优化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AGWO‑BP),基于数据驱动,对热连轧精轧入口温度的预测方法。从现场获取大量的数据构建基于板坯全长的精轧入口温度预测数据集,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搭建精轧入口温度预测模型,再使用混沌Tent序列初始化灰狼种群得到AGWO‑BP预测模型,利用已轧板坯相关数据,预测下一块钢表面全长的精轧入口温度。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实现板坯表面全长的热连轧精轧入口温度的高精度预测,应用在热连轧精轧入口温度的预测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02460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32913.8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炉卷轧机带钢头部位置跟踪方法,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在炉卷轧机和卷取机之间的不同位置安装两个热金属检测器,在炉卷轧机咬入以后,开始启动带钢头部位置跟踪计算,并利用热金属检测器上升沿信号对带钢头部跟踪位置进行修正,当带钢头部经过第二个热金属检测器并触发上升沿信号时,对前滑值进行修正计算,然后利用修正后的前滑值完成后续的头部跟踪计算,最后通过修正后的前滑值对前滑计算模型进行自学习修正。本发明硬件投资少,效果明显,保证了炉卷轧机带钢头部跟踪精度,有效提高了炉卷轧机穿带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2195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244718.8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D26/031 , B21D3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钢非闭口件的组织性能一体化调控装置及工艺,属于钢结构制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加热成型模具和冷却模具,加热成型模具和冷却模具分别包括压紧固定装置、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连接,通过压紧固定装置压紧,在加热成型模具的上模及下模内部,分别设置凹槽,内置感应加热线圈。在冷却模具的上模及下模内部,分别设置冷却水管道。该工艺通过高压惰性气体作用于热态金属钢板表面,迫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本装置用于钢板气压胀形过程,减小加热过程的氧化及成形过程的成形力。本发明适用于包括高强钢在内的金属钢板的成形过程,适用于复杂截面形状的非闭口件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06930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264197.9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轧钢生产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提高贝氏体钢轧后冷却温度精度的方法,主要应用在中厚板生产线上。具体工艺过程是:精轧完后厚度范围6~80mm的钢板,由传输辊道输送到轧后冷却区域,将温度720~900℃的钢板快速冷却至250~600℃,冷却完成后钢板通过矫直机输送至冷床。本发明采用贝氏体钢高、中、低温冷却过程变换热系数方法,解决传统单一换热系数精度差问题。本发明采用静态模型表按水温分区方法,换热系数实时适应水温及季节变化解决命中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前馈动态模型引入开冷温度波动提前修正换热系数方法,解决轧制温度波动对冷却精度的影响。采用本发明,贝氏体钢轧后冷却模型控制温度精度98%命中±10℃,不受季节影响直接或第二块命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637020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0437962.1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属于带钢板形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入自适应变异的PSO‑BP神经网络带钢凸度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通过实际数据对板形预测模型进行实时修正,满足轧机板形模型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需要建立轧制过程的一个准确模型,只需要确定输入、输出即可,通过修改预测算法以及控制参数,将自适应变异用于PSO‑BP算法,既可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又可实现带钢凸度的准确预测,满足轧制现场要求,更加精确地进行板形预测以提高板形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328980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710569347.1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芯电缆非侵入式电流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所述方法采用磁阻传感器测量多芯导线周围磁场的切向分量与径向分量,通过毕奥萨伐定律对所得磁场的切向分量与径向分量进行分析,得到多芯电缆内导线的位置坐标与相应坐标对应导线所承载的电流值,并进一步通过误差估计和磁场强度补偿,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本发明的多芯电缆非侵入式电流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实现了对多芯电缆周围磁场的检测与所带电流的非侵入式测量,提高了对多芯电缆的电流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68462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96677.4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采用信号-图像转换的方法,将轴承的一维振动信号转化为二维灰度图,降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复杂度。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机轴承故障数据集,将故障数据集中的一维轴承故障信号转换为二维故障信号灰度图,得到训练集图像;根据得到的训练集图像,通过二维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故障诊断模型;获取现场的一维轴承振动信号,将一维轴承振动信号转换为二维现场信号灰度图;将二维现场信号灰度图输入训练好的故障诊断模型,由训练故障诊断模型输出各故障类别归属权重,根据输出的各故障类别归属权重,确定当前轴承的故障类别。本发明适用于电机轴承故障诊断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