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546968U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21384388.6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存隧道扩建的双层隧道,现存隧道扩建的双层隧道包括上层隧道、锁脚装置和下层隧道。上层隧道包括第一仰拱、检修道、由内到外设置的洞壁、上层隧道的二次衬砌结构和上层隧道的初期支护结构,锁脚装置包括斜向桩、腰梁和临时支撑,下层隧道包括侧向支护、侧墙、中隔板和第二仰拱。开挖下层隧道时,保留上层隧道第一仰拱脚以下的部分土方。通过将上层隧道的检修道调整为下层隧道的防撞墙,保证下层隧道的车行道宽度,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将上层隧道的通行能力提升0.6~1.0倍。
-
公开(公告)号:CN217027168U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20977174.9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双排钢板桩的围堰结构,包括两排钢板桩、支撑系统和附属系统,支撑系统包括有第一拉杆和套管,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排钢板桩,套管套设于第一拉杆上,附属系统包括有两个第一外腰梁和两个内腰梁,两个第一外腰梁安装于第一拉杆的两端,两个第一外腰梁分别与两排钢板桩的相背离的一侧抵接,两个内腰梁安装于第一拉杆的两端,两个内腰梁分别与两排钢板桩的相向的一侧抵接,套管设置于两个内腰梁之间,套管的两端可与两个内腰梁抵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双排钢板桩的围堰结构,能承受拉力,抵抗钢板桩向外侧的位移,又能承受压力,抵抗钢板桩向内侧的位移,具有施工方便快捷、结构简单和重复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3681667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1640850.5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行桥,采用钢箱反梁结构,人行桥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其中第一区域设置在桥面的两侧;第二区域设置在桥面的中央;第三区域设置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第三区域倾斜设置。此人行桥,采用钢箱反梁结构,中部高两侧低,其中第一区域设置在桥面的两侧,可满足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需求,第二区域设置在桥面的中央,高度高于第一区域,能够满足行人的观光需求,第三区域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即钢箱反梁结构的腹板位置,第三区域布置绿化、休憩和灯光设施等,不会占用通行区域,并且能够提高桥梁的景观性,如此,使得人行桥的功能性更加丰富,能够满足行人的不同需求,此实用新型用于人行桥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10151752U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20461330.9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钢顶撑,其包括支撑钢管、固定螺栓和两根钢围檩,围护结构的两相对侧上均安装有牛腿,两根钢围檩分别安装在两侧的牛腿上,所述钢围檩上设有多个定位螺孔,所述固定螺栓贯穿定位螺孔并插入围护结构中固定,所述支撑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两钢围檩相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钢围檩放置在牛腿上,并用固定螺栓连接钢围檩与围护结构,使钢围檩不仅可以承受来自围护结构的压力,还能承受拉力,整体的钢支撑结构更稳定。使用本实用新型能缩短工期,且由于钢构件可重复利用,因而降低了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9052956U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21141356.7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横向道路包括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匝道桥在下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匝道桥在上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两条匝道桥的平面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横向道路上存在立交结构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在进出口的布置上进行优化,可以避免十字路口交通冲突和地面交通在进出口处的压力。这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匝道桥对大面积净空的要求,拉开了匝道桥结构与周围建筑的距离避免噪音和震动的影响。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08830074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21141362.2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隧相接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匝道桥、纵道和隧道。纵道与横向道路相交形成丁字交叉口,隧道位于横向道路的右端。横向道路上设有分隔带并划分出主道和两条辅道,匝道桥连接主道与隧道并在主道上形成端口,匝道桥和主道均为双向车道。匝道桥下设有掉头口,分隔带由丁字交叉口左侧形成始端延伸到掉头口。针对横向道路上有两个丁字交叉口的情况,适当地设置两条辅道路段上为单向行驶或双向行驶。这种桥隧相接立交结构,实现近程交通的便捷通行,同时保证了远行交通的顺畅不会发生滞行排队等情况,避免交叉口车流对来自隧道车辆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此实用新型用于道路建设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05741824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3626.7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1C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表排水系统,用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路面和绿化带,绿化带断面呈“U”形,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具有横坡,路面具有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路床、基层和面层,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本实用新型中绿化带在路面的一侧形成集水洼地,路面边界处设置第一压条,可让路面上的雨水沿横坡快速进入绿化带,同时防止绿化带中的水横向进入路面,实现雨水对于地下水位的补充,本实用新型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建设上的体现,本方案简单、易行、实用、成本低,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741805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512390.5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1C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用于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包括设在车行道一侧的人行道,人行道在远离车行道的一侧设有若干立柱,立柱沿人行道纵向依次排列,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信息板,信息板在交叉口位置断开形成可供人们通过的间隙,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遮盖住人行道的遮阳棚。本技术方案取消宽度较窄的行道树或侧绿化带,增大人行道的空间,保留路灯,在满足人行道的基本需求即供行人步行之外,增加了信息板、遮阳棚等设施,不仅提升了舒适性,而且与时代的进步紧密联系,通过信息板了解信息。其可使舒适性大大提高,使人行道成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在解决舒适性和精神享受的同时,解决了路面结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8712915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061737.7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桩钻头,包括钻头本体,其呈圆管状;固定叶片,其固定安装在钻头本体的外侧;活动叶片,其通过单向铰链铰接在钻头本体的内侧,钻头本体正向旋转能够使活动叶片收缩,钻头本体反向旋转能够使活动叶片伸展;注浆管,其内嵌在钻头本体中,注浆管的端部从钻头本体的端部露出。本实用新型通过管状的钻头本体能够施工管状桩体,而且通过改变钻头本体的旋转方向,可以控制内部的活动叶片进行收缩或伸展,从而实现实心桩和空心桩的过渡,一次成桩。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16339469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2457909.8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桩桩帽结构,包括定位环、管桩、限位器和填充组件。其中,定位环用于置入地基中;管桩,用于穿过定位环,地基于管桩和定位环的上方形成有填充腔;限位器,用于设在管桩的顶部,管桩通过限位器与定位环抵接或连接;填充组件,用于设在填充腔中。施工时,将定位环直接压入地基中,该挤土压入的方式可增加地基的承载力,有利于抵抗后期的地基沉降。同时,定位环可对管桩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实现快速、准确安装。利用定位环和管桩的依次压入即可在管桩的顶部形成有填充腔,无需开挖表层土即可在管桩的顶部即填充腔中放置填充组件,从而形成土拱效果,减少路面沉降。此外,定位环和限位器起到约束管桩的作用,避免管桩倾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