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72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71872.2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用于建造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地基施工准备、预制支承件及桩帽盖板预制施工;固化土层施工,对地基表层设定深度范围固化获得固化土层;预制支承件施工,就地固化土施工完成后设定时间内,测量预制支承件的位置,将预制支承件布置在固化土层;刚性桩施工准备,固化土层施工后设定时间,固化土层达到设定指标时,清理预制支承件中的土方,重新对刚性桩位置测量放样;刚性桩施工,将预制的桩本体从预制支承件插入软土地基,桩本体的桩底进入地基的设定土层或设定深度;清理预制支承件和桩头,桩本体的桩头低于预制支承件的内环支承结构的工作面;安装预制的桩帽盖板;路基填土施工。

    一种评估城市地下道路交织区通行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4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03140.1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城市地下道路交织区通行能力的方法,基于城市地下道路实测车辆轨迹数据改进交通行为仿真模型,并移植至SUMO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及有效性验证。随后基于改进模型的仿真实验,提出了适用于各类场景的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开展相关仿真实验,构建了典型工况的城市地下道路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应用模型,适用于多种场景下的通行能力快速计算应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SUMO仿真的城市地下道路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以及构建的城市地下道路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应用模型,可用以快速确定不同工况下的通行能力,同时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为多种工况下的地下道路交织区交通组织设计及控制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种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929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28627.6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及其施工方法,单洞隧道扩建的双洞隧道包括上层既有隧道、锁脚装置和下层新建隧道。上层既有隧道包括第一仰拱、检修道、由内到外设置的洞壁、上层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和初期支护结构,锁脚装置包括斜向桩、腰梁和临时支撑,下层新建隧道包括侧向支护、侧墙、中隔板和第二仰拱,其中,斜向桩在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竖直方向多排设置,各排斜向桩沿着上层既有隧道的单侧的仰角为30~60°。下层新建隧道总宽小于上层既有隧道总宽。通过将上层既有隧道的检修道调整为下层新建隧道的防撞墙,保证下层新建隧道的车行道宽度,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将上层既有隧道的通行能力提升0.6~1.0倍。

    一种遮挡落石的道路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22997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571454.9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挡落石的道路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于道路防护领域,遮挡落石的道路防护结构包括挡土墙,挡土墙设在道路靠近山体侧;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顶部支撑防护结构与挡土墙的顶部连接,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遮挡在道路上方。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挡土墙步骤,在道路靠近山体侧施工挡土墙,挡土墙顶部预设连接结构;施工支撑结构步骤,在道路远离山体侧施工支撑结构;施工顶部支撑防护结构步骤,在挡土墙的连接结构和支撑结构之间施工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顶部支撑防护结构遮挡在道路上方。该技术方案防护落石能力强、结构简单,施工成本和工程费用不高,在落石防护区特别是景观要求高的城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0764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0374705.9

    申请日:2016-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机动车道侧土体至路床底标高线,铺设排水管道;靠绿化带侧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的底部折叠压入路床下;铺设路床和基层至设计标高形成路基,布设接入排水管道的收水管;将防水土工布顶部折叠到路基顶面,沿路基边缘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铺设路面结构层形成路面,路面具有向绿化带侧倾斜的横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修建收水口;绿化带填土,植树、植草,绿化带断面呈“U”形,所述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一种带扩大头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2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1635753.5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扩大头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柔性垫、环管型承载件、圆型承载件、表层连续的固化层以及间隔设置的刚性桩,环管型承载件的一端与刚性桩之间通过柔性垫连接,圆型承载件封堵环管型承载件的另一端,环管型承载件的直径与刚性桩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在3~6,环管型承载件以及柔性垫均处于固化层,圆型承载件持平固化层,固化层上方设置有填土层,环管型承载件包括环管和至少三片隔片,多片隔片的一端连接环管,另一端相交于环管的中心且将环管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三份。本发明的复合地基,通过对桩结构进行优化以增大桩间距、协调刚性桩与桩间土沉降、降低成本,应用于道路软基处理时,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桩帽脱空。

    轻质土高填路基的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390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196448.4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土高填路基的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轻质土高填路基的防护结构包括:轻质土路基主体,其顶部设置有路面结构;防撞护栏,设置于路面结构的侧部;挂网喷砼结构,设置于轻质土路基主体的边坡的坡面上,挂网喷砼结构包括坡面挂网与喷砼层,轻质土路基主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间隔埋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型钢,挂网喷砼结构与型钢之间设置有刚性连接结构,型钢与坡面挂网通过刚性连接结构相连接;预埋钢筋网,埋设于轻质土路基主体的内部。采用上述的结构,有利于缩短轻质土高填路基的工期并降低轻质土高填路基的工程费用,同时有利于提高轻质土高填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076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74705.9

    申请日:2016-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E01C11/00 A01G2/00 E01C11/224 E03F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机动车道侧土体至路床底标高线,铺设排水管道;靠绿化带侧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的底部折叠压入路床下;铺设路床和基层至设计标高形成路基,布设接入排水管道的收水管;将防水土工布顶部折叠到路基顶面,沿路基边缘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铺设路面结构层形成路面,路面具有向绿化带侧倾斜的横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修建收水口;绿化带填土,植树、植草,绿化带断面呈“U”形,所述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一种间接转换枢纽互通立交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8466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53417.X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转换枢纽互通立交结构,包括主线高速快速路、被交高快速路;主线高速快速路通过第一单点立交连接主匝道连通被交高快速路;以及沿第一通行方向,主线高速快速路通过第二半直连匝道连通第一单点立交连接主匝道,沿第二通行方向,主线高速快速路通过第一直连匝道、第一分岔匝道连通第一单点立交连接主匝道,且第一分岔匝道由第一直连匝道分岔而成,以消除第二半直连匝道、第一直连匝道和第一分岔匝道的交织。通过将第一直连匝道进行分岔而形成第一分岔匝道,从而改变第一直连匝道与第二半直连匝道的单点互通立交交通流的空间位置,提前分流可能发生交织的交通流,从而减少交织,使不同方向车流各行其道、顺畅安全通行。

    一种套管型钻头及复合桩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549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31303.X

    申请日:2022-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型钻头及复合桩基施工方法,套管型钻头包括圆管状的钻头本体,钻头本体的内径大于芯桩的直径;叶片,叶片焊接在钻头本体上,叶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均在钻头本体的外侧圆周阵列排布,叶片成对设置且各对叶片沿钻头本体的形体方向错开;送浆管,送浆管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钻头本体的侧壁;喷浆口,其位于送浆管底部,包括外喷浆口和内喷浆口。本发明通过先施工芯桩,再在其外表面施工水泥桩的方式进行复合桩基的施工,改变了传统的施工工法,无需赶在水泥搅拌桩凝固前再施工芯桩,简化了施工流程、降低水泥用量,节省投资并降低了施工要求。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