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4007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69533.6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0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30/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辐射环境下预测微系统互连产品的信号传输能力的方法,涉及电子工程、辐射影响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微系统器件在辐射环境下信号完整性受到影响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器件在辐射作用下的响应进行系统化分析与建模,以有效评估和预测各种微系统器件在辐射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这将有助于提升微系统器件在辐射环境中的可靠性,确保其在关键应用中的正常运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1189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79151.5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IPC: C07D319/12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化学技术领域的一种通过聚乳酸废料裂解合成丙交酯的方法,其通过将聚乳酸转化为短链乳酸齐聚物,再利用氨基醇/酸性催化体系进行分子内脱水环化,最终合成丙交酯。本方法合成的丙交酯经过精制化学纯度可达到99.8%,光学纯度可达到99.5%,可再次用于聚乳酸开环聚合。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不再依赖于昂贵的乳酸原料,而是充分利用了聚乳酸废料,实现了塑料废弃物的绿色回收,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还为丙交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87078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71517.X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5K9/00
Abstract: 一种具有宽吸波频带、耐高温的堆叠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在聚乙烯基层上通过光刻方法制备第一金属导电层;然后使用旋涂法在第一金属导电层上制备第一聚酰胺介质层;在第一聚酰胺介质层上通过光刻方法制备第二金属导电层,使用旋涂法在第二金属导电层上制备第二聚酰胺介质层,然后在第二聚酰胺介质层上制备第三金属导电层,使用旋涂法在第三金属导电层上制备第三聚酰胺介质层,第一金属导电层到第三金属导电层中上一层的电导率大于下一层的电导率;使用旋涂法在聚酰胺介质层上制备聚酰亚胺保护层。本发明制备的薄膜结构防护效果更佳,提高了吸波薄膜的耐高温性能及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91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77328.3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MXene/AgNW图案化吸波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将CNF溶液、Ti3C2Tx‑MXene的去离子水分散体、AgNW在去离子水中的分散体依次经过真空抽滤,组装完成后经后处理,得到自下而上分别为CNF层、MXene层和AgNW层的薄膜;步骤二、通过激光烧蚀的方法对AgNW层进行图案化处理,所述图案为周期性图案;步骤三、然后在图案化处理后的薄膜上过滤CNF溶液,过滤完全后经后处理得到最终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CNF层、MXene层、AgNW层和CNF层。本发明通过MXene与AgNw独立成层的方法,能够解决直接掺杂带来的导电性能下降问题。通过激光烧蚀技术,对薄膜进行图案化加工,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吸波能力。通过在薄膜上下表面增加纳米纤维素(CNF)层的方法,能够提高薄膜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08965.2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2 , G06F18/27 , G06F18/15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N3/04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的仪表放大器电离总剂量效应预测方法,包括:通过实验获取仪表放大器电离总剂量效应的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将归一化后的实验数据处理成能够输入LSTM的时序序列;通过Attention机制,将时序序列中的向量乘对应不同的参数矩阵后输入到LSTM中,通过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对输入数据进行筛选;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来确定LSTM的隐藏层中最佳神经元数量和训练轮数;加入dropout机制层来避免过拟合问题;神经网络训练完成后,通过决定系数R2对模型进行评估;利用达到精度需求的LSTM模型进行总剂量辐照衰退数据外推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2440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02049.3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abVIEW和神经网络的器件伏安特性测试方法,利用数字源表对器件伏安特性测试进行供电,通过LabVIEW虚拟仪器对所述数字源表实现自动化控制并实时读取数字源表的测试数据;建立LabVIEW与Python之间的通信,在测试过程中通过Python来调用已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器件的伏安特性进行实时预测,将预测数据与测试数据相对比,筛选出测试中的异常数据;其中,所述预测数据与测试数据在LabVIEW中以图像形式展现。本发明实现了对所有硬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图形化显示实时测试结果,并实现通过预测数据与测试数据比对来发现测试中的异常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59552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305322.1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系统三维互连结构传输高频信号的总剂量效应建模方法,通过建立互连结构等效电路模型,优化电路参数使得互连结构与等效电路具有相同的散射参数,通过研究总剂量效应对该结构中敏感区域的影响,将总剂量效应对互连结构的影响转为等效电路中具体参数的变化,构建总剂量效应中的剂量与等效电路中电路参数的函数关系,由此构建出总剂量效应模型,实现了总剂量效应对互连结构性能传输影响的快速建模,输出结果和联合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6976278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38014.7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30/398 , G06F30/367 , G06F30/394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F11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互连结构工作温度及电流密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封装领域,充分利用历史实验和有限元仿真数据,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得到输入(焊点高度、焊盘直径、通电电流)到输出(焊点处电流密度/工作温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具体为设计一种互连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不同参数下几十组工作温度和电流密度的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构造并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好的模型在给定输入下可预测出电流密度和工作温度。本发明方法成本低且耗时短,同时随着实验以及仿真数据的增多,模型会学习到更多数据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强大,预测也将会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602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49057.3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K35/747 , A61P37/02 , A23L33/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灭活发酵乳杆菌grx08在制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食品或药物中的应用。热灭活发酵乳杆菌grx08能够恢复大鼠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蛋白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调节炎症反应;恢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体液免疫;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调节细胞免疫;同时,恢复大鼠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恢复大鼠肠道紧密连接性。热灭活发酵乳杆菌grx08相较于发酵乳杆菌grx08活菌,稳定性更强,适用于制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食品或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57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05326.X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器件的单粒子硬错误鉴别方法,基于TCAD的仿真平台,针对功率器件建立电学模型和单粒子模型,在不同的重离子辐照条件、不同的入射位置以及不同偏置条件下,对功率器件发生的单粒子硬错误进行鉴别;并对SEB和SEGR两种破坏性的瞬态过程通过程序跟踪某些重要电参量随时间的演变过程,更有针对性对功率器件单粒子硬错误的机理进一步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器件发生SEB及SEGR两种单粒子硬错误的鉴别方法,能够鉴别出在固定条件下功率器件发生哪种单粒子硬错误,是一种快速、耗时少、经济的鉴别方法,能够为功率器件在航天型号工程中的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