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处理工艺的燃气消耗核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2222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85528.3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处理工艺的燃气消耗核算方法,属于能耗核算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物料跟踪系统的燃气消耗统计信息,确定每块钢板的燃气消耗量;依据确定的每块钢板的燃气消耗量,建立钢板燃气消耗数据样本库;对钢板燃气消耗数据样本库中的燃气消耗量进行特征值计算,得到不同品规钢板的燃气消耗标准值;依据不同品规钢板的燃气消耗标准值对钢板装炉加热段进行燃气消耗评估,得到燃气消耗评估结果。采用本发明,有助于准确评估和控制单块钢板的燃气消耗。

    一种引入自适应优化算法的AGC缸性能参数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932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127342.X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入自适应优化算法的AGC缸性能参数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影响AGC缸性能的特征参数;计算轧机辊缝和AGC缸响应速度;计算出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对轧机辊缝及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进行评价,分级输出报警;计算出轧机操作侧AGC缸响应速度和传动侧AGC缸响应速度的偏差,对AGC缸响应速度及轧机操作侧AGC缸响应速度和传动侧AGC缸响应速度的偏差进行评价,分级输出报警。本发明通过在线采集AGC缸参数,实时分析AGC缸工作状态,并对AGC缸当前性能进行评估,实现历史性能状态及发展趋势分析,故障隐患预警,及时提醒维护人员进行检查,在减少甚至消除AGC缸故障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一种用于热轧二级系统并行的第二代通信网关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079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1164674.1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热轧二级系统并行的第二代通信网关确定方法,属于热轧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由MRS和NGS组成的网关系统,其中,MRS和NGS分别表示电文中转服务器和网关服务器;将MRS的其中一块网卡设置为MSC的IP地址后接入老L2交换机,用来模拟MSC与L1通讯;其中,MSC表示老L2服务器,L1表示基础自动化系统,L2表示过程控制系统;将NGS的其中一块网卡设置为L1所有IP地址后接入新交换机,用来模拟L1与MSC和PCS通讯;其中,PCS表示新L2服务器;MRS和NGS直连;在MRS配置电文中转功能,在NGS上配置MSC和PCS切换功能。采用本发明,能够在不修改原有L1和L2任何网络配置和程序的情况下实现新、老L2的并行运行。

    一种面向热轧设备工艺精度评价模型的权重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078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14722.6

    申请日:2023-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热轧设备工艺精度评价模型的权重确定方法,属于热轧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热轧设备工艺精度层次分析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确定层次分析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应用熵值法结合热轧设备工艺精度评价模型指标特征值确定层次分析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将各评价指标对设备工艺精度影响重要程度划分等级。采用本发明,能够为热轧产线设备故障溯源提供先后顺序参考,提高故障排查效率。

    一种基于油膜力的热轧带钢油膜厚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30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243272.X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油膜力的热轧带钢油膜厚度计算方法,属于热轧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制定油膜测试方案,确定升速步长;轧机零调完成后,辊缝保持零点位置不变情况下,轧机升速进行油膜测试,采集工作辊转速和轧制力实测值;通过实测工作辊转速、工作辊和支撑辊直径计算支撑辊转速,实测轧制力与零调压力之差来计算油膜力;最后分机架整理出在不同支撑辊转速步长下对应的油膜力分段数据;生产应用中需根据实际支撑辊转速和上述油膜测试数据采用线性插值计算出油膜力;最后由油膜力和轧机刚度计算出油膜厚度用于补偿辊缝。该方法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带钢加减速阶段厚差波动有效减少,厚度同板差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基于横纵温差的双相钢板带均质化挂卷及控冷调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488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15878.9

    申请日:2023-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横纵温差的双相钢板带均质化挂卷及控冷调质方法,属于板带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双相钢轧制产线层冷段和卷取段布置检测装置,包括卷取前温度检测装置、卷筒温度检测装置及钢卷外部测温装置。该方法开始生产前,输入层冷目标温度、层冷允许温差、相变温度与相变允许温差、卷取温度;执行生产并采集双相钢生产过程的温度数据,然后进行双相钢板带层冷效果分析,基于层冷后的横纵温差,判定双相钢板带层冷效果及卷取前板带非均质影响程度,对存在均质化相变处理需求的钢卷,制定挂卷策略。该方法具有通用性,能够根本上解决板带换热所带来的非均质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种中厚板轧制规程样本库自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16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08465.6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厚板轧制规程样本库自修正方法,属于轧钢自动控制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轧钢坯与轧制规程设定相关的PDI数据和轧制规程参数的预设定值;在待轧钢坯进入加热炉之后,基于获取的PDI数据和轧制规程参数的预设定值,选用待轧钢坯关键参数在满足工艺要求和轧制条件的前提下在样本库中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样本解的轧制规程修正策略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将通过可行性判断的样本解的轧制规程修正策略应用到轧制规程修正画面并更新轧制规程设定;基于轧后钢板数据对轧制质量进行数字化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优秀样本的评定依据,将优秀样本补充到样本库中,完成对样本库的更新。采用本发明,能够对轧制规程进行自修正。

    一种基于炉区多参权重的热轧板坯加热炉温度设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34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55445.4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炉区多参权重的热轧板坯加热炉温度设定方法,包括:获取炉区指标数据;基于获取的炉区指标数据,进行炉区指标权重分配,得到各指标对应的综合权重,并基于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出热轧板坯加热炉设定温度;按照计算出的设定温度设定炉区温度,执行钢坯加热处理工艺;并在钢坯加热处理工艺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测炉内温度,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炉温。本发明的热轧板坯加热炉温度设定方法具有通用性,适用于多种布局类型的加热炉,只需对相关关键参数进行采集分析,便能够获得适用于炉内大部分钢坯加热的炉温参数,有效地提升了加热炉的加热效果并发挥机组能力。

    一种基于热轧轧机的窜辊设备工艺精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598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3967.X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轧轧机的窜辊设备工艺精度评价方法,属于热轧方向轧机窜辊精度控制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分别确定窜辊上辊、下辊位置偏差;分别确定窜辊上辊、下辊位置保持;分别确定窜辊上辊、下辊入出口偏差;分别确定窜辊上辊、下辊咬钢冲击波动;采用三级评分体系,对确定的窜辊上辊位置偏差、下辊位置偏差、上辊位置保持、下辊位置保持、上辊入出口偏差、下辊入出口偏差、上辊咬钢冲击波动和下辊咬钢冲击波动这八个指标分别进行评分,根据得到的各指标评分结果,确定轧机窜辊的运行精度综合评分。采用本发明,能够实时判断轧机窜辊的运行精度和运行效果。

    一种热轧工作辊上机选择方法及轧辊上机专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824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0410498.3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轧工作辊上机选择方法及上机选择专家系统,属于轧制控制领域。所述上机选择方法得到现场轧制产品的五种品规属性的类别;预设参考轧制计划及对应的轧辊需求,并分析参考轧制计划中五个品规属性类别相对于全部品规属性类别的存在状态;根据自适应系数计算各类别对参考轧制计划特性的贡献度,再计算目标轧制计划与参考轧制计划之间的特性差异度,确定目标轧辊需求,选出所有符合目标轧制计划的轧辊,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对优先级最低的轧辊状态进行评价,计算目标轧制计划与轧辊的匹配度并与阈值比较;若不匹配,则修正自适应系数,重新计算贡献度;否则获得上机选择结果。本发明实现了轧辊资源的合理分配及自动推送,省去了人工挑选轧辊的过程,减小了轧辊消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