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0346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99092.0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G65/337 , C08G65/333 , A61K41/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碘修饰的氟硼二吡咯类衍生物,该氟硼二吡咯类衍生物以氟硼二吡咯为母核,通过缩合反应延长了氟硼二吡咯的共轭体系,并在末端引入亲水的乙二醇链,再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引入不同数量的碘原子得到的。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氟硼二吡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多碘修饰的氟硼二吡咯类衍生物,同时具有光动力和光热治疗效果,相应地避免了临床光敏剂的治疗效果单一和靶向性差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106958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510566206.5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的铜基人血白蛋白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控制蛋白浓度、铜盐浓度、反应溶液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诱导无机铜基纳米复合物的生长,合成出以人血白蛋白为骨架、包裹硫化铜或硒化铜纳米复合物的铜基纳米结构,该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的铜基人血白蛋白纳米复合物具有分散性好、光稳定性好、光热转换效率高以及体内肿瘤靶向性良好等特性,可用于光热治疗,实现肿瘤高效热消除。
-
公开(公告)号:CN107551279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829251.4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载硫化铋/氧化钆的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和多模态成像功能的超小蛋白复合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一步制备获得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和多模态成像功能的硫化铋/氧化钆白蛋白超小复合纳米粒。该复合纳米粒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性,能显著增强肿瘤部位的近红外荧光、光声、磁共振、CT和热信号,实现多模态互补肿瘤诊断,并且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消除肿瘤,尤其是纳米粒粒径小于5.5 nm可通过肾清除,而毒副作用小,可同时诊断和治疗肿瘤,具有实现精准的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极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621326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10042064.9
申请日:2012-02-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G01N33/64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直接检测食品中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其特点是合成了三种不同的AMOZ半抗原衍生物,并将衍生物与载体蛋白质交联,合成三种免疫原和包被抗原,运用杂交瘤单抗制备技术制得单克隆抗体。所建立的ELISA可以无需衍生化步骤而直接检测样品中的AMOZ;所制备的单抗与其它硝基呋喃类物质及其代谢物和8种抗生素均没有交叉反应,说明抗体的特异性很高。四种肉样即鱼肉、虾肉、鸡肉和猪肝中加入不同量的AMOZ,并用ELISA直接测定,加标回收率为72.6-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6.1-17.7%;七份加标样品同时用HPLC和ELISA检测并比较测定结果,回归曲线为Y=0.9742X-7.6001,线性相关系数为0.9889,表明两种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64921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19998.X
申请日:2014-01-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K14/765 , C07K1/107 , A61K39/00 , A61K31/704 , A61K47/48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765 , A61K39/00 , A61K39/385 , A61K47/545 , A61K47/643 , C07K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免疫治疗和主动靶向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协同治疗肿瘤(癌症),且疗效显著。如式I所示的阿霉素-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由阿霉素和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得。。
-
公开(公告)号:CN103265440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40444.0
申请日:2013-04-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C217/70 , C07C213/08 , G01N33/566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6/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苯乙醇胺A含量的方法及检测试剂盒。该方法通过合成苯乙醇胺A半抗原衍生物并将其与载体蛋白质交联,制得免疫原和包被抗原。通过免疫动物获得四种兔抗苯乙醇胺A的多克隆抗体,四种抗体均可用于苯乙醇胺A的免疫分析。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含有所述抗原和/或抗体的ELISA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所建立的ELISA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四种样品即猪肾、猪肝、猪肉、猪饲料中加入不同量的苯乙醇胺A进行的添加回收试验表明本发明测定方法准确,与LC-MS-MS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1981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58701.7
申请日:2010-08-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顺铂柔性泡囊,是由顺铂与自制胆固醇-聚合物结合物、胆固醇等通过自主装方式制备得到的注射液或冻干品。该给药系统的包封率为74.31%~82.21%,载药量为7.36%~9.10%,细胞试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并在血中可规避RES的清除,对荷肺癌裸鼠癌块生长的抑制率比顺铂溶液提高31.19%,尚未发现有明显的毒性,还可降低原药的局部刺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19808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57404.0
申请日:2010-08-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06 , A61K9/50 , A61K31/513 , A61P35/00 , A61P31/12 , A61P17/12 , A61P17/00 , A61P17/06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是由氟尿嘧啶与PlronicF68、Span等表面活性剂、胆固醇等以自主装方式制备得到泡囊混悬液后,再与卡波母等辅料制成的泡囊凝胶剂,可皮肤局部运用,治疗各类病毒疣、角化病、皮肤癌、银屑病(牛皮癣)、瘢痕疙瘩及黑色素瘤等疾病。制备的泡囊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包封率为23.48%~51.14%。泡囊凝胶均匀度好,性质稳定,经大鼠、小鼠离体皮肤试验结果证明,药物的皮内滞留量显著增加,且具有缓释性。表明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的用药局部的药物利用率高,药物贮库缓释效应显著,有利于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92562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19059.3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蛋白定点修饰的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和应用,通过合成的功能化低分子量聚乙二醇(PEG)脂质化合物‑马来酰亚胺衍生物,与通常所用的核酸递送脂质组合物材料一起,制备得到载核酸脂质纳米粒,再使其表面的马来酰亚胺与白蛋白的巯基偶联,制备得到在表面以白蛋白定点修饰的脂质纳米粒。本发明降低了现有载mRNA脂质纳米粒外层覆盖PEG对机体产生的免疫原性,提高了纳米粒的相关免疫器官靶向性,有效地将mRNA递送到淋巴结诱导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将其开发为可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作用的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73290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288446.3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偶联吲哚菁绿和奥沙利铂的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与应用,采用新工艺并由生物矿化方法,成功制得共偶联吲哚菁绿、奥沙利铂白蛋白纳米粒(OXP‑ICG NPs)。本发明纳米粒的制备条件温和,简单易行。经过制剂学相关表征,纳米粒符合被动靶向给药系统要求。细胞试验中,MTT试验,化疗‑光疗结合的纳米粒OXP‑ICG NPs,对CT26结肠癌细胞,具有显著的:1)抑瘤作用(IC50由12.23~28.56降为4.77);2)抗肿瘤协同作用(协同指数0.56);可增加1.45倍肿瘤细胞对OXP的吞噬量,并增加94.33%的细胞凋亡;从而证实了OXP‑ICG NPs高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化疗‑光疗的协同治疗效果;并且新制备工艺提升了中间体制备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