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77683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324227.8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齿轮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的目标齿轮组,目标齿轮组为目标设备中噪声最大的齿轮组;针对目标齿轮组,生成目标齿轮组中的每个齿轮的转动参数;基于目标齿轮组中的每个齿轮的转动参数,从目标齿轮组中筛选出噪声最大的目标齿轮;监测位置调整之后的目标齿轮的噪声,待目标齿轮的噪声满足预设的噪声条件时,得到位置调整后的目标齿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调整目标齿轮的位置,使得改变目标齿轮组中齿轮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降低目标齿轮组的噪声,无需更换新的齿轮,因此,降低了机械成本,并且,相比于更换新的齿轮的方式来说,调整目标齿轮的位置更简单,因此,降低了人力成本。

    一种声品质评价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798102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392004.9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声品质评价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采集自动变速器的客观评价参数;确定所述客观评价参数对应的声品质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声品质评价模型是基于自动变速器的训练客观参数和其对应的训练主观评价值训练得到,客观评价参数包括整车检测系统输出的声音客观参数和/或汽车下线检测系统输出的振动客观参数;将所述客观评价参数输入至所述声品质评价模型,得到自动变速器的主观评价值。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基于自动变速器的客观评价参数进行声品质评价,提高了声品质评价的准确性。

    减速器及汽车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9436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110238149.3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器及汽车。减速器包括壳体、行星排、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差速器、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行星排包括齿圈、行星架、行星轮和用于输入动力的太阳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差速器与第二齿轮连接,用于将动力输出,差速器与汽车车轮连接,能够带动车轮转动,实现汽车行驶。第一连接部件用于将齿圈与减速器的壳体连接或分离,齿圈与减速器的壳体连接后,用于将减速器调节至第一挡位;第二连接部件用于将行星排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离成分体式结构,行星排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后,用于将减速器调节至第二挡位,本公开具有结构简单和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多级变速器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34797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90497.2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变速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级变速器。该多级变速器包括壳体、输入转轴、输出转轴、制动器、四个行星排组件和四个离合器;输入转轴与第二离合器和第二行星架连接;制动器固定在壳体内壁上,并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一行星架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一齿圈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第二齿圈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三太阳轮连接;第三行星架分别通过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与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连接;第三齿圈通过第六转轴与第二离合器连接;第四太阳轮与第六转轴连接,第四行星架通过第七转轴与第三离合器连接,输出转轴与第四行星架传动连接;第四齿圈通过第八转轴与第一离合器连接。

    一种齿轮组传动仿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5013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35597.3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组传动仿真优化方法,在计算机中进行,在计算机中设置多目标优化模块、通用计算分析模块和专用计算分析模块,在所述多目标优化模块设置自变量,通过通用计算分析模块和专用计算分析模块的分析处理,得出最终优化结果,同时给出与该优化结果对应的自变量即齿轮组的传动比和各齿轮齿数,该各齿轮齿数与通用计算分析模块得出的各齿轮齿数对比一致。通过上述仿真优化方法,能够实现一次性优化,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得到整个变速器概念设计的最优解,得到最优的传动比布置和动力性经济性,避免了盲目设计,使汽车在实际运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并提高动力性和舒适性。

    调整垫片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807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32320.3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轴承装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调整垫片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轴承装配体中多个零件的轴向刚度关系,轴向刚度关系包括轴向力和轴向变形量的对应关系,零件是目标轴承装配体中影响轴承的轴向变形量的零件;获取轴承所需的目标预紧力;基于目标预紧力从多个零件的轴向刚度关系中确定多个目标轴向变形量;最后,基于多个目标轴向变形量确定调整垫片的目标厚度值。由于在确定调整垫片厚度的过程中,考虑了轴承装配体中各个零件的轴向刚度关系对调整垫片厚度的影响,提高调整垫片厚度的准确度,使得装配轴承可以满足设计需求。

    一种变速箱壳体的强度校核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9927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48324.2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变速箱壳体的强度校核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构建变速箱壳体有限元模型,变速箱壳体有限元模型包括变速箱壳体三维模型;在变速箱壳体三维模型上加载变速箱惯性力,并在变速箱与发动机的连接面上加载目标剪力以及目标弯矩,变速箱惯性力平行于车辆在目标工况下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目标剪力用于模拟发动机在加速度的方向上对变速箱壳体的支撑作用,目标弯矩用于模拟发动机对连接面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变速箱壳体的应力云图;根据应力云图,对变速箱壳体的强度进行校核。本公开避免了发动机三维模型难以获取的问题,且避免了因引入发动机三维模型而造成零部件关系设置复杂,进而导致求解计算量大的问题。

    电驱动桥、动力总成以及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67497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55389.7

    申请日:2023-07-1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动力总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驱动桥、动力总成以及电动汽车。该电驱动桥包括:电机、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桥壳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与桥壳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与驱动轴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均同轴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该电驱动桥,通过将电机、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同轴套设在驱动轴上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桥壳的截面可以接近圆形,不会有其他径向上的凸起,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底盘的通过性,以及更加方便位于电驱动桥周围的其他零件的布置工作。

    混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以及混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669131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55424.5

    申请日:2023-07-1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混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换挡机构和输入端离合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均与所述输入端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端离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换挡机构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换挡机构的输出轴连接。该混动汽车的动力总成,通过将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出轴进行连接,也就是说,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整个动力总成的输出轴连接,能够在换挡机构进行换挡操作时,使第二电机持续输出动力,保证整个动力总成的输出不中断,从而降低换挡操作带来的迟滞感、顿挫感,进而提高整车的驾驶感受。

    双离合变速器
    40.
    发明公开
    双离合变速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37911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669342.1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器。该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轴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输出轴第一从动齿轮和输出轴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沿轴向排布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并且二者在轴向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外毂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外毂连接形成外毂筒,所述外毂筒与发动机输出端连接。该双离合变速器通过径向尺寸相同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设置,使二者可以共用同一个筒型结构的外毂筒作为外毂与发动机输出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从而降低整个变速器的生产加工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