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级联耦合机电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713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267810.3

    申请日:2014-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级联耦合机电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基于复杂机电系统的物理背景,以动力学响应模型为基础进行机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所建立的机电系统可靠性网络模型更能准确描述复杂机电系统的动态、级联和耦合的特点,使得本发明基于该网络模型获得的机电系统可靠度更加准确可信;同时,利用动力学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描述不确定信息从网络模型底层到顶层的传递,解决了由于实验费用大、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及产品造价昂贵而导致航天机构系统响应不确定性特征、系统可靠性信息无法通过实验手段得到的难题。

    一种螺旋碟片式柔性关节

    公开(公告)号:CN11572316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1557550.4

    申请日:2022-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螺旋碟片式柔性关节,属于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足式机器人足端与地面交互过程中不能进行缓冲和足底姿态自适应调整的问题。它包括两个连接座、正螺旋碟片以及反螺旋碟片,正螺旋碟片和反螺旋碟片交叉设置,相互交叉设置的正螺旋碟片和反螺旋碟片为一组,正螺旋碟片和反螺旋碟片的螺旋起始端安装在其中一个连接座上,正螺旋碟片和反螺旋碟片的螺旋终止端安装在另一个连接座上。它主要用于机器人关节。

    一种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姿态最短路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7633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1194219.0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一种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姿态最短路径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交会对接的双航天器以本体系和地心惯性坐标系为参考系的姿态四元数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设计最短迹向滑模面;为交会对接的航天器姿态模型设计近似最短迹向滑模面;设计非奇异控制辅助切换函数;设计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姿态最短路径控制器;航天器交会对接时的姿态沿最短迹向在有限时间内收敛。本发明控制方法具有姿态轨迹可描述性强,控制精度高,能耗低,鲁棒性强等特性,适合应用于航天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姿态最短路径控制,也适用于一般的航天器姿态控制任务。

    一种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姿态最短路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7633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94219.0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一种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姿态最短路径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交会对接的双航天器以本体系和地心惯性坐标系为参考系的姿态四元数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设计最短迹向滑模面;为交会对接的航天器姿态模型设计近似最短迹向滑模面;设计非奇异控制辅助切换函数;设计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姿态最短路径控制器;航天器交会对接时的姿态沿最短迹向在有限时间内收敛。本发明控制方法具有姿态轨迹可描述性强,控制精度高,能耗低,鲁棒性强等特性,适合应用于航天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姿态最短路径控制,也适用于一般的航天器姿态控制任务。

    一种失效卫星捕获对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566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82365.7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失效卫星捕获对接装置,采用套索捕获机构完成对目标星的捕获,然后带动被捕获的目标星与靠近任务星,通过缓冲对接锁定机构实现任务星与目标星的对接;另外,本发明失效卫星捕获对接装置中还增加了控制器,对捕获及对接过程进行智能控制;本发明集捕获、对接、锁紧和释放于一体,具有捕获容差大、捕获成功率高、对接牢靠的优点,且在抓捕后两颗卫星抵近过程中能够削减两颗卫星之间的姿态偏差,提高对接的准确性,可重复实施多次捕获任务,实用性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失效卫星捕获对接装置实现的失效卫星捕获对接方法。

    一种可重复使用空间碎片柔性抓捕布兜装置及抓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82390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368555.4

    申请日:2019-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空间碎片柔性抓捕布兜装置及抓捕方法,该装置包括:布兜、收口拉绳、手爪、容腔拉绳、电机、本体;本体前端连接若干成对布置的多段指节组成的手爪,每两个关节连接处有转动副,转动副内部有扭转弹簧,扭转弹簧施力方向为使手爪张开的方向;布兜为弹性体,手爪指尖与布兜的边缘连接,布兜开口边缘周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孔状套管,第一收口拉绳和第二收口拉绳的一端均连接设置在本体内的第一电机上,沿着中心对称设置的一对儿手爪,分别穿过两个孔状套管后,固定在孔状套管终端所在的布兜边缘处;容腔拉绳一端固定在布兜底部,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电机前端输出轴的缠绕轮上。本发明能够实现低冲击可控展收和重复使用,提升空间碎片移除应用效益。

    一种空间飞网抛射展开参数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69821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223079.7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一种空间飞网抛射展开参数确定方法,以解决空间飞网在轨发射、展开、包络捕获目标全过程难以准确预示的难题。首先基于ANCF柔索单元建立空间飞网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对飞网在轨抛射、展开、捕获全过程的数值仿真,提取出抛射角度、抛射速度、牵引块质量等关键参数对飞网抛射捕获性能的影响,得到结果参数,包括最大展开抛射距离、最大展开时间、有效捕获面积维持距离与维持时间,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关于飞网抛射关键参数与飞网捕获结果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在考虑飞网抛射误差的影响下,确定飞网成功捕获目标的判断依据和计算飞网捕获目标的概率,并利用回归模型对飞网在轨捕获任务进行优化设计。

    星载无线信息系统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36491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17602.9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185 G08C17/02 H04B7/18521 H04W24/02 H04W8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载无线信息系统,采用高低速无线网络混合的多层联网,对多源信息实时获取、处理、融合、传输以及对卫星各功能单元实施管理和控制,包括:星务计算机、分系统下位机、终端节点,其中,星务计算机通过高速无线网络与分系统下位机连接,分系统下位机通过低速无线网络与各个终端节点连接,星载无线信息系统采用高低速混合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因此,通过本发明,实现了总线对整星的全覆盖,完成了整星无盲点的监测和控制,消除了通信网布线对卫星系统结构和构型布局的约束,提升了卫星的模块化程度和构型布局的灵活性,可以减少卫星整体重量的10%~15%,从而有效保证了模块化设计,适应在轨维护与服务等新型任务。

    无缆化可接受在轨服务卫星

    公开(公告)号:CN106927065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17618.X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10 B64G1/646 B64G1/66 B64G2001/10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缆化可接受在轨服务卫星,包括:卫星本体,作为主支撑结构;可更换模块,被布置在卫星主体的外部,以便于实现模块更换;被动对接机构,用于接受在轨气液加注;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用于实现平台各个组成部分的管理和数据交换,其中,采用无线总线支持卫星内部各模块的实时接入和移除。因此,通过本发明,使得在轨模块更换能够便于操作,切实提高了卫星的寿命和对多任务的适应性,消除了通信网布线对卫星系统结构和构型布局的约束,使得卫星模块的构型布局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设计,模块的拆卸和安装都很方便,具备即插即用的能力,使得在轨模块更换任务很容易实现,并且实现易耗物资的补给,进一步延长了卫星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