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7802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2010029978.6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步行机器人的手足结合装置,该装置作为机械手抓取物体时,在电机对主动推杆的驱动下,三个指节能够依次和物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贴合,实现对物体的夹持和包裹,欠驱动结构的手指抓持组件能够自适应的抓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升降盘通过轴向运动改变交接点位置,能够改变三个手指抓持组件之间包络空间的大小,使该机器人在抓取物体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作为支腿支撑到地面时,腕关节驱动机构作为腿的上部支撑并能驱动手指机构转动调整作业时的姿态,丝杠的下端能和地面接触作为支腿的脚,通过向下调节升降调节盘并向外驱动展开手指抓持组件,使第三指关节和地面接触完成辅助支撑,提升了机器人的作业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2509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75179.7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F16F15/04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拉簧的恒值准零刚度隔振结构及调试方法,包括垂直弹簧,垂直弹簧设置在竖直弹簧导向杆上,所述竖直弹簧导向杆上活动设有竖直导向机构,竖直导向机构上设有载重机构;所述竖直导向机构的两侧对称设有负刚度结构,负刚度结构包括斜杆和水平拉伸弹簧,斜杆的一端与竖直导向机构相铰接,斜杆的另一端与水平导向机构相铰接,水平导向机构与支架活动连接,两个水平导向机构通过水平拉伸弹簧相连接。本发明可以获得恒值准零刚度的低频隔振特性,解决传统准零刚度隔振器存在三次非线性刚度在大幅值激励下低频隔振失效且无法承受变质量载荷隔振的问题,采用拉伸弹簧可以降低摩擦阻力获得更低实际应用的起始隔振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005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13889.X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nventor: 王昊琪 , 王佳奇 , 李浩 , 刘根 , 苗壮 , 孙天兴 , 车福亮 , 司红雷 , 罗国富 , 谢贵重 , 文笑雨 , 孙春亚 , 乔东平 , 张玉彦 , 杨文超 , 张丽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昏暗环境下空调管道指针式仪表智能识别系统与方法,其步骤如下:制作指针式仪表目标检测数据集和语义分割数据集;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使用模型转换工具将目标检测模型和语义分割模型转换为NaiveBuffer格式的模型,并部署在智能终端;由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指针式仪表图像无线传输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调用目标检测模型自动检测出图像中指针式仪表所在位置并用方框框出;调用语义分割模型将刻度和指针标出,并通过角度法得到准确读数;检测结果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可视化展示。本发明专利采用低成本的硬件进行系统开发,并将智能识别算法部署在终端,具有能耗低、自动抄表、精度高、适应昏暗环境的优点,为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提供了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3129304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541077.X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T7/00 , G06T7/62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 B25J19/02 , B25J15/08 ,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检测方法,采用加权混合深度学习目标辨识算法,并具有二次检测方法,二次检测方法采用多算法融合处理,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融合辨识。加权混合深度学习目标辨识算法的元深度学习算法包括RCNN算法、Faster‑RCNN算法、R‑FCN算法、YOLO算法、SSD算法和DenseBox算法;检查各元深度学习算法标记的缺陷对应的矩形区域的位置,两两判断是否相邻或重叠;对相邻或重叠的矩形区域进行合并。通过多算法融合处理方法对同一图像对象进行辨识处理,并使用相同的可以相互比较的标记,然后取多算法识别出来的最具缺陷可能性的辨识结果,相比单一算法进行图像辨识,大幅提高了图像识别的准确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12670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911366085.4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知识驱动的功能变更传播路径和工作量预测方法,其步骤为:首先,从功能和知识的角度出发,建立功能变更传播预测信息模型,并确定变更传播潜在路径,找出所有潜在的受影响功能,逐条比较变更功能的变更知识和受影响功能的知识的相似性;其次,分别建立来自功能分解模型的变更传播树和来自功能接口模型的变更传播树,并计算变更传播可能性和变更传播带来的额外复杂性和工作量;最后,根据额外复杂性和工作量制定具体的设计计划,对产品研发进度进行有效管理。本发明结合BZT复杂性评价方法,帮助工程师改善现有的研发计划,保证研发进度,改善基于产品组件的工程变更传播预测方法工作量巨大、输入主观性强和通用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9292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84479.8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产计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Deep Q‑network深度强化学习的单件作业车间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析取图的方法对作业车间调度环境进行建模,将调度决策问题转换为序贯决策问题,建立马尔科夫五元组模型,使用深度强化学习对该模型进行求解;(2)从作业车间调度的析取图环境中提取当前的状态;(3)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动作值函数和目标值函数进行拟合;(4)采用18种启发式调度规则,作为强化学习的代理动作;(5)设计奖励函数对整个调度决策进行评估,使用DQN算法更新动作值函数的权重参数;(6)进行状态转移;(7)目标值函数的网络参数更新;本发明可以快速处理作业车间的调度问题,具有实时性强和灵活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11564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1052276.6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7 , G06N3/12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立磨机多场耦合系统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建立立磨机的数字孪生模型,并利用颗粒‑流体‑温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方法计算数字孪生模型的性能参数,与实验测定的立磨机的实际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并修改数字孪生模型;其次,对数字孪生模型进行工艺参数化设计,确定工艺优化参数与目标函数,采用实验设计方法在设计空间内选取初始样本点,并利用颗粒‑流体‑温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方法计算样本点的响应值;最后,利用样本点和响应值构建代理模型,采用遗传算法GA对代理模型进行更新与寻优,得到最优解。本发明通过高效的优化设计方法,节约设计成本、降低排放,提高大型立磨机的生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002340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029827.0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调整摆动支点改变包络空间的欠驱动手指机构,手指抓持组件由三个活动的指接和主动推杆连接形成的欠驱动结构,抓取时,在电机对主动推杆的驱动下,三个指节能够依次和物体的上部、中部、下部贴合,实现对物体的夹持和包裹,该欠驱动结构的手指抓持组件能够自适应的抓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灵活性高并且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成本低;本发明包络空间调节组件的丝杠能够驱动升降调节盘上下移动,因此升降推杆外端的长铰耳作为铰接点能够轴向的改变位置,来改变第一指节径向的支点位置,从而改变三个手指抓持组件之间包络空间的大小,使该欠驱动手指机构在抓取物体时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04658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1406959.4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产线可试验数字孪生体建模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化建模软件建立智能产线中设备的三维模型,并导入数字化产线仿真软件中得到智能虚拟产线;其次,规划设备的运动路径,对智能虚拟产线进行仿真,得到仿真节拍,直至遍历所有的运动路径,导出仿真节拍最小的运动路径以构建与智能虚拟产线相同的智能物理产线;最后,根据智能虚拟产线的仿真过程设置PLC控制逻辑方案,以驱动智能虚拟产线的设备进行生产动作仿真;使智能物理产线与智能虚拟产线的生产动作保持一致,完成智能产线可试验数字孪生体的构建。本发明通过运行智能虚拟产线能够实时反映智能物理产线的关键信息和运行数据,减少了产线搭建及调试时间,节约项目周期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12670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66085.4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知识驱动的功能变更传播路径和工作量预测方法,其步骤为:首先,从功能和知识的角度出发,建立功能变更传播预测信息模型,并确定变更传播潜在路径,找出所有潜在的受影响功能,逐条比较变更功能的变更知识和受影响功能的知识的相似性;其次,分别建立来自功能分解模型的变更传播树和来自功能接口模型的变更传播树,并计算变更传播可能性和变更传播带来的额外复杂性和工作量;最后,根据额外复杂性和工作量制定具体的设计计划,对产品研发进度进行有效管理。本发明结合BZT复杂性评价方法,帮助工程师改善现有的研发计划,保证研发进度,改善基于产品组件的工程变更传播预测方法工作量巨大、输入主观性强和通用性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