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前围单元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0154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710059976.X

    申请日:2017-01-24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围单元,其包括前围上盖板,其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形成弯曲线而与前围板连接;以及前围上盖板上部面板,其沿着前围上盖板的顶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接合。前围上盖板上部面板配置为组装到前玻璃。前围单元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包括与前围上盖板的前表面接合的第一端。前围上盖板在第一加强板的第一端处向下弯曲。第一加强板的相反的第二端与弯曲线的一侧接合。第一封闭空间部分在第一加强板和前围上盖板之间形成。第二加强板包括与前围上盖板上部面板的前端接合的第一端,第二加强板的相反的第二端与第一加强板的向下弯曲侧接合。第二封闭空间部分在前围上盖板、前围上盖板上部面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一加强板之间形成。

    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06021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0921275.4

    申请日:2020-09-04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部分,包括第一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一负极部分的表面接触的第一正极部分;第二电池部分,包括第二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二负极部分的表面接触的第二正极部分;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池部分和第二电池部分之间;正极集电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正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正极部分并联地连接;以及负极集电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负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负极部分并联地连接。

    用于车身的接合结构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59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157862.5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身的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包括:前车身模块,作为固定部件,能够固定到车身的下车身的前部;后车身模块,作为具有预设形状的可变部件,能够附接到下车身的后部和前车身模块的后部,并且能够从下车身的后部和前车身模块的后部拆下;多个固定部件结合模块,设置在前车身模块的后边缘的上端面部上;以及多个可变部件结合模块,设置在后车身模块的前边缘的上端面部上,并且能够通过电磁力结合到固定部件结合模块。

    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06021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010921275.4

    申请日:2020-09-04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部分,包括第一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一负极部分的表面接触的第一正极部分;第二电池部分,包括第二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二负极部分的表面接触的第二正极部分;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池部分和第二电池部分之间;正极集电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正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正极部分并联地连接;以及负极集电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负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负极部分并联地连接。

    机身的碰撞载荷分布结构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56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1

    申请号:CN202310953738.9

    申请日:2023-08-01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机身的碰撞载荷分布结构,其中该结构包括:支撑单元,定位在机身的前部单元和后部单元之间并且被构造为使机身的碰撞载荷通过连接到前部单元和后部单元而被传递;翼单元,定位在支撑单元内部并且连接到支撑单元以传递机身的碰撞载荷;以及座椅单元,联接到安装在构成前部单元的底板框架的第二排乘客空间中的连接框架并且紧固到在高度方向上从底板框架向支撑单元延伸的第一后部框架。

    车身接合结构
    26.
    发明公开
    车身接合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3537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172006.8

    申请日:2022-09-26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身的接合结构,该车身包括车身底部和结合到车身底部的上车身,该接合结构包括:前隔板,结合到分别设置在上车身的两侧的一对侧门槛的每个侧门槛的内侧;后隔板,在前隔板的后侧结合到一对侧门槛的每个侧门槛的内侧;以及支撑支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结合到前隔板和后隔板。

    用于车身的上车身结构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313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226791.0

    申请日:2022-10-09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身的上车身结构,该上车身结构包括:前车身,被构造成安装在车身的下车身的前部,前车身包括:前下边梁,分别设置在前车身的基于车宽方向的相反两侧;和中柱,分别结合到前下边梁,每个中柱包括:通过结合中柱外构件和中柱内构件而限定的四边形闭合截面;以及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外凸缘部。

    车身后部连接结构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52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455512.8

    申请日:2022-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后部连接结构,实施方式的车身包括:车身骨架,包括背门框架和连接到背门框架的下部的后侧构件;车架,包括在车身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纵向框架;和车身后部连接结构,被配置成连接车身骨架和车架,其中纵向框架连接到背门框架的下部和后侧构件的相交位置。

    用于车辆的车身增强装置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9292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1121678.7

    申请日:2020-10-20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增强装置,其被设置在多个车身构件聚拢并彼此连接的接合处,以使车身构件联接。特别地,所述车身增强装置包括:增强体,其通过3D打印过程形成为3D桁架结构,并且具有朝向车身构件延伸的多个延伸部分;以及紧固构件,通过在3D打印过程中将所述紧固构件插入而使所述紧固构件与各个延伸部分的端部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紧固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入延伸部分中并与所述延伸部分一体化,所述第二端紧固至各个车身构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