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99883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106417.1
申请日:2006-07-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N2/3068 , B60N2/3075 , B60N2/36 , B60N2002/363
Abstract: 一种车辆中的电气设备的冷却结构,其中,后车座(16),通过使座椅座垫(14)向下方移动并将车座靠背(15)向前方倾倒而折叠,并在其后方的后部底板(27)的地板下配置有电源单元(19)。在后车座(16)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可通过座椅座垫(14)的下面和车座下方底板(21)的上面之间的空间而将冷却空气从车室内,导入到电源单元(19)的冷却空气入口(34),另外在后车座处于折叠状态时,可将冷却空气从车室内,通过冷却空气导入通路(P1、P2),导入到所述冷却空气导入口,因此能够与后车座的折叠状态的如何无关地对电源单元(19)进行冷却。能够无损后座椅的折叠功能而有效地冷却搭在于后座椅的后方的电气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2319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725988.3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533 , H01M50/536 , H01M50/1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经由汇流条而将并联连接的多个第一层压型单电池与并联连接的多个第二层压型单电池串联连接的单电池层叠体。在层叠方向上相邻且电并联连接的多个层压型单电池(A1、A2)与多个层压型单电池(B1、B2)电串联连接。层压型单电池(B1)的负极极耳(22)的弯折部(222)以与层压型单电池(A2)的正极极耳(21)的弯折部(212)重叠的方式延伸,多个层压型单电池(Al、A2)的多个正极极耳(21、21)的各弯折部(212、212)与多个层压型单电池(B1、B2)的多个负极极耳(22、22)的至少一个弯折部(222)重叠并直接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805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160673.2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50/244 , H01M50/289 , H01M50/298
Abstract: 能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将在水平方向上层叠的层压型单电池与配线连接部连接的电池组。电池组(1)具备:多个层压型单电池(21),其在水平方向上层叠;电池壳体(3),其容纳多个层压型单电池(21);配线连接部(6),其配置于多个层压型单电池(21)的上方。多个层压型单电池(21)彼此电连接而形成电流路,位于电流路的端部的第一层压型单电池(21)与配线连接部(6)经由导电连接部件(8)电连接。导电连接部件(8)由一片板状部件构成,在从单电池层叠方向看时,至少在比多个层压型单电池(21)的上端部靠下方的区域中相对于与单电池端子(212)抵接的抵接部(812)而言在单电池端子(212)的延伸方向上不伸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245438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0980150561.7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207 , B60K13/04 , B62D2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配线结构,其通过电缆将在车辆内部沿该车辆的前后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电源和电负载之间连接,该车辆的配线结构在车辆的地板下表面(61)具备:金属制管(20),其配置在电源的设置部位的下方位置与电负载的设置部位的下方位置之间,且该金属制管的两端插入所述车辆内;以及电缆,其在所述金属制管(20)内穿过,且对所述电源和所述电负载进行连接,其中,金属制管(20)被设置成从两端朝向铅直方向的最下部(21)倾斜,利用CAT(51)的散热对最下部(21)进行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07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2459.X
申请日:2010-07-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 B60L11/1877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提供车辆的电气部件搭载结构:在具有能够上抬至侧壁侧的后部座位的车辆中,尽管为将车辆驱动电动机用的电气部件配置在车辆后部的布局,却能够在车辆后部确保允许乘客行走的充分的空间。在车辆(1)的后部设置有能够上抬至侧壁(9a)侧的第3排座椅(5)。蓄电池单元(21)、逆变器单元(22)以及DC-DC转换器单元(23)等电气部件以收纳在地板(2)的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1)内的方式配置于就座姿势下的第3排座椅(5)所位于的后部盖板(34)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2245438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80150561.7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207 , B60K13/04 , B62D2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配线结构,其通过电缆将在车辆内部沿该车辆的前后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电源和电负载之间连接,该车辆的配线结构在车辆的地板下表面(61)具备:金属制管(20),其配置在电源的设置部位的下方位置与电负载的设置部位的下方位置之间,且该金属制管的两端插入所述车辆内;以及电缆,其在所述金属制管(20)内穿过,且对所述电源和所述电负载进行连接,其中,金属制管(20)被设置成从两端朝向铅直方向的最下部(21)倾斜,利用CAT(21)的散热对最下部(21)进行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02216100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980145245.0
申请日:2009-10-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3/00 , B60L11/1874 , B60L11/1879 , B60L2210/10 , H01M2/108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1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67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216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源单元的冷却构造,配置于蓄电池模块(24…)的上部的电装零件具备收纳逆变器(34)以及DC/DC转换器(35)的电装零件壳体(33);相对于电装零件壳体(33)在与蓄电池模块(24…)相反的一侧被安装在电装零件壳体(33)上且由具有多个散热翅片(39)的散热板(40)构成的散热片部(37、38)。而且,冷却通路具有由冷却风冷却蓄电池模块(24…)的第一冷却通路(50)和由通过第一冷却通路(50)之后的冷却风冷却散热片部(37、38)的第二冷却通路(51)。由此,可以由紧凑的结构冷却包括蓄电池以及逆变器的电装零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049799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88484.X
申请日:2007-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由于相比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第一层的蓄电池模块(35)的根数另一端侧的第四层的蓄电池模块(35)的根数设定得多,因此,冷却空气难以接触根数多的第四层蓄电池模块(35)中接近连通口(制冷剂排出口)(52)的蓄电池模块(35),从而冷却效果降低。因此,使冷却空气供给口(49)在蓄电池模块(35)的层叠方向的整个区域开口,并在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设置导风件(51),使连通口(制冷剂排出口)(52)偏向第四层侧开口,由此在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形成从第一层侧向第四层侧的流路,通过该流路可有效地冷却所述难以冷却的蓄电池模块(35)。
-
公开(公告)号:CN1185079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062361.2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69 , H01M50/258 , H01M50/509 , H01M50/503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包,能够使对模组块相互间的连接形态进行变更的切换回路的布局简单化且小型化,进而能够适用于充电装置侧的规格下的充电电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1),其具备:连接切换回路(7),包括将并列设置有第一模组块(4)及第二模组块(5)的电池包(1)的第一模组块与第二模组块的连接选择性地切换为串联连接与并联连接的串联用开关元件(8)和并联用开关元件(9)、(10);连接切换回路(7)配置为设置于串联连接中的中点的串联用开关元件(8)在从上方观察电池包(1)中的配置有模组块的区域的状态下位于该区域的内侧,第一模组块(5)及第二模组块(6)中,与连接切换回路(7)连接的模组的端子配置于连接切换回路(7)近旁。
-
公开(公告)号:CN1178111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243872.6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充电设备的电压状态高效地进行充电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蓄电系统。其具备:蓄电池,其具备能够切换第一电压状态与第二电压状态的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第四接触器,所述第一电压状态是第一蓄电部与第二蓄电部串联连接且能够以第一电压充电的状态,所述第二电压状态是第一蓄电部与第二蓄电部并联连接且能够以第二电压充电的状态;三相马达,其在中性点连接三相的线圈,并由从蓄电池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逆变器,其连接在蓄电池与三相马达的电力供给电路上;以及直流供电电路,其连接在逆变器与蓄电池的电力供给电路上,正极侧的直流供电电路具有与中性点连接的分支电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