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88882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087172.0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距隧洞整合式加固方法,包括:辨识近距隧洞邻近洞间净距大小,对隧洞的裂损病害情况进行调查,确定需要采取整合加固处治方法的位置及段落长度;根据邻近洞间净距大小选择相应的整合加固措施,在待加固的位置区域隧洞结构表面标示钻孔的点位,并确定钻孔深度;从结构表面钻孔,按相应整合加固措施安设加固拉杆并施加对拉力和/或安设注浆钢管并对围岩注浆改良;在安设加固拉杆和安设注浆钢管时同步安装监测系统,对加固拉的杆应力及注浆钢管的注浆效果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是否进一步施加补充措施。本发明方法能较好解决近距隧洞开裂等病害,保障隧洞结构的耐久性和以及运营安全,并可节约工程投资3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09971.9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大变形段支护衬砌及方法,包括:进行大变形判断及对应支护衬砌安全性验算;在设计阶段,在二衬拱肩或拱脚外侧小范围或其它先验外侧受拉、内侧受压破坏部位,间隔预先布设带肋碳纤维板,增大二衬外侧抗拉承载力,约束外侧开裂变形,增大内侧二衬混凝土受压区宽度,减小二衬内侧混凝土应力,控制衬砌应力始终处于0~0.5#imgabs0#范围内,防止衬砌出现开裂病害。该方法为局部加强措施,经济性较好,同时还能防止二衬因受拉侧二衬开裂,钢筋锈蚀而再次出现病害,并从本质上改善了断面受力状态,整体安全性提高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0880.9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该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包括主洞结构,主洞结构在斜坡体开挖段采用以下结构:主洞结构包括一组圆弧形拱体结构,一组圆弧形拱体结构间隔设置,一组圆弧形拱体在靠近斜坡体一侧通过若干纵向管连接,另一侧通过异形梁体连接;一组圆弧形拱体在靠近斜坡体一侧间隔设置若干中继墙,纵向管棚贯穿中继墙;异形梁体的顶部安装有若干倾斜打入斜坡体的横向钢管桩。该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旨在通过横向钢管桩、中继墙与纵向管棚形成稳固的“上锚下支”承载结构体系,有效隔离棚洞暗挖对斜坡体的扰动,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棚洞及山体稳定,实现棚洞暗挖安全、快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9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307975.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安全步距范围内初支位移分级评价系统,包括图像信息采集单元、图像信息分析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图像信息采集单元包括布镜头、相机、以及光源;所述图像信息分析单元包括图像信息转换器和位移数据分级评价处理器。该公路隧道安全步距范围内初支位移评价系统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在对施工组织无影响的情况下,获得测点布置较为密集的,连续时间段内隧道测点位移—时间曲线;根据隧道连续洞周位移数据回归分析得到洞周位移—时间函数,并进一步得到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函数、以及位移速率函数,结合上述各回归函数对安全步距段落位移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0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69686.4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不同应力状态和动水条件下水玻璃注浆性能评估试验装置,由动水模拟系统、加载控制系统、注浆系统和主体结构组成。试验中通过高度调节装置改变动水流速,通过主体结构上方法兰油缸控制位移加载实现岩土体内部形成应力场。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动水流速下水玻璃注浆的凝结状态和堵水所用时间,对水玻璃的注浆性能进行评估。本试验装置的优势在于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注浆结果直观,试验效果较好,可进行多次参数正交试验,对于评估动水环境的水玻璃注浆性能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91673.3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E21F11/00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工程的黄色风险等级细化方法及系统,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收集隧道按现有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的相关资料;建立黄色风险发生可能性调查表,采用专家调查法对黄色风险事件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调查统计;建立隧道黄色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亚级矩阵,将黄色风险细化为3个亚级;结合设计和施工既定的防风险预案措施确定各亚级风险的风险防控措施制定方法;对隧道黄色风险事件进行风险等级亚级划分,对隧道黄色风险按亚级细化风险防控措施,并应用于隧道工程实施。通过本发明,能更明确指导隧道工程实施,保障隧道建设安全,预期可节约工程投资3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5139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66531.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21D9/00 , E21D20/00 ,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中导连拱隧道先行洞预加反力设计方法,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先行洞预加反力设计方法基于径向加固锚杆;通过先行洞靠近后行洞侧拱肩处打设径向加固锚杆,利用径向加固锚杆加固三角区不稳定围岩,并提供径向预加反力使得先行洞拱肩结构得到有效的约束。当先行洞开挖后,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先行洞预加反力设计方法可通过计算指导拱肩径向加固锚杆能以最经济、有效的位置、角度及长度打设,在后行洞开挖前预先加固三角区不稳定围岩并提供拉力约束拱肩结构变形;从而防范先行洞结构可能发生的开裂甚至破坏,提高先行洞隐中墙侧的局部稳定性,保障隧道结构安全及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7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54825.7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 F04F10/00 , F04B49/02 , F04B49/06 , F04B49/22 , F04B23/04 , E03F5/04 , E03F5/20 , E03F3/02 , E03F5/22 , E03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虹吸式排水方法和系统,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车行横通道底部或人行横通道底部设置集水坑,将洞内部分区段涌水收集至集水坑,并通过在隧道二衬内侧检修道上部挂设排水钢管,靠虹吸作用将集水坑中的水引排至洞外。本发明利用隧道边侧富裕空间设置排水设施,且利用虹吸作用自动排水,不需对已施做仰拱填充进行切割,施工速度快,对行车干扰小,造价低,经济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98888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87172.0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距隧洞整合式加固方法,包括:辨识近距隧洞邻近洞间净距大小,对隧洞的裂损病害情况进行调查,确定需要采取整合加固处治方法的位置及段落长度;根据邻近洞间净距大小选择相应的整合加固措施,在待加固的位置区域隧洞结构表面标示钻孔的点位,并确定钻孔深度;从结构表面钻孔,按相应整合加固措施安设加固拉杆并施加对拉力和/或安设注浆钢管并对围岩注浆改良;在安设加固拉杆和安设注浆钢管时同步安装监测系统,对加固拉的杆应力及注浆钢管的注浆效果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是否进一步施加补充措施。本发明方法能较好解决近距隧洞开裂等病害,保障隧洞结构的耐久性和以及运营安全,并可节约工程投资3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74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192679.8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近年来,无中导连拱隧道由于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施工工效高、不再考虑出口路基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无中导连拱隧道的先行洞开挖时为单洞受力,当后行洞施工时,先行洞原有力学状态被打破,且两洞搭接处应力集中,造成先行洞衬砌结构开裂、漏水甚至块体掉落等病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威胁后期运营安全。本发明提供种无中导连拱隧道后行洞的横向超前支护设计方法,旨在利用超前管棚形成的土拱效应减小后行洞开挖时变形附加应力,及三角区荷载对两洞及两洞搭接点处的影响,从而优化结构受力状态,保障隧道的施工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