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构造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24061B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810147812.3

    申请日:2008-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构造,旨在有效地增强无砟轨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和减少轨道结构维护、维修工作量。它包括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轨道板(10)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底座(30),以及位于轨道板(10)、底座(30)之间的砂浆调整层,所述砂浆调整层为树脂砂浆层(20),该树脂砂浆层(20)与轨道板(10)、底座(30)粘结形成整体式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树脂砂浆层(20)采用的是弹性环氧树脂砂浆;所述轨道板(10)具有相对于其底面向下凸起的凸台(11),底座(30)则在与凸台(1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凹坑(31)。

    一种运营天窗期内的无砟轨道维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4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63237.4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交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运营天窗期内的无砟轨道维修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凿除维修区域范围内的枕间道床混凝土;凿除维修区域范围内的轨枕及对应的轨枕道床混凝土,使用木枕代替被凿除的所述轨枕及对应的所述轨枕道床混凝土;安装道床骨架;所述道床骨架为预制件;所述道床骨架包含模板框体、承轨台和钢筋骨架;向所述模板框体内浇筑所述道床混凝土;完成无砟轨道的维修。本发明能解决现有的无砟轨道在更换无砟轨道板时,需要凿除旧的道床混凝土,导致线路通行受阻;且道床混凝土凿除、钢筋捆扎和模板拼装及拆除作业量大,作业时间长,容易超出天窗期时间,从而导致维修区域内的线路不能准时运营并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

    一种防松退的预埋套筒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731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910641.0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松退的预埋套筒组件及其装配方法,预埋套筒组件包括预埋套筒和T型螺栓,在预埋套筒的腔体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矩形槽、斜槽和圆柱型槽,在预埋套筒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斜槽与T型螺栓配合,代替现有的套管和道钉螺纹连接的方式,限制T型螺栓自由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防止螺栓松退。采用本发明的利用斜槽限制T型螺栓自由度这种结构不用担心螺栓表面的防腐处理对其松退的影响,可以针对不同的环境,选择更多不同的防腐方式。采用本发明的预埋套筒组件能够使扣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在列车施加过大的垂向和纵向力情况下使T型螺栓不发生松退,提高了扣件整体的稳定性。

    一种铁路柔性护轨装置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869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277244.7

    申请日:2019-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柔性护轨装置的设计方法,将所述护轨设置于所述钢轨外侧,这种设计方法尚属首创,避开了所述钢轨内侧安装的设备,同时所述护轨与所述钢轨之间间距X是根据在不同的轨道地段及不同条件下的轮轨参数轮辋宽度D、钢轨轨头宽度L、轮缘厚d计算得出护轨与钢轨之间距离的平均值,同时采用统计学原理的均方差计算分析出偏离量,进而再以具体柔性护轨装置铺设地段选取不同的保证系数N精确计算出该段X值的设计值大小,能有效的防止动车组车轮的脱轨。

    一种非覆盖齿轨道岔转辙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64297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285262.5

    申请日:2018-04-03

    Abstract: 一种非覆盖齿轨道岔转辙机构,以在转辙过程中保证齿轨线型、钢轨线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确保齿轨列车平稳、可靠的更换运行股道。包括相交汇的直线侧前基本轨、直线侧后基本轨和与之交汇的曲线侧基本轨,直线侧前基本轨由第一钢轨、第一齿轨和第二钢轨组成,曲线侧基本轨由第三钢轨、第二齿轨和第四钢轨组成。所述直线侧后基本轨由第五钢轨、第三齿轨和第六钢轨组成,第五钢轨与第一钢轨固定对接。所述第五钢轨、第六钢轨之间设置其前端由第一转辙机控制摆动的尖轨,尖轨、第三齿轨后端由第二转辙机控制摆动。第一齿轨前端与第三齿轨后端之间设置第一可动齿轨,尖轨后端与第三钢轨前端之间设置可动钢轨,可动钢轨前端和第一可动齿轨由第三转辙机控制摆动。第二齿轨前端与第三齿轨之间设置第二可动齿轨,第二可动齿轨的前部与第二齿轨融合为一体,其后端和第六钢轨前端由第四转辙机控制摆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