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9862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573931.X

    申请日:2016-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以铜盐、锌盐、锡盐、硫脲四种化合物为原料,按原子比Cu/(Zn+Sn)=0.7~1,Zn/Sn=1~1.2的比例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铜锌锡硫溶液;2)将所述铜锌锡硫溶液旋涂于基底;3)于200℃~300℃下进行预退火制成铜锌锡硫薄膜;4)将所述铜锌锡硫薄膜放入退火腔室,于500℃~600℃下进行后退火。本发明可有效解决铜锌锡硫高温分解的问题,成膜后的金属比例与前驱体溶液比例一致,可以轻松获得理想的贫铜富锌金属比例。本发明可以提高了薄膜的结晶度,有利于铜锌锡硫太阳电池效率的提升;本发明可有效避免污染问题,并节约生产成本,具有实用价值,因充入氮气的初始压强可控,可实现不同压强对成膜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碱金属掺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42412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73996.2

    申请日:2016-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碱金属掺入方法,所述掺入方法至少包括:提供待处理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配置含有碱金属离子的溶液,采用非真空镀膜的方法将所述碱金属离子溶液沉积于所述吸收层表面,并将所述吸收层放置于热处理炉中,往所述热处理炉中通入惰性气体或硒化氢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升温至设定的温度,以使碱金属离子扩散进所述吸收层。本发明的碱金属掺入方法可在吸收层表面产生原子排空,促进缓冲层CdS中的Cd原子扩散进吸收层表面形成浅埋PN结,减少载流子在吸收层/缓冲层的界面层复合,提高开路电压,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无需昂贵的真空镀膜设备,与常规艺兼容性好,碱金属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

    湿法沉积和低温热处理相结合制备异质结太阳电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3779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080782.X

    申请日:2013-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法沉积和低温热处理相结合制备异质结太阳电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面或双面透明导电层上湿法沉积金属栅线,然后低温热处理合金化;其中:①金属栅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的透明导电层之上的金属接触层和依次位于金属接触层上面的金属传导层和金属焊接层;②所述的湿法沉积包括:电沉积、光诱导沉积、化学沉积,或是其组合;③所述的低温热处理合金化,以形成良好的接触和粘附特性。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实现无银或少银的金属栅线,降低成本,且低温下热处理与现有异质结太阳电池制备工艺匹配。总之,本发明无种子层电镀,金属接触层是一种具有特殊的温度特性的金属或合金,能在低于250℃热处理温度下与透明到点膜形成良好的接触与粘附特性。

    太阳电池串中相邻太阳电池的同侧互联的光伏组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589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850685.9

    申请日:2014-12-31

    Inventor: 刘正新 孟凡英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188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电池串中相邻太阳电池同侧互联的光伏组件制作方法,至少包括:将太阳电池串中彼此相邻的太阳电池片的正、负电极方向设置为相反,通过导电带将一太阳电池片的正极与一相邻太阳电池片同面的负极相连,该相邻太阳电池片另一面的正极则与下一个相邻电池片同面的负极相连,以此类推,形成同侧互联的太阳电池串。该制作方法中,太阳电池片的电极通过导电带在同一侧面与相邻太阳电池片相连接,降低导电带互联时产生的应力,避免由于应力导致焊带脱焊以及电池片破裂,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寿命;同时,采用该方法可以降低太阳电池片之间的间距,提高光伏组件单位面积的功率密度,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封装效率。

    湿法沉积和低温热处理相结合制备异质结太阳电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37791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80782.X

    申请日:2013-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法沉积和低温热处理相结合制备异质结太阳电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面或双面透明导电层上湿法沉积金属栅线,然后低温热处理合金化;其中:①金属栅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的透明导电层之上的金属接触层和依次位于金属接触层上面的金属传导层和金属焊接层;②所述的湿法沉积包括:电沉积、光诱导沉积、化学沉积,或是其组合;③所述的低温热处理合金化,以形成良好的接触和粘附特性。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实现无银或少银的金属栅线,降低成本,且低温下热处理与现有异质结太阳电池制备工艺匹配。总之,本发明无种子层电镀,金属接触层是一种具有特殊的温度特性的金属或合金,能在低于250℃热处理温度下与透明到点膜形成良好的接触与粘附特性。

    一种高效率双面受光柔性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40815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010476722.X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率双面受光柔性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经过制绒清洗得到的表面清洁的柔性晶体硅衬底;在柔性衬底的相对两侧分别沉积非晶硅薄膜钝化层;在非晶硅薄膜钝化层上分别沉积第一TCO薄膜形成第一受光面和具有增强的红外波段光谱响应的背反射复合薄膜形成第二受光面,其中,背反射复合薄膜由第二TCO薄膜和金属纳米颗粒构成;在第一TCO薄膜和背反射复合薄膜上分别形成金属栅极。本发明利用第二受光面中不同分布的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增强红外波段的光谱响应,克服柔性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由于基底厚度不足引起的红外区域光谱响应差的缺点,有效提升柔性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