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6693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34154.8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调制化学气相沉积装置,腔室为反应气体提供密闭空间,衬底为设置于腔室内的透明或半透明衬底,辉光发生触发源设置于腔室内的衬底的前方并作用于反应气体使其产生辉光以在衬底的面向辉光发生触发源的表面沉积功能薄膜,光反射器件设置于腔室内的衬底的后方并将收集到的光朝向衬底的面向光反射器件的表面反射以控制到达衬底的热量,从而调制薄膜的生长温度。本发明还涉及利用上述光调制化学气相沉积装置调制薄膜生长温度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光调制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可以调制辉光放电薄膜的生长温度,与传统加热器加热相比,可以简化设备制造、降低设备能耗和成本,具有高度的产业化利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40640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413537.0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216 , H01L31/0747 , H01L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背反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其包括异质结主体结构和背反射结构,异质结主体结构包括作为吸收层的n型晶体硅衬底,其具有对称结构的窗口层和背场层;背场TCO薄膜连接在n型晶体硅衬底的背场层,背反射结构包括第一介电薄膜和第一金属薄膜,第一介电薄膜沉积在背场TCO薄膜上,第一金属薄膜沉积在第一介电薄膜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高效背反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高效背反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可以提升异质结主体结构的短路电流密度和提高转换效率,使得高效背反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对长波段的光谱响应明显增加,减少自然光的吸收损失,从而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2519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08373.7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747 , H01L31/0216 , H01L31/0288 , H01L31/02 , H01L31/18
-
公开(公告)号:CN11314064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13537.0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216 , H01L31/0747 , H01L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背反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其包括异质结主体结构和背反射结构,异质结主体结构包括作为吸收层的n型晶体硅衬底,其具有对称结构的窗口层和背场层;背场TCO薄膜连接在n型晶体硅衬底的背场层,背反射结构包括第一介电薄膜和第一金属薄膜,第一介电薄膜沉积在背场TCO薄膜上,第一金属薄膜沉积在第一介电薄膜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高效背反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高效背反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可以提升异质结主体结构的短路电流密度和提高转换效率,使得高效背反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对长波段的光谱响应明显增加,减少自然光的吸收损失,从而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38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58366.8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288 , H01L31/0747 , H01L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其包括晶体硅吸收层、本征钝化层、电子选择层和金属电极,其中,本征钝化层设置于晶体硅吸收层上,电子选择层设置于本征钝化层上,金属电极与电子选择层形成欧姆接触,其中,电子选择层为含氧施主微晶硅氧层或含氧施主多晶硅氧层的掺氧硅层,掺氧硅层与晶体硅吸收层和本征钝化层形成能带匹配以实现电子抽取。根据本发明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通过掺氧硅层来代替掺磷硅层作为电子选择层,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气源成本、安全管理、工艺交叉污染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通过H等离子体处理的掺氧硅层可以将氧原子激发到硅薄膜中的氧施主位置,进而使这种硅薄膜具有电子选择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36126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516756.8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224 , H01L31/072 , H01L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HJ太阳电池双层TCO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与非晶硅层接触的柱状TCO层和与金属电极接触的等轴TCO层。本发明可以突破单层TCO薄膜的电学性能限制,兼顾了载流子的体纵向传输和表面横向传输,减少载流子复合,提升SHJ太阳电池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640815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010476722.X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747 , H01L31/0392 , H01L31/0216 , H01L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率双面受光柔性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经过制绒清洗得到的表面清洁的柔性晶体硅衬底;在柔性衬底的相对两侧分别沉积非晶硅薄膜钝化层;在非晶硅薄膜钝化层上分别沉积第一TCO薄膜形成第一受光面和具有增强的红外波段光谱响应的背反射复合薄膜形成第二受光面,其中,背反射复合薄膜由第二TCO薄膜和金属纳米颗粒构成;在第一TCO薄膜和背反射复合薄膜上分别形成金属栅极。本发明利用第二受光面中不同分布的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增强红外波段的光谱响应,克服柔性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由于基底厚度不足引起的红外区域光谱响应差的缺点,有效提升柔性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354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75757.3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18 , H01L31/02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单晶硅片和柔性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单晶硅片制绒、清洗,在单晶硅片表面和背面制作金字塔减反射结构;利用等离子体刻蚀对单晶硅片的侧面以及边缘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的金字塔、菱角、突刺和凹槽的峰和谷进行圆滑处理;清洗。该方法使单晶硅片的侧面和边缘部分正面、背面的金字塔,菱角,突刺和凹槽的峰和谷变圆滑,而硅片其他区域的金字塔结构维持不变,不改变表面反射率,可以使得单晶硅片具有柔性的特征,从而提高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7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88403.8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8 , H02S50/10 , G06F111/08 , G06F119/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寿命预测方法、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采用阿伦乌斯公式计算光伏组件的活化能;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紫外加速老化试验,得到紫外老化后光伏组件的特征数据;将紫外辐照度纳入Peck模型,并根据所述活化能和紫外老化后光伏组件的特征数据计算所述Peck模型中与湿热条件相关联的影响因子和与紫外老化相关联的影响因子,得到Peck方程;基于所述Peck方程构建Wiener衰减模型,并利用Wiener衰减模型预测所述光伏组件的寿命。本发明能够更加符合光伏组件户外运行的环境特性,同时考虑多种环境物理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85529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64855.X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216 , H01L31/0747 , H01L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本征硅基薄膜钝化层覆盖在晶体硅衬底上,p型掺杂型硅基薄膜钝化层沉积在本征硅基薄膜钝化层上,本征硅基薄膜钝化层和p型掺杂型硅基薄膜钝化层之间具有隧道传输层,该隧道传输层为疏松多孔的、带隙介于1.8~2.6eV之间、能带的价带顶上方富含多个能级通道的p型氢化微晶硅基隧穿层以增强空穴载流子收集。本发明还涉及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隧道传输层,在本征硅基薄膜钝化层和p型掺杂型硅基薄膜钝化层之间搭建一个能级通道使能级中的价带顶部有连续能级供空穴载流子在电池纵向方向实现有效隧穿,获得高填充因子和高转换效率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