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798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810277.0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薄带的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为:C≤0.005%,Si:1.70%~3.5%,Al:0.4%~1.0%,Mn:0.30%~0.80%,P≤0.020%,S≤0.015%,N≤0.0040%,钢坯经1050~1150℃加热150~250min出炉,热轧开轧温度980~1100℃,终轧温度820~880℃,卷取温度700~760℃,热轧至1.5~3.0mm;热轧卷板经900~980℃保温1.5~3.0min,将两卷以上同一规格及成分的钢卷开卷后叠放在一起进入六辊连轧机组冷轧,厚度为0.2~0.65mm,轧制速度400~800m/min,分卷后进行退火,温度900~1000℃,时间2-5min。本发明既提高产量,又降低轧辊消耗,在现有轧机状况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轧制出更薄规格的产品,进一步降低成品铁损。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73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821716.8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电磁性能的热轧板常化工艺,控制常化炉无氧化段炉温快速加热到设计温度,同时控制空气过剩系数,随后在无氧化炉最后一段及以后各段停止加热并通风冷却,常化炉末段出口板温控制在650℃以下,带钢出常化炉水喷淋冷却段温度控制在500℃以下。本发明采用对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快速加热和缓慢冷却的常化工艺控制方法,对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板进行常化退火处理,钢板中的有利织构(100)、(110)比例有明显的提高,其中的阻碍晶粒长大的第二相粒子有明显的降低,使成品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2830077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57683.7
申请日:2012-09-2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钢涂层中六价铬含量的检测方法,其涂层中六价铬含量PP计算公式为:PP=V/S·C/T;V为检测所用溶剂总体积,S为检测所用涂层总表面积,C为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涂层中六价铬溶解于溶剂水中浓度,T为荧光光谱仪检测的硅钢单位面积涂层重量。当V与S采用定值后,则PP=A·C/T,A为常数。本发明六价铬含量检测方法可实现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仪检测数值计算,且检测参数减少,不仅可缩短检测时间,减少检测项目,而且能加快计算速度,适应我国现有的检测条件,快速得到与欧盟ROHS标准单位统一的六价铬含量值,从而有利于硅钢的出口需要,满足用户要求,增加硅钢的订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56278.9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34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40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50 , C22C33/04 , B22D11/00 , C21D1/26 , C21D6/00 ,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规格高强度低矫顽力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冷轧无取向电工钢领域。钢质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05%,Si为1.8%~2.4%,Mn为0.18%~0.8%,Al为0.15%~0.8%,S≤0.01%,P≤0.03%,N≤0.005%,Nb≤0.005%,V≤0.01%,Ti≤0.01%,Ni≤0.1,Cr≤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所述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RH精炼→连铸→热轧→常化→酸洗→冷轧→连续退火→重卷。本发明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磁极化强度性能、矫顽力性能、低铁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47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953170.1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04 , C22C38/14 , C22C38/12 , C22C38/60 , C21C7/00 , C21C7/10 , C21C7/068 , C21C7/06 ,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连轧法生产无取向高硅钢的方法,RH真空脱碳处理后,铝脱氧及部分铝合金化,合金化后大罐钢水净循环大于3次或大于5分钟;熔炼合格钢水至连铸开浇前静置时间大于二十分钟;控制过热度5~15℃;采用电磁搅拌,控制等轴晶比例45%以上;3)热轧工序板坯装炉温度大于750℃;常化使晶粒尺寸在90~110μm范围内;连续退火炉加热段温度设定950~1150℃,均热段温度设定900~1050℃,全氮气干气氛保护,控制晶粒尺寸120~170μm。生产全过程中的热履历参数控制,充分发挥设计的微合金元素功能,改变析出物的组成、大小、形态及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47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53170.1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04 , C22C38/14 , C22C38/12 , C22C38/60 , C21C7/00 , C21C7/10 , C21C7/068 , C21C7/06 ,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连轧法生产无取向高硅钢的方法,RH真空脱碳处理后,铝脱氧及部分铝合金化,合金化后大罐钢水净循环大于3次或大于5分钟;熔炼合格钢水至连铸开浇前静置时间大于二十分钟;控制过热度5~15℃;采用电磁搅拌,控制等轴晶比例45%以上;3)热轧工序板坯装炉温度大于750℃;常化使晶粒尺寸在90~110μm范围内;连续退火炉加热段温度设定950~1150℃,均热段温度设定900~1050℃,全氮气干气氛保护,控制晶粒尺寸120~170μm。生产全过程中的热履历参数控制,充分发挥设计的微合金元素功能,改变析出物的组成、大小、形态及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8273851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0006936.9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轧无取向硅钢板纵向厚度精度的控制方法,包括轧钢工序,在冷轧过程中钢带采用阶梯升速的办法,每升速150~250m/min后匀速轧制200~400米,直到升速到工艺要求的轧制速度后开始匀速轧制,当钢卷的尾部还有600~1000米时开始匀速降速,直到降速到该卷尾部为零。
-
公开(公告)号:CN10701238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610059413.6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硅钢用高纯度低碳硅铁及其冶炼方法,硅铁化学成分为C≤0.015%、Si75~80%、Mn≤0.15%、P≤0.02%、S≤0.005%、Nb≤0.0005%、V≤0.0005%、Ti≤0.0005%。将原料硅石、焦炭、钢屑按照100:55:14的比例混匀后装入电炉中,冶炼2h后将炉内的铁合金水放出,每8h放出铁合金水3~5次;将硅铁水排入铁水包中,并浇注在生铁铸成的锭模中,保证硅铁迅速冷却;铁水排出后取样,根据化验结果调整配料比例,将调整后的配料按50~100kg的量装入电炉中,每次排放出硅铁水后加入合金配料。本发明生产的低碳硅铁化学成分稳定,有害夹杂物的含量小于5ppm,利用这种合金生产的无取向硅钢的纯净度有明显的提高,其Nb、V、Ti有害元素含量均小于5ppm。
-
公开(公告)号:CN107630135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610562173.1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炉辊结瘤程度及炉辊结瘤后处理的方法,适用于冷轧硅钢生产过程;包括:1)严格控制热轧原料钢板氧化铁皮;2)常化炉加热温度控制;3)氧化气氛控制;4)出钢钢板温度控制;5)生产作业顺序控制:6)定期磨辊;7)定期测量在线炉辊的直径,对于磨损后直径有变化的炉辊进行转数调整;本发明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根据炉辊结瘤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可有效缓解炉辊结瘤程度,加快生产节奏,提高冷轧硅钢的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626745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610569343.9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带钢边裂的方法,适用于取向硅钢常化处理后的冷轧过程;包括:1)冷轧前剪切工序中,对带钢边部进行加热,并调整圆盘剪刀片侧间隙和搭接量;2)冷轧前带钢温度控制在60℃以上;3)冷轧工序中,控制第1道次压下率、轧制温度、变形速度、张力及工作辊粗糙度。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发明可有效减少边裂造成的断带现象,进而提高轧机产能,减少轧废量和减边量,提高取向硅钢带钢边部质量和产品成材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