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

    公开(公告)号:CN10435886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82720.0

    申请日:2014-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其包括:设置在变速箱的中间隔板上的隔板供油孔,所述隔板供油孔的始端与变速箱的导出供油孔连通,末端延伸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隔板支撑轴的安装部位;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隔板供油孔的末端连通的导油槽;开设在所述隔板支撑轴上,与所述导油槽连通,以允许润滑油流至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的安装部位的连通孔;设置在所述变速箱的阀板上,连通所述变速箱的油泵和所述隔板供油孔的阀板供油孔。本发明提供的变速箱的离合器润滑油路,针对离合器增设了新的供油路径,使离合器不再借助动力输入轴的供油孔,令润滑油能够更加充足的流至离合器中,使离合器得到更加充分的润滑。

    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44734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105727.7

    申请日:2012-04-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206 F16H61/18 F16H63/36 F16H2061/1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油泵、手动控制阀、四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手动控制阀上设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进油口连接油泵的出口;手动控制阀的第一出油口连接梭阀的第一进出油口,手动控制阀的第二出油口连接梭阀的第二进出油口;梭阀的出油口经第一换挡控制阀控制第二离合器;梭阀的第一进出油口经第二换挡控制阀控制第一离合器并经第三换挡控制阀控制第三离合器;油泵的出口经第四换挡控制阀控制制动器并经第五换挡控制阀控制第四离合器,实现了当车辆倒挡和前进挡的机械互锁,车辆在倒挡R挡行驶时,不会进入前进挡行驶,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变速箱及变速箱润滑控制油路

    公开(公告)号:CN10419699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29027.2

    申请日:2014-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12 F16H57/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润滑控制油路,润滑流量控制油路上开设有回流至油底壳的节流油路,节流油路上设置有对节流油路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油量控制装置。使得润滑控制油路的润滑油一部分输入流量控制阀,一部分直接排入油底壳,在保证润滑流量控制油路输入流量控制阀中的油液具有足够的油压,需要提高油量控制阀的润滑控制油路中的油压,从而使得系统中润滑油压变大,即系统油路中的润滑油量变大。因此当冷却油路中润滑流量不足时,通过在润滑流量控制油路上设置节油油路可以提供冷却油路更多的油液,保证冷却单元具有足够的润滑油量,无需对冷却油路内的润滑油量进行重新分配,解决对冷却油量重新计算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

    混动变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7008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182731.2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变速器领域,提供了一种混动变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混动变速器的第一电机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驱动连接,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第一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行星架的齿圈与混动变速器壳体连接。变速机构的第二输入轴上设有换挡结合组件和至少一个主动齿轮,换挡结合组件用于传动连接第二输入轴与其中一个主动齿轮,第二中间轴上传动连接有多个从动齿轮和一个中间齿轮,多个从动齿轮与多个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常啮合,第二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中间齿轮常啮合。本申请提供的混动变速器,在油路中不需要设置高压油泵来控制离合器,降低了油耗,同时混动变速器的结构简单,速比调节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

    差速器、车桥及车辆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6950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66370.2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差速器、车桥及车辆,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齿圈和减速齿轮;太阳轮与输入端连接,行星架分别与每个行星轮转动连接,行星架还与第一输出端连接,以使输入端能够通过太阳轮、多个行星轮和行星架带动第一输出端转动;齿圈套设在多个行星轮上并啮合,减速齿轮分别与第二输出端和齿圈啮合,以使输入端能够通过太阳轮、多个行星轮、齿圈和减速齿轮带动第二输出端转动,使整体零件更少,结构更加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也更低,同时通过减速齿轮能够平衡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扭矩和转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差速器容易损坏和维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技术效果。

    变速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0494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418134.9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变速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制动控制信号,获取发动机实际转速;判断当前车辆是否处于行车再生状态,得到判断结果;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参考转速;基于所述实际转速与所述参考转速的大小关系,对液力变矩器的油压进行控制,以调整所述车辆中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结合状态。其实质是在车辆制动的情况下,根据当前车辆是否处于行车再生状态,来确定合适的参考转速,触发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减小液力变矩器的油压,进而达到提高车辆减速性能的目的。

    车辆越过台阶的极限能力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4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476857.6

    申请日:2023-11-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越过台阶的极限能力计算方法。该车辆越过台阶的极限能力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整车参数;S2、列出各车型在不同工况下的静平衡方程,车型包括前驱车型和后驱车型,工况包括前进挡时,前轮越过台阶和后轮越过台阶两种情况,还包括倒挡时,前轮越过台阶和后轮越过台阶两种情况;S3、列出各车型在当前工况下的几何方程;S4、将发动机的最大扭矩值代入到各个静平衡方程中,得到不同车型在各个工况下车辆越过台阶的能力,也就是越过台阶的高度。该计算方法,通过联立各车型的静平衡方程,以及将发动机的最大扭矩值作为已知参数的代入,进而能够计算出各种车型在各个工况下越过台阶的极限高度。

    车辆打滑扭矩的计算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842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439173.9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打滑扭矩的计算方法。该车辆打滑扭矩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整车参数;S2、将整车参数带入到法向力方程组内;S3、将车型分为前置前驱和前置后驱两种车型,分别将两种车型的整车参数带入到两个切向力方程内;S4、将工况分为前进挡和倒挡两种工况,将任一车型和任一工况进行匹配,根据已知坡道设计指标计算驱动轮的附着率;S5、计算出每个车型匹配任一工况下的所有输入轴扭矩。该计算方法,能够在确定整车参数后,直接计算得出发动机的打滑扭矩,将发动机的扭矩设计值不超过该打滑扭矩,便既能保证车辆的爬坡能力又能保证发动机的功率不被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