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对称飞行器高空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256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05746.8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对称飞行器高空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飞行器的低空全弹法向力系数构建飞行器低空气动特性工程预测模型;S2.基于飞行器不同高度条件下横流雷诺数的变化,计算飞行器的高空法向力系数剪切项增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轴对称飞行器高空气动特性工程计算系统。本发明通过在全弹法向力系数中叠加飞行器随高度变化时剪切项法向力系数和舵面法向力系数的变化量,从而实现全弹法向力系数的修正,进而获得飞行器高空气工程预测模型,解决了高空飞行器气动力特性解算误差,为后续轴对称布局飞行器高空气动设计与建模分析提供了支撑。

    一种分布式多节点联合抗距离多普勒遮挡的波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49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405796.9

    申请日:2024-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多节点联合抗距离多普勒遮挡的波形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清晰度比例标准,包括杂波清晰区和距离清晰区;确定距离探测区间#imgabs0#、多普勒探测区间#imgabs1#和可选择的PRF范围#imgabs2#;从可选择的PRF范围中提取个体基因,由个体基因创建初始种群#imgabs3#;其中,一个种群#imgabs4#包括M个个体#imgabs5#,一个个体#imgabs6#包括N个不同PRF的波形#imgabs7#作为个体基因;迭代优化初始种群#imgabs8#,生成新一代种群#imgabs9#,设置迭代次数#imgabs10#作为遗传算法终止条件,如果终止进化,输出新种群#imgabs11#为最终种群#imgabs12#;输出所述最终种群#imgabs13#中适应度函数值最高的个体#imgabs14#包含的所有#imgabs15#个PRF,构成波形设计结果。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抗遮挡效果良好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

    一种基于合同拍卖机制的拦截器任务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2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84937.0

    申请日:2024-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合同拍卖机制的拦截器任务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拦截器和目标的相对运动信息,对所述拦截器进行编队,计算所述拦截器对目标的距离优势#imgabs0#和角度优势#imgabs1#根据距离优势和角度优势,生成拦截器对目标的综合优势Sij;加载目标分配模型,通过目标分配模型实现目标针对拦截器的任务分配;其中,所述目标分配模型基于合同网协议的任务分配算法构建,实现目标在线分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集群对抗场景下实现拦截器对目标的距离优势、角度优势函数和综合优势函数的确定,并基于以上参数,建立目标分配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基于合同网协议的任务分配流程,以最小的系统代价和最大的收益完成任务,实现动态环境下集群快速任务分配。

    一种基于MAB算法的掩护脉冲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634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68842.2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AB算法的掩护脉冲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探测信号和掩护信号的频率范围;确定输入参数;加载MAB决策模型和收益函数,MAB决策模型用于循环调用分布函数获取脉冲宽度#imgabs0#,作为掩护信号脉宽发射,获得信号检测结果,根据信号检测结果优化分布函数的分布参数;调用MAB决策模型,循环获取脉冲宽度#imgabs1#,优化分布函数的分布参数,构成优化MAB决策模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构建MAB决策模型,在每次生成掩护信号脉宽进行发射、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不断进行模型自学习,优化模型参数,构建渐优掩护信号脉宽发射策略,使雷达能够在与IFM干扰机对抗过程中降低被截获的概率,同时最大化探测概率。

    一种抑制发动机干扰的引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62112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662659.6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发动机干扰的引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发动机干扰力矩‑确定引入时间及无干扰条件下的引入角‑获取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引入角‑获取初制导引入命令。本发明克服了单一高低引入角设计造成的覆盖发动机干扰范围不足而导致试验失败的问题;给出了针对不同发动机干扰条件下的高低引入角的设计方法;确保了能在最大范围抑制发动机干扰的基础上,保证精度最高以及制导控制回路性能的最优。

Patent Agency Ranking